目前分類:哇咧林老師1.0 (1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幾天我在看一本博士論文,深深覺得,我怎麼沒有養成寫「教學手札」的習慣!?當然我寫了很多關於教學的東西、心得,可是我這邊指的教學手札是,每次教完課以後的反省還有課上的觀察。其實不是沒有,只是來到美國以後沒有再寫過,是因為我覺得又不是像以前一樣教大學生,幹嘛那麼認真?又或是其實離開了學術圈就忘本?我不知道,不過那本論文給了我滿大啟發的,尤其...尤其...尤其他又是信信指導的論文~~~@@"

上個學期,做電影的時候就應該每一次記錄的。期末的時候,我已經給同學預告過,申請大學也結束了,該好好念中文了,雖然大家很不以為然,但是我還是把暑假就已經準備好的散文講義拿出來用。男人告訴我不要那麼早準備,要像台灣連續劇一樣,明天要演的今天再寫,這樣才能把最新時事加進去,我後來覺得,其實滿有道理,我做好的那堆講義,現在能拿出來用的寥寥無幾,因為又有新的想法進來了.....不過開頭這兩週,我還是沿用暑假的想法,讓學生看梁實秋的「餃子」。

想讓學生看一些好文,可是學生對一整篇字非常非常非常反感,要能引起共鳴,只好從大家都愛的「吃」來下手。梁實秋先生的「雅舍談吃」裡面包含各類中華文化下的菜,文字樸實,不像現代很多人的食記用文字堆砌出色香味,卻又好像失了點什麼。我選了「餃子」,因為不管老中老美老墨老阿,餃子這東西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一篇文章,其實也是稍稍微地測一下學生實力,學生能讀出重點,但是有些比較細緻的部分就讀不出來,更多時候,我發現他們的問題還是在於認字能力的缺乏。走到越高班就越發現認字實在太要緊,一句話,大字不認得幾個,就好像我寫了一個句子讀出來卻是「我OO的OOOOO沒有OOO的好吃」,結果到底在講什麼,還是霧煞煞成一團。儘管學生認字功力是事實,但從「有用」、「生活化」這個角度來看「餃子」的詞彙,我個人身為老師選讀這部分也並不是很成功。許多他們不懂的詞彙,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是太常用到。

不過,這篇文章還是達到我一開始的初衷,大家撇開文章,在討論上很起勁,魏、林都不同意作者說的「滑溜的皮不好吃」、「冷凍餃子不好吃」,沒辦法,我們這邊是香蕉,半個華人,他們喜歡的口味有時真跟我們不同。在文化面上,也有了很好的對比,文章中有一段談到,有一位太太受邀吃餃子後叫了一聲,「怎麼全都是菜!」主人大窘,學生問我為什麼「餃子不能都是菜」,我提出了華人請客務求「大魚大肉有誠意」這個文化,大家好像豁然開朗,其中,馬還大方分享被一位長輩強逼著吃了五盤的故事。

文章上完,我設計了兩個題目,給學生討論,一個是應應景,設計一下「情人節大餐」,另一個是談談媽媽的拿手菜,這個部分也還不錯。我首度嘗試在課堂上錄音,這批學生都已經十二年級了,還是沒被錄過音,討論完播放的時候,一個個覺得羞愧得無地自容。魏被錄到這麼一句「Oh ya, 義大利麵 is good too」,我特地讓大家一起再把這句子用中文說一次。我很喜歡設計小組討論,可是平常不會錄音,都是隨機旁聽,被糾的人當下會改,但效果絕對不像這樣錄音存證,全班一起糾正要來得好,或許真能解決小組討論到最後常失為英文聊天的困境。

最後是讓學生寫文章,「吃」這個主題真的還是很好,劉主動問我「酸菜」的說法,可見真的很想把它用出來,因為那是媽媽的拿手菜。尹還提議可不可以哪堂課拿來包餃子,這個想也不用想,全班大叫好。於是,文章雖然上完了,我們的課後延伸「包餃子」還未完待續呢!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的滿腔熱血,在一些守舊派的聲浪中被掩沒地一乾二淨了。當然,還是有支持的聲音,可是這後續的事情,我覺得再干涉下去也就踰矩了。所以,反正我東西是寫好了,用或不用,我其實都很坦然以對。我做了該做的事,既然沒有辦法強大到像路飛那樣為了理想全力以赴,就繼續安份守己地把能做的事、該做的事做完做好。

不過,我在教學方面,依然有著許多的點子,我已經開始在為別的project作準備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會的時候,總是多少窺見人生百態。

