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看書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巴格達X怪客(Frankenstein in Baghdad/ فرانكشتاين في بغداد),是伊拉克作家احمد سعداوي(Ahmed Saadawi)所寫的奇幻小說。背景設定在美軍進入伊拉克成立聯合政府的一處巴格達小鎮,整部小說環繞在一名神秘的無名X怪客以及多起詭異的案件身上,由此譜出一張縝密又奇幻的網,把小鎮裡裡外外的人都網羅其中,收破爛(以及X怪客始作俑者)的騙子哈迪、殷殷期盼愛子歸來的老婦伊莉莎、把都市傳說寫成頭版新聞的記者馬荷穆德,還有急著抓到怪客的軍官、沒見一面心不死的占卜師,以及最後貌似冷眼旁觀一切的「作家」...整部書充滿了謎點,作者卻又一章一章地餵食線索,在懸疑中又帶點黑色幽默地讓我們在發現真相的過程中,也與那條七號胡同上的住民們產生了一種情感。

這是我第一次看巴格達作家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看阿拉伯現代文學中的奇幻小說,覺得非常新鮮,作者手法純熟,故事題材也引人入勝,當然譯者黃紹綺的文字轉換功力才是幫助我們讀者開了這層眼界的最大功臣。

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看中文的小說了,更別提翻譯小說。去年收到學弟傳來的訊息,說他翻了一本書想寄到美國來跟我分享他的喜悅,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找個能好好放鬆享受的好時光來慢讀體會,所以書雖然是早早就寄到,可是在我們回台度假、夏天搬家、開學種種忙碌,一直等到這個寒假我才終於能夠泡杯好茶坐定沙發,細細品嚐,本來是真的想慢慢讀的,結果一翻開一整個欲罷不能,兩天看完,不但是一邊享受著這本書帶給我的近距離凝視戰後巴格達,也同時是享受著學弟在中文、阿拉伯文兩種語言間的精巧轉換。我不是一個專業的譯者,但是閒來無事也喜歡翻翻東西,總是特別佩服能翻譯出書的人。

儒哥,謝謝你寄來這本小說!想一窺中東世界的兄姊們,我誠摯推薦各位這本讀物,絕對會帶給你一個你從未想像過的巴格達。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春假竟然不知不覺就要結束了,再來就要一口氣游到六月放暑假了(抖)!

這個春假,我終於可以好好把去年暑假學校幫我訂的讀物The Language of Food讀完了,其實我已經忘了為什麼當初從哪裡聽到這本書,但是這本書真的好好看!集結了我人生中的最愛美食跟語言,讓人讀得欲罷不能。

作者雖然是教授,但書的內容並不是在那邊說教,他大多從他所熟知的美食之都三藩市開始說起(,是說他住在三藩市難怪寫得出這麼一本好書,第一手資料就夠多了)。作者的筆風舒暢自然,就像是跟老友共度晚餐,然後突然看到餐桌上的一道菜,開始跟你講這道菜背後緣由的老友那麼樣自然,但是在這股自然之中,又夾帶著語言學家的做學問的學霸之氣,不論是用數據化分析,還是語言歷史人類學方面的考究,一點都不馬虎。我更喜歡的是每一章的結論,都有著他作為科學家的人文精神,有點幽默、又有點溫暖。

這本書幾度談及了美食文案,不論是洋芋片的包裝還是星級餐廳的菜單,原來都隱藏了這麼多的語言學、心理學、跟人類歷史學在其中,非常有意思。我也很喜歡閱讀他對於史料的引用,這本書用美食的角度介紹了燦爛的阿拔斯王朝,從سكباج到英國的炸魚薯條,誰能想得到他們之間這番祖孫情呢!看完讓人好想好好研究阿拉伯美食。

總之,去年欠的書債也還了,心裡一陣輕鬆,總不好到了暑假還在追去年該看的書!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被介紹了一本書叫Justice,這本書已經出版十年了(我覺得我的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跟大家脫節了,很多好東西我都Lag好久才知道),作者Michael Sandel是政治哲學的教授。這本書用了大量的生活實例,邀請讀者來檢視每個看法的正當性,也引用了不同的哲學家的理念來支持各種不同看法。書中的舉例都是上上之選,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陷入兩難,不知道該選做法A還是B,雖然書中的實例都很有意思,可是引用不同哲學家的理念時,我感到很迷惘,一方面資質魯鈍,本來就不是一個邏輯很好的人,再加上英文的隔閡,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我還是一知半解,所以我就上網看看其他人的想法,結果被找到一系列教授上課的影片,而且還有中文翻譯,影片內容跟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書中有些部分影片沒有提到,可是影片可以看到思考批判力很強的美國大學生在理字上彼此的爭鋒相對,還有教授帶學生討論的機制,我覺得很精彩。這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段話「平庸的老師毀人不倦....偉大的老師啟迪激勵。」看了這位教授的課,真的就發現原來這就是偉大的老師的模樣,真的就是超啟迪的!

