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無止盡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大概是美國外語老師近期的關注焦點,我已經收到來自各方的催逼信件,所以當然也是有好好參加了。三天的研討會,主辦單位超級貼心,九成的分享都是可以回放的,造福我們這些沒有辦法早上七點爬起來上課的西岸人。研討會有近七十場的分享,當然不可能每個聽,我挑了一些我聽過的講員和比較有興趣的主題,但就算是這樣,有時還是不免會踩雷。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的(研討會的影像回放聽說會存到八月底,老師們如果有時間抓住夏天的尾巴替新學年做準備吧!)。

Session 16:差點錯過,講員談怎麼在初級班做閱讀教學,重點是講員分享的策略值得深思,太多時候,我們都沒有跟學生談策略就要他們拿著讀。

Session 18 + 31:這兩場演講是由我非常喜歡的老師,也是我上個星期參加工作坊的講員Laura Terrill主講,我真的要跟所有做外語教學的朋友們大推老師的分享,我自己非常幸運,開始在K-12的第一年就聽了她的分享,對我後來的工作和設計課程非常有幫助。老師在這場研討會分享兩個題目,一個是分享課程設計、一個是談表現評量,都是老師拿手的,所以如果沒有機會像我那樣可以上工作坊,那不妨先從這兩場短短分享開始。我最最佩服她的一個部分是,就算你已經聽過很多次老師的分享了,她每次丟出來的教案都是不一樣的!然後,每次在分享時使用的例子,都會讓你覺得,「哇~還可以這樣做!」

Session 25:這一場真的很精彩,三十分鐘講滿滿。講員跟大家分享各種interpersonal的活動,幾個我做過了,幾個是新活動,我想試試:
- 讓學生在反思「I used to think...but now I think...」
- apples to apples:設計情境題目讓學生回答,第二天小組討論,讓學生票選最佳答案
- Venn Diagram的三角或是四方變形,讓學生討論彼此的異同
- presentation karaoke:這跟金老師以前分享過的活動很像,只是金老師的是運用網站,照片比較隨機,而講員在這裡分享的是設定一個主題和準備自己的照片,讓學生上台即席報告。
- this or that:變相的你喜歡A還是B

Session 29:這篇主要談怎麼做interactive interpretive,preparation > comprehension > discussion > extension。比較特別的是在comprehension的地方,做了兩次。

Session 49:談怎麼在線上做Stations,如果線上教學持續,這些都是救命的方法!

Session 50:利用Gamification讓課堂更刺激更好玩。

session 64:美麗大方的金老師給大家介紹了超實用Padlet和Mote,我沒有試過Mote,又學了一招!

研討會都還沒上完,已經收到熱血法文同事的整理報告,以為自己很瘋,其實學校比我瘋的人到處都是。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快喔,三天的工作坊就這樣結束~

最後這天,我們把焦點放回到Assessments上面,也談到一點Rubrics。三天真的太短了,老師的PPT那麼豐富,可是也擠不下了。我必須再說一次,我是真心佩服老師,光光是她一個個給我們反饋,留很多時間讓我們發問就可以知道。我當然也卯起來,最後一天了,把我過去還沒有釐清的觀念一次問完。我問了老師關於IPA的一些看法,雖然老師這次主題,IPA不是主角,但畢竟老師是這方面的權威,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前一天提到不需要引用太多Authentic Resource,既然重點不是在多,而是在怎麼運用,那拿到一個resource在手,formative assessments已經狂用了,summative assessments的時候能不能拿來繼續用呢?又,Summative Assessment的時候,是不是都得用同一個resource來評估三個模式呢?老師的看法是,儘管我們拿到一份真實語料,我們都應該想辦法把它用在三種模式上,但是總結性的時候不需要真的太糾結在此,因為就算學生在Interpretive的時候表現不好,沒能真的理解,也不至於影響到後面interpersonal跟presentational的表現。我另外又提問了關於Intercultural的問題,到底是要專注在Target Language還是要放眼Global,老師說我們還是專注在Target Culture上,但是考量學生的背景,如果班上有韓國裔、墨西哥裔的學生,在做文化介紹或是報告的時候,就應該要讓學生有機會談他自己的原生文化。

除了跟老師學了很多以外,我也跟組員老師學了很多,他們都是Department Head@@”,難怪發言都那麼厲害。^^"非常期待下下星期的PEARLL工作坊系列2。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的第二天,因為學校一些雜事需要處理,讓我有點分心,不過,還是超有收穫的!

上課的模式非常固定,上午同步講一場,下午同步講一場,同步的時候,講員放了很多時間讓我們一起討論,然後其他非同步時間都是做自己的功課。昨天因為是工作坊第一天,大家的分組都很隨機,可是今天,講員特地看了我們要做的主題、學生背景,是特意安排的分組,就整個好極了,因為我這組竟然有兩個阿拉伯語母語人士!而且,今天這組的老師(雖然話很多)可是都超有sense的,所以今天的小組討論比昨天更專注。

昨天Laura的焦點放在語言功能,今天的焦點則是導向設計Backward Design。說到這,我真的超擔心,明天就最後一天,這樣怎麼講得完?今天聽到的重點跟心得是:

1. 三個模式中,最重要的應該是Interpretive跟Interpersonal。Presentational的報告,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老師比較熟悉的(polished version),寫得(或是要求學生做得)很漂亮,通常是比較長期、老師會一直提供修改建議的project,但是另外一種可能是我們更需要專注的,在沒有任何協助與資源的情況下,學生能寫出的東西(On Demand)。