有的人每次發言都很犀利,不留情面。有的人氣焰甚旺,他們有他們的專業,他們也害怕別人沒看到他們的專業,所以他們講話大聲,讓大家知道「專家在這」。有的人堅持己見,不管別人講什麼都聽不進去,只堅持自己的路走。有的人默默聆聽,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以足,其他討論實在已無心力。有的人滿腹理想,口沫橫飛,但畢竟還是根蔥,講出來的話沒份沒量,台下有多少人聽進也未可知。

開會總是這樣讓我充分見著人生百態。開會也讓我看到自己的轉變。我?我就是那根蔥啊。

我剛踏入這個領域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我只能用心聽,聽懂上面的人要的是什麼,然後去做。後來有些東西了,我願與人分享。再後來,我有我的理念了,而就在捍衛著那份理念的當下,我才明白到為什麼開會的時候總有些人音量要特別大,動作要夠張牙舞爪,因為沒有這些外在的助力,沒有人會把你的東西放在眼中,理念再高也終究成空。走到這一步之後,我感覺前面只剩兩條路,一條是入魔到底,把那份偽裝的保護色變成真實的內在,此後每逢開會就要指著鼻子,強勢地分割成不是同道就請閃邊。或是另一條路,在妥協中長流,不求理念的完整,求的是團隊和諧。兩條路都不好走,兩條路其實都是七傷。

所以結論是:德明哥,啥時出來開漢語補習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沒有要寫小說啦。

只是在幫學校九年級、十年級寫教材。動機其實十分單純,學校需要轉型,我們需要「適合」的課本。坊間有太多好教材,絢麗、充實、昂貴、簡要.....看似滿足各種需求,卻未料還有一種體制外的體系,叫「中文學校」,一個星期只有兩小時,學校的學生需要適合的課本。

我從上個週末開始寫,一天一課,寫到昨天終於把九年級全部寫完。大家聽完第一個疑問就是:寫那麼快?會寫得好嗎?

如果真的要算的話,我其實已經寫了五年了,在中文學校工作的這幾年,我想的不外乎就是,能不能給我一本好用的課本?我經常在暑假就把要給學生的講義都編好,我現在做的就是把我這五年來編的講義融在一起,所以表面上看似用十天寫課本,其實,是花了五年。

寫完九年級,只是路的一半,可是我覺得我已經呈現walker的姿態,前陣子在walking dead第四季,有些女walker看起來就跟我在家飄來飄去的樣子差不多,而要把十年級編完,我還需要再飄十天。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的高三生跟台灣的高三生有著不同的生活,但是不變的是,壓力都很大。我不知道現在台灣考大學的制度是什麼,還有聯考嗎?我那個時候,高三沒有其他事情重要,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日復一日的小考模擬考跟留校晚自習。這邊的學生沒有什麼留校晚自習這種事,可是他們都得趕在一月前把學校申請完畢。但是申請學校也不是唯一的事情,他們有的人要打工,有的人要參加跳舞隊,有的人要比賽,還有很多營隊要參加,有的人甚至會因為這學期修的一門課都聽不懂而幾近崩潰。

昨天我開玩笑地問學生,你們學校都申請完了,下學期我們要好好來上課,每次上課都要小考。大家當然紛紛表示抗議,他們說,他們下學期會比第一學期更常缺席,因為那是他們高中生涯最後一個學期,他們要痛快地玩。仔細聽他們講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從幼稚園開始,他們就沒有什麼自己的Friday Night,每個星期五就是來上中文課,考中文,講中文,最後一個學期了,他們要過一點像他們朋友(不用來中文學校的學生)那樣的Friday Night。我突然能夠理解,也對未來這一學期我可能會遭遇到的全班缺席做好心理準備。同一時間,我收到一封學生的信,信裡頭表示,這是她最後一年參加中文學校的學術競賽,可是當天剛好跟她做義工的時間衝突,問我能不能跟學校改時間,因為她理解到這是她最後一次參加中文學校競賽,無論如何都不想放棄。

不管是告訴我要痛快地玩,還是要我跟學校喬比賽時間,我都打從心底尊重他們。因為這些孩子已經深刻地理解到這是一去不復返的高三下學期。跟當年除了唸書什麼都不知道而匆匆荒廢了人生唯一一次高三下學期的我相比,似乎好上太多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第一學期尚未正式結束,但至少我們中文學校2013年的最後一堂課倒是在昨天劃下句點了。這一年,我帶的是12年級。去年的老師,聽說一口氣把我要教的部分都教完了,我名正言順地跟校方講我自行使用的教材與想法。這學期,我做的是電影教學。美國的12年級生,面臨申請大學的壓力,身為中文學校的老師,我不想給他們多餘且不必要的壓力,我只盼他們在這一年,接觸到中文的時候都是開開心心。做了三個月,我覺得還不錯,至少出席率不低,有人隔天報考SAT還是自願來上中文課。

一學期十五堂課,扣掉最後一堂期末報告,我總共挑了七部電影,每兩個星期看一部片。通常我都是第一小時看片,第二小時,大家一起看我編纂的講義教材。電影簡介是我們的課文,電影對白是我們練習詞彙的例句,每個星期都從電影中剪一個片段下來,讓學生進行配音或是改對白,當然也不乏從電影延伸出來的討論。學生在討論上做得都不錯,人人都有話講,對白也做得好,隨便練一句,學生馬上能講出主角當時說此話的情景,這不就是真切的語用嗎?