看完這一系列以後,不知道為什麼FB就推了我BBC的一個頻道叫The Global Philosopher,我平常很討厭FB隨便亂推,不過這次推的真的很有意思,裡面可以看到的集數不多,大概是一年一集的速度,教授跟來自世界各地的聽眾對談,最新的這集談的是在疫情蔓延的當下,囤積物品的合理性。教授的言行始終ㄧ致,我覺得也跟他在課堂的主張是一樣的,唯有多方理解各種不同的見解、想法,才能在每個議題上找到出口,找到可能解套的方法。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沒有對阿拉伯語或是中東地區有點基本背景的話,這本書讀起來會非常非常辛苦,可能第一章還沒看完就放棄了,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是學習阿拉伯語或是對中東領域有研究的讀者,我覺得這本書不能不讀。

作者生長於巴勒斯坦裔,在一九六七年(也就是以色列六日戰爭那年)離開了家鄉,到約旦完成他的學業,之後定居在蘇格蘭。瞭解作者這樣的背景以後,再讀這本書,就能理解為什麼書中字裡行間充滿著對以色列以及對國際對於巴勒斯坦處境不聞不問的一種幽怨。不過這本書的精華之處在於他結合了以巴衝突來談中東的語言現象,這本書以「衝突」二字為中心,討論三種語言衝突現象。一是阿拉伯語自身之間的衝突,在阿拉伯語這把大傘下,分支出來的多種變體方言,使用者在使用時的心態。二是方言自己的衝突,作者以約旦為例,探討光光約旦內部本身的分歧,以及再一次,使用者使用時的心態。三是討論一塊土地上,不同語種並存時的衝突,從這裡來看希伯來語跟阿拉伯語在西岸之間的生存競爭。

作者多次在文章中討論到語言使用者的態度,就有點可惜這部分只做了阿語母語人士,在一個地區裡面看到的角度不算十分全面。不過書中第四、第五章討論約旦方言的變體性和以巴地區強勢語言,這兩點我真的看得很有興趣。我因為自己正在學習約旦方言,所以對於作者描寫的這些語音現象,感到十分震撼,也愈發感覺到自己在語言面前的渺小,原來一個音發a還是發ga,這背後竟有這麼多地暗示與考量,這方面的心得請看ق的變體一文。而第五章,作者用告示牌的文字顯現來談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之間的消長,原來一塊告示牌上,語言的排列組合、文字的書法大小全都有其算計,作者不知道花多少時間就收集這些例證,也真的是很讓人佩服。

A War of Wards,語言不是只是說話者的產物,不是只是呈現事實的一種方式。在很多時候,它更是雕塑事實、雕塑對方怎麼看事實的工具。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喜歡的FB專頁上面看人推薦這本書,於是在封城前,我匆匆忙忙去學校圖書館把這本書帶回家,結果熟料的封校三週變成了一季,有點遺憾沒再多借一些書回家。

這本書算是一本相當特殊的自傳,有四十篇,每篇都是生命中的一個片段,以及作者對那個片段的印象以及反思。作者把這四十篇分成三部分,大致上可以算是在愛達荷的成長,到去楊百翰唸書的衝擊,和最後念博士以及與家庭之間的撕扯。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步調其實很緩慢,我很喜歡主角敘述的功力,主角帶你遠離塵囂走進一個非主流的成長環境,在父母親極端的思想灌輸下,他們一家視政府機構為邪惡組織,任何疾病都不去醫院,而且也拒絕上學,主角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每天跟著爸爸哥哥們做工。一直到有一天受到其中一位遠走他鄉去大學念書的哥哥的啟發,主角開始偷偷報名升學考試,竟然在這樣資源稀少的情況下,也進入了楊百翰。我本來是一天看一篇,想說這個春假漫長,就慢慢啃完,但是大概就是從進入第二章申請到楊百翰開始,劇情突然變得雲霄飛車非常緊張,結果兩天時間我就看完了,一邊落淚,一邊像是被重石壓制一樣讓人難以喘氣。

第二章,有很大一部分在著墨適應的困難,一個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學生,直接進入大學,聽教授上課,對於「考試」一事,一點概念都沒有,再因家中在經濟上並沒有給予支援,每天瀕臨破產線,也讓作者無法專心學業,在這個部分,儘管已經披露出父親的幻想躁鬱症、大哥有暴力虐待傾向,但有幾處家人之間的描寫還是讓我落淚了。到了第三章,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沒有接受過k-12教育的作者其實是個學霸,一路打到英國劍橋又打回美國哈佛,可是她在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覺醒後,終於讓她與第一部分那個逆來順受、處處受家人安排的自己作出絕斷。