我給學生們挑的片包括了:「不能說的秘密」、「洗澡」、「天下無賊」、「一個都不能少」、「通天神探狄仁傑」、「和你在一起」和「推手」,儘量選了不同的主題、不同背景,這其中我發現,跟學生生活越息息相關的片,他們越有興趣,像是「不能說的秘密」這樣的校園戀愛,又帶了一點點懸疑,學生普遍喜歡。讓我驚訝的是,原先不是太看好的「和你在一起」,大家竟也看得很入戲,片尾還賺了我們多愁善感的高中生幾許眼淚。

這一年的電影教學是我的實驗品,將來若還再教十二年級,有些片肯定是要換的,但是,我還願意再做這個專題。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花源記」絕對排得上我最愛的文言文前十名,很想讓學生知道這個故事,卻又覺得在中文學校裡教古文有點不切實際,畢竟他們不是要回去考基冊,古詩領略個幾句風情我個人覺得也就可以了,沒必要要他們真的跟我一起彷彿若有光。

1.影片欣賞
像「桃花源記」這樣滿受歡迎的故事,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動畫。我個人頗喜歡這則,並不太長,放給學生看,學生雖然不明白古文含義,但是看著倒也挺有樂趣,這則影片的好處是他的詞念得很慢,老師有時間可以在旁邊白話翻譯。不過,因為我還有第二個活動做,所以我並沒有進行白話翻譯,只是讓學生看。

2.故事接龍
學生看完影片,各有領略。一個個接龍,才發現沒有台詞的影片大家真的都在矇看。老師聽完大家瞎掰之後,當然就可以出來揭發真相了。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最後的武陵人就是劉子驥呢???

3.自由創作
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讓學生自由創作,重點是把故事加頭加尾,可以多寫一點武陵人的故事,也可以讓武陵人在桃花源裡桃花百開,劉子驥可以不必病終,隨時歡迎有人穿越.....結果我就收到了這樣的佳作:「(前略)小包子頭小孩(看影片方知)是殭屍,然後把大家吃了」這樣的結局,也有一版是「武陵人走到地球中間,不知那是天堂,竟又返回人間煉獄」讓人覺得武陵人真的好慘。

本來給學生看桃花源記是因為叫大家編劇本,大家編的速度實在太慢,我覺得乾脆抄現成的演演桃花源就算了,沒想到大家竟都不領情,不過在這麼一逼後,學生的劇本已經半成品出爐。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很久以前就對我的筆記控行為看不下去,早早就要我用evernote,但我對男人介紹的工具常常不以為意,所以沒有深究。今年開學的時候,學校辦系列講座,邀請陳姮良老師跟大家分享數位教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提到了evernote在語言課室上的應用,因為是大師掛保證,這才讓我開始去註冊使用,用了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過去的筆記控行為真的是要命的愚蠢,早就該用這玩意了!順便工商服務一下,住在這邊的老師先進們,如果想在課室中引用數位工具讓課程更豐富的話,請千萬不要錯過11月3號數位中心今年最後一場研習講座,由陳姮良老師專講數位工具與教學,裡面也會專門介紹evernote的實際應用唷(實體研習肯定比我在這邊粗略的紙上談兵更有用)!^^

1.evernote是什麼?
其實就是雲端筆記本。因為在雲端,所以使用起來更方便。你不需要再替每一個科目準備筆記本,運用tag分類的技巧,什麼東西都可以通通記在一個筆記本上,詞彙、文法、補充閱讀...,日文、西文、阿文...,我這樣講,大家可以理解為什麼男人很討厭我做筆記了嗎?是,因為在我正式啓動evernote之前,我家有一大~~~~~堆的筆記本,每個語言有自己的筆記本,每個語言的不同學習類別(詞彙、文法...)又有自己的筆記本,要不是托這次搬家的福,我根本不會知道自己在筆記本上面這麼起笑。重點是,這些筆記本,寫的時候很認真,可是做完筆記後我根本沒回頭看過一次,因為要從那麼多筆記本中找到對的那本又是另一件很煩的事。用evernote的話,則又另當別論,它有網路版也有app,大家反正現在隨手不離智慧型手機,在任何地方都能去看你的筆記本。