書中的最末尾,提出了自己這樣的轉變,來自於「教育」,這也是書名為什麼叫做Educated。書中提到的幾名角色,像是家中第一個去念書並且給她啟發的哥哥還有她在劍橋、哈佛唸書時的男友,似乎都有留下讀者評論。而其他人的書評中也是正正反反都有。可是我覺得這本書的本意並不是要我們去還一個公道評斷書裡的角色誰是誰非,也不是要我們著眼在作者怎麼在受暴力的成長過程中突破重圍變成資優生的故事,而是要告訴讀者「沒有誰可以去定義你,只有你自己能定義你自己」;而人是複雜的,有的時候,你的好意對他人來說可能是難以承受之惡。

是一本相當精彩的書,看完之後情緒很多,需要一點時間沈靜一下,台灣也出了,中文版叫「垃圾場的自學人生」,乍看書名或許會讓人不想帶回家?可是其實是一本會讓人深思的書。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來說,度過social distancing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趕快把桌上那堆沒有看完的書消化一空。第一本,How to talk to anyone。這本書出來一陣子,網上已有不少人討論。書如其名,就是提供很多小撇步,幫助讀者能夠成為跟誰都可以聊得來的咖。我生性孤僻,加之在美國工作用得又不是自己的母語,所以這本書的出現有點替我打開一扇小窗。

這本書一共有九十二篇,每一篇都以How to 開頭,輔佐幾個人生小故事,然後一個提要總結這篇,從怎麼笑得更有魅力、怎麼讓人感謝你到怎麼像個領袖。對我們這種老外來說,是一本提供了「人際關係」、「文化差異」、跟「語言交際」三面的超好用工具書,文字也淺顯易懂。

人際關係:其實與人溝通,口中說出的字字句句固然是關鍵,但是很多時候更是那聽不到卻看得一清二楚的肢體語言。怎麼樣透過這些肢體語言跟聆聽的技巧,讓你成為走到哪大家都願意跟你敞開心的人,這本書有很多著墨。好比說有一招叫做「減少小動作」,就提醒我們怎麼樣在對話中靠著減少小動作(腳翹來翹去,眼睛飄來飄去)來增強自己給人的信任感。還有一招,我覺得對我也很受用的是,台上老闆在開會的時候,怎麼讓自己做一個專注的聽眾,這點也幫助我很多。

文化差異:這本書是寫給母語者看的,所以作者其實不需要補充什麼文化差異,可是對於英語非我母語的讀者如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可以有很多「啊~老美是這樣想啊」的驚呼,也算是讀這本書的另類收穫。

語言交際:裡面其實有好多訣竅,我覺得都很適合拿來在語言課講一講。好比說,怎麼樣透過+1原則,在每一句短答後麵能再加一小句補充,讓對方有能力繼續接話,而不會讓雙方成為conversation killer,這些其實在任何語種的外語課都很受用。

希望復學以後,我能把這些招數好好運用,成為一個能聊的咖...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西雅圖等機的路上,在書店晃了幾圈,架上最醒目之處放了Brene Brown 的書「Dare to Lead」,之前在史大的時候,一票老師都分享這本書,想著在飛機上無聊也是無聊,我就把它帶上機了。很好看呢!先給大家分享幾句quote:

I define a leader as anyone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finding the potential in people and process, and who has the courage to develop that potentioal.

Clear is kind. Unclear is unkind.

Show up for people in pain and don't look away.

當然一看標題就是在講leadership,但是作者的口吻很輕鬆,在書中引用的故事也都很貼近生活,所以讀起來不會讓人覺得遙不可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如作者所講,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給讀者(勇於領導的人)一些工具,可能是想法,可能是說話的藝術,可能是原則,運用工具,讓嚮往領導的人不是只是嚮往,而也是有能力這麼做。我想分享書中提到的幾個關鍵字以及我所理解的:

vulnerability & courage:這是貫穿整本書的關鍵字。領袖需要適時地分享自己的難題,而願意誠實開敞地面對自己的難處、自己的脆弱,沒有勇氣,誰能做得到呢?勇氣真的是一個令人欣羨的特質,有了勇氣,我們才有能力不去逃避,我們也才會正視其他人的需求,我們也才敢面對那些難以啟齒的對話(tough conversation)。有時候,我們誤把courage當成了全副武裝,一付要跟人拼了的模樣,書中有一節,提到了真正運用courage 的 daring leadership 其實完全另一會事。

shame & empathy:Empathy是需要練習的,在練習的過程中,砸鍋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Empathy的培養就是在一次次砸鍋重練的過程中建立的。Engage, stay curious, stay connected. (p.150)

value:找到人生中的核心,有了核心,再細想什麼是符合核心價值的行為,如此行事便能有所依憑。

clear:我很喜歡書裡講的一句話,上面也分享了Clear is Kind。有時候就是問清楚,「What does "done" look like?」「What does "support" look like?」

trust:書中用了一個彈珠罐的小比喻。trust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間的真情流露,表達你的關心、你的在乎,你就替自己存了一顆彈珠。trust的建立很不容易,破壞倒是快得很,帶人帶心,需要好好經營。作者分享的BRAVING原則我覺得很好使,設立界線(Boundries)、信度(Reliability)、負責(Accountability)、信任感(Vault,不要大嘴巴)、藝德誠信(Integrity, choose courage over comfort p. 226) 、就事論事(nonjudgement)、慷慨(generosity)。

rise:我們都需要一個機制,讓我們能夠跳回來,否則就會害怕犯錯。書中提到了需要意識自己的情緒(reconing)。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以後,還必須面對它(rumbling),生活中許多的面向,我們都是自行腦補的(這個完全戳中我的點,我什麼不會最會自我想像和腦補),錯者的解決之道就是把腦補大膽地說出來,說出你的腦補,對方才有機會討論,The story I am telling myself..., the story I make up..., I make up that...。最後一步就是行動力(revolution),為了核心價值不惜一搏的行動力。

這下了解了為什麼史大工作坊的老師都推薦這本書了,看完整個熱血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很喜歡的部落客就那麼幾位,一位雷秋,一位綿羊。可能是自己學習日文,又曾在日本生活過一段時日,而恰巧她倆人所寫的部落格都跟日本很有關聯,所以就特別喜歡關注她們。最近綿羊出書,身為小小粉,我當然也是挺到底,遠渡重洋把書給訂過來。真的很值得一看唷!

綿羊是專職日文譯者,翻譯過很多著名的日文小說。我以前為了訓練自己的日文閱讀能力,小說都買原文,所以其實並沒有看過綿羊的翻譯,會知道綿羊是因為曾經做過譯夢的那陣子,在「綿羊的譯心譯義」部落格中,看到很多她的分享還有她對於翻譯的想法,我覺得不但很有共鳴,也很激勵人心。並不只是特別針對翻譯這件事,還包含整個她對於工作的態度。也怪不得這次綿羊出書,這麼多編輯願意為她背書,我想大家在工作上都喜歡跟願意替人著想、負責任的人共事吧。

這本書名為「譯界天后親授!這樣做,案子永遠接不完」,因為太長了我就學作者把它截成「譯界,案子」。作者把翻譯二十年的心得彙整於一冊,可以從中窺得(真的是)譯界天后的分享,非常推薦。雖然暫時無緣踏入譯界,但盼望我在教學的領域也能有綿羊的工作態度,然後等待如果有一天,實力培養好,再來走我的譯夢人生。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OxfE1cWQ

 

用寫的介紹不如直接拍給大家看來得快,希望大家不棄嫌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g and Toad 這系列的書也是我們家已經翻到破的寶。

當初也不知它的好,只是因為小孩從小就喜歡大眼青蛙,難得有套書是以青蛙為主角(後來發現這樣的書其實還真多...),就買回家讀給小童聽。想當然耳,小童愛不釋手,每天晚上睡前巴著要我講一篇,全都講完了,他便開始自己拿回房裡看,我不知道他究竟能認多少字,但就是看圖也有許多樂趣,就由著他吧。那是一年前的事了,幼兒園的老師似乎每雙週還會跟助教一起表演給小孩看。

Frog and Toad的作者是Arnold Lobel,這系列的書共四本,每本都有五個小故事,環繞著兩位主角。這青蛙跟蟾蜍是很好的朋友,青蛙的個性正面積極,蟾蜍相對來講就比較凡人,愛抱怨、容易放棄...書中就是講著他兩隻,有時一起冒險,有時一起玩,有時為對方著想的小故事。我個人後來也很喜歡這套書,畫風很具一種古樸味,好像能把你帶到很久很久以前的鄉間小道。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llems是還沒進入屁孩階段的小小孩都很喜歡的作家,他的畫風十分簡單(我慢慢發現其實童書的畫風都不用很複雜),內容都是很簡單的對話,沒有一行一行的敘述,其實還挺像漫畫的,他最有名的童書當屬"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這是每個馴獸園或是圖書館員都喜歡拿來講給孩子聽的書。