2.教學上的應用?
    a.從網路上找補充閱讀:網路上的資源這麼多,很多都能拿來當做語言學習的閱讀材料。好比我學日文的時候,老師最喜歡推薦我們看朝日新聞的「天聲人語」專欄,以前沒有evernote,我就會很起笑的把專欄上的文章印下來貼到筆記本上,貼了滿滿一本好像很有成就,根本沒時間看,也不會去看。可是現在用evernote的web clipper功能,按兩下整張網頁存進電腦。更可以給自己新增天聲人語待讀/已讀的分類,看完的丟到已讀區,沒看的放到待讀區。再也沒有「都沒讀」的罪惡感!身為老師,我們也可以在學期初就要求學生自己上網找資料當做補充閱讀,學期末開放分享功能,我們可以視學生收集資料多寡斟酌給予extra credit,這不是也幫助了學生,讓他們「學習」主動學習。
    b.個人化的詞彙本/文法書:市面上很多文法書,可是厚厚一本,也不可能隨身帶著跑。但是運用做筆記的原理,可以整理出自己最需要的文法規則,那便成了最有效率的工具書了。大家知道我學西文也一陣子了,西文對我來說,最討厭的就是動詞變化。我不需要很厚的文法書,我只要基本動詞變化,讓我變對就好了,那我便在我的evernote上頭,把動詞分類,indefinido,imperfecto,subjuntivo...做出我要的動詞變化就好了(就我所知,現在evernote好像還沒有作表格的功能,這點對筆記控來說確實還是有點遺憾)。詞彙也一樣,我可以按照主題分類,歷史/文化/食物...,把我新學的生詞分門別類的記好就好了。如果我將來真有機會走向譯女之路,那這個收集不同分類下詞彙的功能就真的太重要也太實用了。
    c.超連結紀錄器:有時候,youtube上頭有些不錯的東西,適合拿來一看再看,可是就得花時間去搜尋處打關鍵字,現在就簡簡單單把超連結記在evernote上,隨時就可以連上去。這不一定真的會比直接去youtube上找東西快,但是把它想成可以帶著隨身跑的「我的最愛」,上頭記滿了超連結,一點就可以通過去,會不會就覺得還是滿好的呢?
    d.紀錄學習的軌跡:寫作當然是語言輸出重要的指標。我常常花時間寫外語文章,絕大多數的文章都是被修改過我才放上來的。過去沒有evernote的時候,我都是很愚昧的把打好的東西、改好的東西重騰在筆記本,然後根本也沒看,現在直接把這些作文打在evernote上,雖然沒有辦法讓其他人直接在我的evernote上修改,但是可以運用分享的功能達到目的。寫好後分享給老師,老師download修改再回享給學生,如此一來,學生就能輕輕鬆鬆把寫過/改好的文章都存在evernote資料夾中,一個學期下來,將會是最有成就感的一本筆記本!
    e.結合相機錄音作報告:evernote的功能很多,可以照像、可以錄音,當然也可以兩者結合。所以今天好比可以出個作業讓大家去參觀一個地方(中國城?),要大家找一個最有興趣的點,拍照並錄下說明,再把這個東西分享給老師與其他同學,這也是種很好的互動,對嗎?
    f.隨時抓住靈感:我對教學充滿熱忱,什麼東西都可以是我教學的靈感,成為我的資源,舉凡:短詩/部落格的笑話/圖片/講座,但是人在外頭,靈感常常稍縱即逝,當下覺得很好用,回到家什麼都忘了,只記得今天好像有個什麼東西我說要用,但男人、小孩跟狗,常常不知我在講什麼,這種時候還是靠這些數位工具,我現在看到/聽到/想到什麼可以用在教學上的,就趕快叫出evernote,在teaching ideas的分類下紀錄下來。

我目前還是以語言學習的身分使用這個數位工具居多,剛把紙本丟掉進入雲端世界的我還很粗淺,以後跟他變更熟後,看我還會不會發現什麼新功能,再來跟大家報告!