他的另一系列"Elephant & Piggie"也很受小小孩歡迎。這系列講的是大象Gerald和他的好朋友小豬的故事,這兩個主角都很傻,說出來的對話當然也傻,可是小孩就喜歡看這種很傻的故事,因為對話簡單,很適合讓小朋友自己閱讀,增加讀書的興趣與自信,爸媽們也可以跟小孩角色扮演,讓閱讀真的很悅讀喲~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都知道我有譯夢,熱愛翻譯。年少輕狂的時候,也接過幾場翻譯,但那畢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再說我做的是少數語種,(當時)市場上沒有多少人做,只要有心,誰都願意給妳一個機會。但說實話,那距離我成為行家實在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我曾經在老貓學出版的部落格上讀過一篇所有新手譯者都應該閱讀的文章「如果你想做翻譯」,那篇文章講了很多好東西,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文中提到思果先生的「翻譯研究」數次。幾次回台總是沒用心去找書,這次上網把它買了下來,連續好幾天窩在沙發上看*,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老貓會說「什麼!你沒讀過這本書也想做翻譯?」這本「翻譯研究」可以說是思果先生走在翻譯路上多年的心得彙整。當然,思果先生的年代跟我們已有稍稍不同,許多書中講究的文字或當時他較不能接受的說法,現在已經普及成為話語主流,但儘管如此,書中對於一個譯者應該抱有的態度、思想、哲學,我認為還是非常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確實值得想走翻譯路線的人一讀再讀。我在閱讀過後,也不禁失笑,因為我常常就是書中所談到的「劣譯」。

我還繼續做著譯夢。雖然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真的替自己心儀的作家翻書,更不知道吾友Adam跟我說的「妳穿著一身粉紅色套裝站在總統旁邊口譯」這樣的想像會否有實現的一天*,但我確確實實還在做著我的譯夢。

[1]男人見我抱著一本教科書窩在沙發動也不動,好幾天都以為我瘋了。
[2]我想總統是有點誇張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前不久發現了北加聯合電子圖書館以後,我就陸陸續續開始了我的「聽書」之旅。差不多每個晚上都會聽個半小時一個鐘頭的,而這個意外發現的始作俑者「water for elephants」終於在我排隊排了半個多月後來到我的信箱,於是被插播的「納尼亞傳奇」聽到第二集只好暫時先下檔休息,換來這部一聽要聽上十小時的超長故事。

我喜歡事後再來看其它讀者的意見,所以照例事前沒有瞭解太多關於這部小說的背景,後來才知道這是以「30年代美國馬戲團」做為舞台,描述一個誤打誤撞的獸醫中輟生在戲團裡跟其他人之間發生的故事。讀完以後,跟我想的有點不同,可是確實作者在結局的部分給了一個滿震撼的強力棒,兩個階段的男主角在自白上也有很好的銜接,老人青年交錯說書非但不顯衝突反倒還很突顯出作者敘事功力,關於30年代馬戲團的生態,也有很生動的敘述。我想多數人看完本書最大的感受應該是被光鮮馬戲團背後原來可以那麼黑給嚇到。那麼,如果說,作者寫法不凡,對於故事整體有深入的刻畫,為什麼我說跟我想的不同呢?原因在於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跟整本書實際內容實在差異太大。

我一開始看到water for elephants,中文書商翻譯為「大象的眼淚」,又看到書皮馬戲團,我還以為這本書會像很久以前我看過的「莫妲」*那樣讓我難忘,結果沒想到整本書幾乎就扯不上大象,要說他們跟Rosie感情很好,我覺得Bobo或是Queeny的煽情部份也不輸人。從原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取名或許是因為整個故事是從養老院中另一名老人瞎扯自己曾經給大象餵過水進而引起主角的馬戲團回憶開始,但以中文的角度來看,大象的眼淚很容易把人帶到另外的情境,我猜想這是網路上一片問號「到底這跟『大象』還有『眼淚』有什麼關係」的淵源。這部小說怎麼看都很像一本回顧自己當年情史的回憶錄,跟Sara Gruen擅長描寫動物的印象似乎連不太上。

所以我說這部小說也是滿好看,特別是關於戲團裡面為了經營的求生法則、階級制度,其實有很深的話題可以討論,也怪不得小說出版的時候評價很高,只是我仍想提醒還沒看的兄姐們最好不要被這書名牽著鼻子走。

[1]這本書讓我想起的「莫妲」,是差不說十年多前出版的。莫妲是書中大象的名字,故事描述的是莫妲跟馴象師之間的友誼,根據真人真事而寫,非常非常感人。感人到我不敢看第二遍,因為會哭到鼻子痛。

有興趣的兄姐,不妨去找來看看。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我要我開始我的文藝夢的,如果說琦君女士溫暖文字下的「我愛動物」是這場夢的開始,那麼,林海音女士筆下那經過時間焠鍊、又悲又喜的「城南舊事」就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棒了。我記得我的好友K曾經在部落格用城南來指稱她住了近十年的公館一帶,那時有人問她為什麼叫那城南,她說是從一本小說來的靈感,不知道K的城南靈感,是否來自我手上捧著的這本城南?