結論是:男人有時候介紹的東西聽聽好像還是有點好處.....(例如很久以前他就一直要我用的dropbox...)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週末,我參加了一場工作坊。工作坊的內容講的是AP中文,對於在美國的中文教學工作者來說,這應當是一個我們都必須熟悉的課題。我來到美國以後,基本主攻高中生,可是對高中生這麼重要的考試,我卻從來只是一知半解 ,所以當我看到這次工作坊的名稱後,我就相當破天荒地「主動」去報名了。

除了瞭解AP中文的形式,分組討論中大家也分享了學生在面臨AP中文時碰到的瓶頸,其中,講員特地花了很多時間,跟我們聊的是pre-AP。考AP不是一蹴可幾,前面鋪的路其實更是重要,講者本身具有外語教學、第二語言習得的學術背景,她沒有跟大家講理論,講的淨都是上課實際應用時的技巧,但是這些技巧的背後,我知道其實都是很深的內化。麥的,我研究所為什麼沒有好好念書~~~成天只想著賺錢!(然後根本也沒賺什麼錢,凹屋~)

說回工作坊,最令我歡天喜地的是,因為講者跟遠東圖書公司合作,圖書公司特地給了我們當週訂書免運費及全面八折的優惠,而且聽說當天參加工作坊的老師,都可以跟學校報帳,我真的好開心啊,回家立馬買了跟AP毫無瓜葛的鄧老的「漢字三千」。才幾天的功夫,今天書就到手了。題外話是,用來包書的廢紙竟是我曾經肖想翻譯的那本阿拉伯小說。這是什麼意思?是提醒我在教書之餘也要緬懷一下曾有過的譯夢年代嗎???凹屋~

喔對了,上一篇發表的劇本,都沒人給我回應,讓我很桑心,但是,我一定要告訴大家,老師看了我的作品後跟我說:「這是很棒的劇本,很有概念,很有畫面!」。對於老師給予的厚愛,男人給了一句中肯的評價:

「那是因為全班只有妳交功課.....」喵的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男人姓?
  • 請輸入密碼:

我是一個超混的老師,平常除了開教務會議時一併參加講座以外,我基本上從研究所畢業後,就都沒再去聽過任何跟華語相關的演講或研討會甚麼的。今年放暑假時,校長大概看穿我平常閒閒過太混,把我送去參加一個網路師訓,每個星期五教完書以後,半夜一點還要起床繼續受訓,超折騰的,但是沒想到這樣一上,竟上出心得,一個半月的師訓好不容易前天告一段落(受訓過程還碰到嫁到瑞士的FangJun學姊),我居然超發瘋地在同學介紹下,又投入下一個關於「微電影」的受訓。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只要不務正業的受訓就特別讓人興奮,我覺得「微電影」的培訓超讚的,才上第一堂課,就提到很多專業的電影知識,以前寫中東影評,比較像是個人觀感,但是現在上了課以後,就等於有了一點先備知識,感覺以後寫起來會比較有力,不過,我們雙月刊還是要繼續出啊啊啊~

至於師訓的培訓心得跟微電影的培訓心得,到時候再來跟各位報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最近中毒太深,午夜夢迴全都是蘭陵王,教案講義打一打都會不小心打到「小馬兒」,唉呀,乾脆將錯就錯,讓學生陪我一起中毒吧,四爺~。

1.主題曲的運用
我喜歡讓學生聽歌,叫他們填空、寫拼音等等。讓他們聽聽連續劇主題曲,看著被挖空的歌詞,猜一猜這部連續劇大概是要講什麼。五月天的歌聲雖然不受到我們華裔學生的青睞,但是詞曲還是很不錯,旋律一下,學生都會猜是「功夫」、「歷史」呢。

2.歷史故事介紹
我以「蘭陵王」為例,自然多了這樣的活動,因為歷史上真有其人。如果各位老師先進用的連續劇沒有真實歷史背景,還是可以從劇中找到一些有爭議性的話題作為引子,讓學生討論。我們是十二年級的學生,聽到蘭陵王的真實事蹟,特別是他最後那段「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家都忍不住「蛤」了起來。唉,這些孩子,還沒給妳們看我們四爺帥氣吐血的劇照呢,看了以後,再跟我一起蛤個夠吧!

3.預告片討論
現在電視台都很會做預告片,不把它弄得腥羶色好像就無法有收視率,有鑒於此,老師先進們,挑預告片千萬要慎選啊~~蘭陵王有一隻預告片我覺得不錯,只有一分多鐘,該出現的人物通通都出現,足以讓學生討論。所以老師要做的就是,講完故事以後把預告片放給學生看,請學生分組討論,這部連續劇會怎麼拍。當然,我們要不停強調,這是連續劇,可以夢幻、可以穿越、可以跟歷史不符,死人弄活活人弄死、可以亂七八糟、可以狗血。重點是:夢幻女生組的劇情永遠都比民視更有戲,現實男生組則永遠喜歡大家都死掉的梗(是說一千四百年前的故事了,他們講的也倒是一點沒錯)。

4.人物介紹
電視台不都會有人物/角色介紹嗎?建議老師先進把這些人物介紹作成講義,學生發夢發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發下去跟學生討論,通常這些人物介紹裡面都會出現不錯的生詞可以讓學生練練(但學生都只會注意演員造型)。