城南舊事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看遍他們一家在北京城南居住的幾年的風光,整本書由五篇故事所組成,單篇獨立著看也好看、合在一起看也好看,這幾則故事的主角大多都是路人甲乙丙,而書中的小學生「英子」與家人的互動以及關於城南風景的描寫只是穿插在其中點綴,但藉由這些似是而真的描述讓故事更富血肉之實。

這幾篇精彩的小故事中,我自己最為喜歡的應該是「惠安館」及「我們看海去」,這兩篇,就某種程度來說其實相似度很像,兩篇故事的主角,從小孩單純不帶批判的眼光去看,我們都很容易能看到靈魂深處的善良,但是一旦長大了,戴上有色的眼鏡,人就不同了,就被分別了。隨著這些故事的發展,這些沒被交代清楚的結局就這樣遠遠地飄去,然後,我們在作者生動的筆下又再進入下一則故事。書中的英子,不全然是聰明善良的好孩子,她有自己敏感的心靈、正在摸索是非善惡的世界,她有時能仗義直言,有時又是把事情搞砸的專家,這樣一個活生生的英子,怎麼能不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童年、不勾起自己的回憶。

我閱讀的時候,總不自覺地就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阿拉伯故事「滿手的棗」,當然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完全不同,但是讀完以後產生的共鳴卻都一樣很濃厚,其實「滿手的棗」的作者跟林海音女士是差不多年代的人,不知道那個年代的作家的文字是不是都這樣,很樸實卻很能感動人的。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讀完[我愛動物],這是琦君女士所寫、由洪範書局出版的散文集。書如其名,裡頭收錄的都是琦君女士日常生活中跟小動物的互動之景,是一部非常非常溫暖的作品,喜歡動物的兄姐絕對不能錯過。國內一定有很多琦君女士的讀者,真可惜我這麼晚才接觸她的作品,她的文字平和近人,不會拐彎抹角的或者寫得太過虛幻讓人讀不懂,她也不賣弄文采,但是平實的文字背後反而蘊藏著無比的後勁,讓人讀了很難不感同身受。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心裡頭五味雜陳。一邊覺得琦君女士慈悲為懷,一邊卻又有一種[天啊~這世界還有比我更不會養小動物的人]的違和感。我不像琦君奶奶那麼善心,蜘蛛螞蟻蟋蟀老鼠都能愛,但我小時後確實是愛極了各種(非昆蟲)狗啊貓啊魚啊的小動物,如果我有那樣的文采,細細回顧我過去養過的小動物,我大概也能寫出一本書,說不定還更厚些...Orz

書裡頭的文章,有些是琦君寫來追念她生命裡曾存在過的一段段動物情,有些是藉文傳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還有些是藉物抒發對世間人心險惡的感嘆,所以雖然每一篇都是在寫動物,但讀起來都有不同的風味,十分耐讀。

我不是個會在意小動物與食物這兩者關聯性的人,不過看完這本書以後,我突然為了自己上週在超市請師傅替我宰了一條活魚而感到愧疚,還又想起以前跟O為了貪圖口腹之慾,從市場拎了一隻蟹回家,當場蒸來吃。套一句利公說的,人生,貪嗔癡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次回台其中有一項斬獲就是把大名鼎鼎的千禧系列給讀完了,這位又龍紋身、又玩火又直搗蜂窩的女主角,個性之鮮明確實讓我看得直呼精彩!

龍紋身的女孩帶有偵探色彩,除了幾位主角有很明顯的個性描述外,其他的角色礙於融入的懸疑元素,討論沒那麼豐富。被描繪成個子瘦小滿身是環的女主角莎蘭德顯然不是我們一般想像正規小說中女主角該有的模樣,但是在作者的筆下,我們打從一開始就已經被這位有著超強駭客能力、對於嫉惡如仇已經到達偏執境界的女主角給深深吸引。如果說第一集是對基本要角起了引子,那麼第二集可以說是這整套社會犯罪故事的重頭戲,只不過略略著重了單打獨鬥的部分,到第三集才把整套系列陸陸續續出現的角色,不論正反哪面,集結成團體作戰。

第一集第二集看的時候,幾乎是進入不眠不休模式,書跟著人移動,但是很多人讚揚不已的第三集我反而覺得只是平平,當然全套書中最過癮的那段莫過於法庭辯證豬羊變色的過程,不過在第三集厚達六百多頁的小說中,這種過癮的部分實在占得太少,對於某些小組裡面的成員,我覺得作者給他們下台一鞠躬的方法好像有點太過仁慈。書中最讓我喜歡的一段可能是駭客共和國,他們既陌生又熟悉,是網友可又是在患難時唯一能給予支助的朋友。而關於相較之下比較平凡的男主角布隆維斯特,則讓我莞爾,我想起以前誤打誤撞看到的黃易某本很A很長的武俠小說,依照書中,每個女生都想上這個布隆維斯特的情況看來,他,根本就是瑞典版的韓柏嘛!

基本上,雖然這三本書名文打著是[系列],我還是覺得它全部三本其實是一本很厚的書,我的建議是不要只看哪一集或者跳過哪一集,因為不按著順序而少看任何一集都會是遺憾,就跟看魔戒的電影一樣,像這樣很重的故事,我們得三集照著順序好好看完。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渣渣推薦我看大師另一作品20世紀少年,我就上網找來看了。全部24本看完,我除了有一種眼睛要瞎掉的感覺,還有一種傻掉的感覺。搞半天,「朋友」有兩位......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得很起勁,心底有一種「啊,難怪大家都稱這套小說是經典」的理解,一直看一直看,很想趕快知道這所有事情背後的真相,但是大量閱讀的後果也開始產生連鎖效應,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情形又再度發生(上次發生好像是我在追美國影集LOST的時候)--在連看了九集以後,晚上我夢到原來朋友是因為小時候的狗被賢知宰了才會展開一連串報復,我知道我有點昏頭(看Lost那次我則是夢到自己跟Sawyer一起lost)。總之,緊湊的前半部分我真的很入戲,但是自從朋友1號被解決掉以後,我就開始覺得很煩,因為總共有24集,那後面到底要演甚麼?而且每一集我都在期待作者好心來解惑,但是每一集都只是給我更多的疑問,到後半部我已經陷入一團迷霧,有些支線莫名其妙,例如,那個少女-保齡球那段,我就不明白出現的寓意。

不過最匪夷所思的是,真真正正的結局......當大人賢知說出勝保的時候,我真的傻掉。誰??誰是勝保??作者就隨便丟一個名字出來了事啊?後來上網找文找很久以後,我終於知道,喔喔喔!那個勝保啊。但是心裡還是一大堆問號(勝保為什麼要戴面具?為什麼老是有一張臉是沒有臉孔的?貴理子為甚麼跟朋友1號結婚......等等)。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個月中,Adam寄了這本「三杯茶」給我,本來我以為這本書大概跟追風箏的孩子或是燦爛千陽一樣,講的是中亞地區的小說故事,沒想到真的打開來閱讀以後才知道,這是記錄了一個憑著信心與執著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創下奇蹟的真人真事。

一開始看這本書不是太容易下手,這向來是我對翻譯小說難解的一道障礙,饒舌的人名、地名,再加上主角是位攀岩者,書中有許多術語,需要看很久,但進入正題以後,書中千迴百轉的情節卻是讓人一頁接一頁,很難停下。這本書主要描寫一位窮困的業餘登山家為了紀念過世的妹妹,決定挑戰世界上最難攀爬的高峰,意外迷路以後被當地居民救起,遂發被當地居民感動,將對其妹的思念轉為替他們蓋下學校的承諾。書裡面前三分之一敘述的是他如何從毫無頭緒的一籌莫展中開始通往在巴基斯坦北部郊區建校的道路,之後三分之一則描述這一路上不停地貴人相助與風波不斷的過程中,如何如何終於蓋成了第一所學校,而最後的三分之一,則像是一部現代歷史小說回憶般,敘述著我們好像聽過如今卻又是那麼陌生的幾個名詞,在塔里班、九一一、賓拉登、布希的背景架構中,這位美國人要怎麼繼續他的教育大夢,替更多更多偏遠地帶的中亞郊區蓋出更多更多學校。