5.劇照
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跟大家分享,她拍了好多學校所在城市的照片,上課時,讓學生分組各自挑選十張,打包回家,下次上課來作報告。同理可用在劇照上喔,請學生分組(個別作也是可以的),回家上網選擇要用的劇照十枚,自己做一個看圖說故事的ppt,下週分享報告或是錄音放上網都可以。為了強化學習,建議老師先進們提醒學生務必使用正在學習的句型、生詞,像我們班就得用到「之所以~是因為~」、「由於」、「未必~」等。

簡單與各位分享。(其實純粹是「蘭」片結局太虐,學生寫的,說真的,都能解我毒素,讓我不至於看完已經過了一週心裡還那麼不爽。)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參加了非常多的師訓,這些師訓不約而同地都將重心放在「雲端」、「數位」。所以,我也想跟各位分享我在數位路上的歷程。前幾天,跟大家分享Edmodo的時候,明明還白紙黑字(???)地嗆聲「數位不是我的菜」,但是,我想我還是必須稍負責任一點地來澄清我對於「數位與教學」的看法。


九年前,我剛開始走華語教學這條路,雖然很多有遠見的老師學者已經看到了數位的重要性,但是當時整體的大環境還不見急切性。也就是說,一個完全不懂科技電腦網際網路的華語老師,走在華語教學的不歸路上,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赤手空拳打天下,甚至成了那些「看不慣教室充滿多媒體設備」的老師們愛用的口號,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年輕的時候,我曾經跟著金金替國科會做過數位學習教材,在開會的時候我甚至很不懂事的跟準棒大師兄說,數位本來就是一個噱頭而已。

就像人在歷史的洪流下不知不覺地被推著走,教育模式在歷史的洪流下亦如是,而如今,歷史的洪流已經走到這個世代,就跟我們無法理解沒有電話的日子是怎樣一樣,我們的孩子也已經來到了「無法想像沒有網路的日子」的這一天。運用網際網路多媒體在多年前,老師說,那是未來的教學趨勢,這個未來來得很快。那個時候,我沒聽過3G,今天我沒有3G就覺得快要窒息。那個時候,我把數位相機寶貝得跟什麼一樣,今天我拿著手機隨時隨地都在拍。當今天,歷史已經走到這一步時,我們已經再也無法真真正正赤手空拳打天下。如果,我們還懷念著赤手空拳的年代,那,有那麼一天,我們只能站在教育的潮流外哭泣,因為每天都需要你往前跑的今天已經不容你再去懷念過去的美好。可誠如我之前所提的,科技日新月異,老師先進們這個月培訓好不容易學了數位新招,結果下個月,大家已經又往前邁步了。到底我們的數位教學要做到多新?根據我這幾年站在前線衝鋒陷陣服務的想法是:不怕舊、只怕無。很多人用「永遠學不完」成為不學的藉口,所以自己埋頭苦幹,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走到哪裡。不要給自己壓力,華語教學界有很多巨人,站在她們的肩膀上,我們慢慢追就好。所以,即便數位不是我的菜,我還是學著把它慢慢啃下去。數位、多媒體的領域很廣,很多方式都是在做數位多媒體教學。重點是:怎麼讓數位來服務老師、服務學生。怎麼讓數位發揮有意義的教學功效。

最後,我有一個提醒,是給自己的,切勿「把自己的課室變成一場PPT秀」,準備PPT、利用PPT自然是數位教學課室中最常被想到的例子,但是,萬法歸宗,與學生有有效並良好的互動,才是外語教室的最終目標。這是數位的年代,但真正掌握課室節奏的,還是,人。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我在參加線上網路師訓,唉,我可是賭上了十樓的名聲,累得要命,不過也收穫良多。

華語老師之間常有一些正面之間的爭辯,繁體還是簡體?授課時是否堅持全中文?當然,還有教拼音還是注音?我今天想就最後這個題目,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其實是心路歷程)。我相信做任何事,只要理由是對的,就站得住腳,可是沒找對理由,那很多事會淪為一種「情結」。以下我針對一些迷思,提出我的看法。

1.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學習國字筆畫
我首先要強調的是不管漢語拼音、注音,都是一種標音符號,他們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習者,看到一個不知道該怎麼發音的生字時,能夠憑藉這個標音符號,正確地發出該字語音。有人說:「注音符號可以幫助學習國字筆畫。」我再一次邀請各位思考注音與拼音的本質,他們是標音符號,是記號,不是學習寫字的工具。當你要教一個初學者「包子」的「包」,不管他有沒有學過ㄅ,你都要帶著他走一次筆順,不是說,因為他已經會ㄅ了,所以包子的包我就不用教了。

2.用拼音會產生副遷移,學生發音會有外國腔。
學生說話有沒有怪腔,跟教學者是否確實糾音的關連遠遠超過標音系統對他的影響。我教過全使用拼音學習中文的學生,也教過全使用注音學習的學生,也教過先注音後拼音的學生,我必須說的是,我看不出他們這些標音系統對他們產生的影響。而事實上,華語的發音難點,讓人聽起來是洋涇浜,關鍵在於「聲調」,聲調需要時間熟練,而現有的標音系統,不管任何一種,都無法讓聲調速成。

上面兩點是我聽到的注音派最常使用的說法,但是就我的經驗看來,這兩種說法都不足以支持「必須」教注音。

相對來看,使用漢拼,在初級班零起點的教學效率上明顯好得多。要知道,學生,特別是成人,要把ㄅㄆㄇ的形狀對應到聲音,需要花多長時間。但是,用拼音則大幅減少他初學的挫折。再者,回家打字,光光是鍵盤的設定與熟悉就更讓他省心。以教學效率來看,我願意他把學會ㄅㄆㄇ的時間省下來,做更多其他的練習。以「學習者為中心」這套二十一世紀外語老師人人掛口邊的招牌來看,我更看不出學ㄅㄆㄇ的意義。

最早開始的時候,我跟所有堅持使用注音的老師們一樣,有著注音情結。但是身為一個專業的老師,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堅持注音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剛剛講的那麼冠冕堂皇的一套?還是因為我們台灣來的要捍衛我們的傳統教育,還是,我們只會教注音因為我們也不會大陸那套?找對了理由,就站得住腳,沒找對理由,那這些通通都會變成我們身為一個台灣華語老師的注音情結。我唯一唯一能想到使用注音的好處是,台灣的童書都是以注音標示,如果他要看台灣出版的「童書」,那麼學會注音是必備的條件。除此以外,我找不出其他理由。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教務會議的到來,等待了一個暑假,學校又開張了,我好開心好興奮喔!畢竟,教案一個月前就都通通備好了,哇哈哈哈哈哈哈。

 

今年教十二年級,非常幸運的是去年老師把我要教的課本一口氣教完,所以我就找到藉口自己編教材了。第一個學期替學生選了幾部片做電影教學,這批學生其實是我在中文學校的第二批學生,當時他們還九年級,對著自己的高中生活充滿鬥志,如今馬上就要轉大人去念大學了,心境自是有所不同,不過他們還是好乖喔~~~而且或許是過去太操,今年發現是看電影後,人人的嘴角都微笑了,還有本來已經決定這期不報的學生又回鍋。看來,Jay Chou跟桂綸鎂還是好有魅力啊。

電影教學是我在這裡的第一次實驗,結果如何,請靜待一學期過後的報告(若是我還記得的話^^")。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末教務會議,從前輩那裡學來了Edmodo。這幾天我就申請帳號來使用,跟大家分享一下。

1.Edmodo是什麼?
若有人這樣問我,我會告訴他這是一個「針對教學」所設計的社群網站。使用界面類似FACEBOOK,但是它的功能更具有教學性,內容設定也更私密。如果你點進Edmodo的網頁,也成功地註冊了帳號,然後也滿熟悉FACEBOOK、PLURK這種社群網站的使用模式,我想你可能使用後的第一天應該上手了。

2.Edmodo的好處?
第一,你能想到用blog、facebook、plurk、twitter教學的好處與功能,放影片、跟學生訊息交流、貼文章...,在Edmodo通通做得到。
第二,使用者免付費。
第三,提供出考卷、出作業、出問卷的功能。老師可照他提供的模式出題,也可將自己已在電腦上做好的檔案上傳。
第四,學生可上傳自己作品,包括「錄音」、「ppt」,當然更遑論文件檔了,這裡都可以做得到。
第五,Edmodo上有許多社群,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是Languge Arts跟World Language,雖然華語老師較少發聲,但是,看看ESL或是SSL的老師們,都有很多值得我們參考的分享,有時,我也會從中找到一些教學上、或是自己學習語言時的靈感。

數位教學日新月異,打從我三年前終於決定也在華文網申請「教學用」部落格後,我就深深發現,數位教學可能很難成為我的菜。原因很簡單:除非走在數位教學的尖端,否則我們永遠追不上。

拿我來說好了,三年前我用(不是兄姐們現在看的這個)部落格來延伸教學,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後也能練習中文,當然目的是達到的,但是當我在用blog的那時,大家流行的是MOODLE,MOODLE過後是WEEBLY,然後一路走到現在的Edmodo。當我才剛設計了滾燙的活動、影片放在部落格上讓學生們學習時,人家已經用別的數位工具走在更遠的前方了,當我好不容易追上,花了時間熟悉,人家又已走到更遠的地方了。對我而言,這些工具好像用過一次就該丟了,我都還沒花時間愛它,跟別人介紹它,我就應該拋棄它了。所以我不喜歡。可是,吊詭的地方在於,你想成為一個很上進、很活、很吸引人的教學工作者,你似乎就不得不下這數位大海,因為無可避免的,這到底是一個數位的時代。