許多讀後感都是著重在他那種愚公移山、不屈不撓的堅持,我相信任何人讀了都會很感佩他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這個世間很多人都有愛心,但是能履行自己承諾的實在太少,願意履行承諾卻能夠不被種種挫折影響繼續往前的又更少,這大概是為什麼這位主角的故事能夠這麼成功地打動人心,因為這一切都太困難了。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對教育的眼光真的放得很遠。特別是九一一事件以後,很多人都被單方面的媒體牽著走,所以產生更多迷思更多誤會,以暴制暴當然不好,但是當多數人找不到別的方法來發洩自己對敵人的仇恨時,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路,然而主角卻能將眼光放遠,一再教育自己的人民不是所有穆斯林都是激進份子,宣導著要改變雙邊關係,要能不再有恐怖行動,就只有在教育面著手,特別是讓那些住在偏遠地帶,得不到教育的人可以獲得教育接受教育,可以判斷是非,可以不再認為老美只是會丟炸彈埋地雷的外國人。主角在富人的協助下,成立了中亞協會,而這個中亞協會至今還是繼續維持使命,在中亞偏遠地帶,努力創辦男女皆可受教育的學校。

對於中亞,我們了解得還是太少。當然因為他們多數人是信仰伊斯蘭教,又地處中東旁邊,乍聽之下,好像跟我過去學習的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文化頗有相關度,但是其實對於這片土地,我們也僅僅只是知道他們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許多地方被切分成很多不同族...而至於其他的認識都只能從幾部電影或是書籍中片片斷斷地去了解了。總之,謝謝Adam寄給我這本書,我也願在這跟大家分享,如果有機會不妨去書店找找,這個真實版的故事情節雖然不同於追風箏的孩子那樣的精彩,但是感動度卻是很深刻的。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傻八非常誠心誠意地想推薦大家看一本雜誌,中阿文經雙月刊。

兩個月一次,每個單月的二十號發行。想推薦這本雜誌跟我以前在中阿工作過沒有關係、跟我三不五時在裡面投搞也沒有關係,而是一直到最近越來越遠離阿拉伯世界後,才發現雙月刊是唯一能讓我跟中東還有點關係的媒介。特別是財叔接下總編的職務以後,跟莎伊達兩人配合的恰到好處,雜誌內容也遠比過去要來得豐富太多太多。

這本雙月刊成立歷史已經非常久了,從我大一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本雜誌,到現在還歷久不衰,各位就可以想見其威力,這是國內唯一一本深度介紹中東文化風情與阿拉伯政經情勢的雜誌。說真的,從進了大學以後,雙月刊在不同的時候就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即使曾經有一度我真的是覺得它很無趣,寧可把錢拿去花在電影雜誌上也不願看系上的免費雙月刊,大學時代還不懂唸書,對雙月刊裡面的內容其實沒多大興趣,不過它確實是寫報告的救命仙丹,不管是哪一門課,只要是要交報告,怎麼樣都要引一引裡面的文章;在科威特唸書的那一年,因為毫無任何娛樂可言,所以寄到辦事處的中阿文經就算是連小苗(註1)這樣的角色也忍不住會拿來啃,那個時候開始覺得這本雙月刊還挺有看頭的。進了中阿以後,因為雜誌的內容多半是我按著大家的稿子一字一字敲出來的,編完根本不想再看第二次,所以兩個月一期的雙月刊自己都不消化,但卻成了家人最愛的讀品之一。離開中阿,不改投稿的習慣,自己寫的或翻的文章還是一樣做過就不想再回首看它一次,倒是其它人的作品都很新鮮,真的成為離開阿語圈之後唯一與阿語世界聯結的一個媒介。

前幾天跟中阿美食團一起吃飯,順便看了幾期的雙月刊,在阿財的帶領下,雙月刊真的多彩多姿,如果他願意讓我登我的中東政經連載小說,那就太美妙了!

註1:小苗是大學時代的好友之一,但是她念阿語就是一場美麗的錯誤,即使曾經有過敘利亞男友,阿文還是半句不說。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傻八本來要用來打發漫長假期的漫畫,沒想到一看不可收拾。我不知道台灣有沒有引進,因為我跟漫畫相當不熟,不過我想是還沒有,因為我在這的書店也只看到現在正在賣第三集而已,在台灣的雅虎查,也查不到什麼資料。

這套漫畫是間瀨元朗的作品,內容描述,有一個國家,為了促進國家繁榮發展,在每個人小學一年級入學的時候,就給大家注射了一種藥劑,一般的藥劑是沒事的,但是每一千管裡面就有兩三管是注射了死亡劑量,被注射到的人在20歲左右的時候會爆發身亡,死亡前一天會有特派員發送一張「死亡預告書」,領到那張預告書以前,沒有人知道誰會中獎。所以大家就得在這個「有可能是你」的情況下,每天過好當下的生活,努力提高自己對國家的報效力。

這部漫畫的主角是那位發放預告書的特派員,但是實際上的故事都是圍繞在那些收到預告書的人身上,描述他們過去的故事,也描述他們接到預告書的那瞬間跟最後怎麼渡過這一天的經過。

是不是光聽就覺得好看了~真的是很好看...希望哪家漫畫社看到了趕快引進台灣。^^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