[1]這篇文章,有非常詳盡的Edmodo使用介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馬上就要開學了,提供幾招破冰,期盼老師先進今年都能教到好咖。^^

[大家通通不認識]

1.關鍵密碼
給大家一張白紙,請學生在白紙上寫十個關於自己的關鍵字。比方像我好了,我可能就會寫「蛋糕邊 1 巴拉圭.....」,寫完以後,拿到台前給大家看,讓大家來猜猜看,這些關鍵字代表的是甚麼,蛋糕邊是我最會做的甜點,1是我家有一隻狗,巴拉圭是我第一個去過的國家.....

2.小小訪談
規定時間讓全班同學走來走去,互相訪問。時間到,就點人上來報告剛剛訪問的對象是誰,台下若是有其他人也訪問過一樣的對象,歡迎補充。

3.自畫像
請大家畫一張自畫像,並在旁邊註明喜歡跟不喜歡做的事。將自畫像統一收回,讓大家猜畫中的人是誰。

[只有老師不認識]

1.開放問答
每人問老師一個問題,請老師誠實作答!!

2.快速畫畫
發下白紙,三分鐘內畫出這個暑假做過最好玩的三件事。把畫收回後,秀給大家看,讓大家猜畫畫的內容代表甚麼,也可以猜是誰畫的。

3.我是大明星
老師根據班級人數選定同樣數目的當紅明星,事先將明星的名字寫在小卡上。上課時,將卡片貼在學生背後,大家看不到自己的,可是卻看得到其他同學背後被貼上的明星名字。讓他們去問其他同學問題("我幾歲?","我結婚了嗎?", "我是歌星還是演員?")來猜出自己被貼的到底是誰。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想到謝師宴還要起來致詞有點挫,但是今年要教十二年級,我真的還挺爽的,因為終於可以擺脫那些充滿著只存在於烏托邦對話的課本了。說回來還真要謝謝去年十一年級的老師,替我一口氣把今年要教的都教完了,呵呵。

我一直想要教一個能使用完全是自己設計的教材的班,學校預計八月底開課,我從放暑假的那一刻起,也可能更早,我就開始不亦樂乎地選擇我想要用的材料。最後決定第一學期做電影欣賞與討論,第二學期做現代散文選讀。我給自己的進度差不多是一個月做一個學期的教案,這樣八月前就可以把教案全數交出,而到開學的空檔,我還可以再編修我的教學講義。在哈佛教書的學弟曾經在msn上面使用了「備課漢」這樣的暱稱,我覺得用得真好,就是可惜我不是個男子漢,不然我也好想叫我自己一聲!

目前進度進展還算順利,要讓學生看的七部電影,講義我已經編完了五課。這是我頭一回在中文課室裡肆無忌憚的做電影課型,成效如何,要等到我教完才能跟大家分享。但是,托這十二年級的福,為了能找出適合用在中文課上的作品,我把過去從沒放在心上的華語電影彷彿全都掃過了一次。講義是一份份地做出來了,但是眼睛也快嗨料料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353  

今年的學生實在太棒了~希望你們也繼續撐到十二年級唷!!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謝師宴吃完,就是期末了。學校分發意願調查表,八年級我已經教第二年了,我是個熱愛備課的人,再教第三年的話就會乏,所以我申請向上調,之所以不往下教是因為,今年在其中一所中文學校教三年級,簡直被整得很慘,十八歲的時候我挺能跟三四年級的小朋友溝通的,現在不行了。總之,學校最後把我調去教十二年級,這根本也就非我本意...我填的明明是十或十一。不過也無所謂,我其實也喜歡教十二級學生的,只是因為謝師宴的時候,畢業班老師要上台代表致詞,我這麼低調的人很不喜歡作這種事的.....但既然已經定案,儘管男人很冷地說:暑假都還沒開始,我卻已經很興奮地在備課了。

算起來,在中文學校任教即將邁入第五個年頭,從事華語教學則是要第九年,我今天走著走著想起以前在ICLP時,蔣老師說過的「服務論」。要把華語教學當做服務業來做啊。我當時聽到整個很傻眼也很震驚,不過,在美國的這幾年,我終於也開始領略了箇中意涵,突然覺得受用起來,特別是中文學校似乎更適用。身為一個老師,認真教是本分,會教是天分,但除了本分與天分外,多一點彈性、多一點包容、多一點人情世故,似乎才能教得開心也讓人學得開心。希望我能繼續服務下去。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