2. Authentic Literacy(Getting the most out of a text):文本不是只是拿來閱讀而已,重點是下一步,學生讀完以後能做什麼?討論?創造?比較?另外,善用文本,做好前置和後續。

3. I can + Function + Context = Language Target 

因為明天就要結束了,所以我又提前把作業做完了,老師點評really well thought。上到目前為止,我對老師超滿意的,老師最厲害的地方是她真的看了你的作業,很認真地給反饋,這其實是我們最需要的。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知道最近一直在寫阿文有點誇張,可是我可以那麼專心學阿文、看阿文、讀阿文、寫阿文的時間大概也就是到昨天,因為接下來三個星期都得做PD,然後就要八月了,八月我打算修身養性,停止所有瘋狂的好學生病,然後準備去開學。

言歸正傳,這個星期參加的PD是PEARLL,全名實在太難記,可是我真的從以前就一直很想參加,但每年回台灣的誘因更大,所以每年錯失,今年因為線上化的關係,所以我趁第一時間就報名了,非常開心。第一場工作坊專注在主題設計,請來的是這個領域的超級大咖Laura Terill,我已經聽過她的分享好幾次了,可是每次都很多人,有疑問也沒有辦法好好發問,這次的工作坊屬於小而美型,所以上課第一天我就卯起來提問,把我這幾年來在設計主題式教學時碰到的問題,一口氣都問了。她的幾個招牌觀念 (target language、functions、project、topic/theme)一路走來還是那麼一致,對我來說,卻是個很好的提醒與再複習,今天也聽到一些過去沒有聽到的想法:

1. 學生需要的不是複習,而是不停地在不同主題中重複語言功能(functions)。Laura有一張自我檢視的表,我覺得非常實際,可以幫助老師們檢查,自己設計的課程是不是亂槍打鳥、漫無目標。先想想看,這一年我們到底需要學生掌握哪些語言功能,再看我們教的每一個單元,是訓練學生哪些功能,可能一年固定五、六個功能(描述事件、問問題、表達喜好、給予建議...),如果這一課可以涵蓋三、四個功能就很不錯了,如果這一刻,一個功能都涵蓋不到,那我們必須好好思考,這課被放在這年教的合理性。

2. 不要一直想著要Mastery Based。我非常認同,因為這不是一個語言學習的常態,要怎麼定義或是評估學生已經達到Mastery了?學生學完這一課,達標了,可是下一課又都忘了,錯漏百出,那他上一課到底是Mastery達標還是未達標呢?作為老師我們要訓練到哪個程度我們才會放手說達標了可以往下走了呢?所以直白說起來,學習外語這麼多不同的approach中,Mastery Based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3. 不要再有誰誰誰落後Behind的想法,語言學習就是不停地繞彎路,沒有什麼behind,學生位於的位置就是他的proficiency,我們就是從那繼續幫他往上走。

這個工作坊為期三天,雖然配合東岸時間,我這邊早上七點就得自我清醒準備上課,但是因為是自己欣賞的講員,所以還是上得很興奮。做為學員,我們也要交作業。過去在史大,有一年都在做主題設計,所以作業對我來說不是很困難的事,我主要是希望看到自己在這個議題上還有可能出現的盲點,講員也沒讓我失望,針對我設計的「我的暑假」,她就從socioeconomic的角度點出可能的一個盲點,讓我再把關鍵問題能夠設計的更安全一點。明天繼續加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收到K-16項目對接論壇,二話不說就參加了,還邀了朋友、同事一起,因為這一直是教學時掛在心頭上的事,過去一直有個印象,感覺好像大學在做大學的、K-12在做K-12的、週末中文學校在做中文學校的、沈浸式在做沈浸式的,我剛好又待過前面三種機構,覺得每種教學機構有他的好、有他的特色,但是不知道怎麼能把這些機構串在一起,好讓學習者能無縫接軌,所以看到這個論壇的時候,心裡頭還滿激動的。

幾個聽到的思考點:

1. Portfolio
大概是五年前我在ICICE聽到一位老師分享他給社區大學的學生做的portfolio,我覺得這個點子超棒的,就拿回來改了一下做成比較適合中學生的portfolio,在史大的時候我也跟其他老師分享,有一位其他學區的西文老師就把這個想法又推廣到他們的學區去。今天聽到大家又談portfolio,我覺得我也要開始思考我們的portfolio還可以怎麼做,讓他更有價值更有可信度,然後怎麼跟高中部連結上去,最後帶到大學去。

2. 走出教室的項目
讓學習者的中文不再只是單單教室內使用,而是看到語言怎麼跟真實的生活可以結合一起。

3. 手寫與手打
恰巧這也是我跟學姊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雖然這不是這次論壇的焦點,但是實在很高興很多人開始關注手寫與手打的問題,我真心希望我們K-16在這方面能得到共識。

滿心感謝主辦單位和趙老師,邀請到這麼多有代表性的老師分享見解,然後在時間掌控上也很流暢,每個部分都很精彩,每個分享都能引人再深入思考。第一段分享,連老師的沈浸式項目讓我們思考的是上面的教學機構要怎麼迎接這些從小就學習中文、水平已達高級的學習者,接續的項目還能怎麼幫助這些學習者?在高中任教的王老師提出幾點心得,我想也都讓中學老師非常心有戚戚焉,包括我們怎麼能夠持續中文學習的人數、還有對於大學分級考試的提問,這些的確都是中學老師所好奇所關注的;蔣老師分享大學從下而上注重語言正確性(micro teaching)以及k-12從上而下單元式的教學做法(macro teaching)講得也非常通透,我在大學工作面對大學生或是成人和現在在中學工作面對青少年,確實是很不一樣的做法,我在不一樣的地方做不一樣的事,但是我沒有去想同一個學生他在中小學的學習方式怎麼與大學的語言教學方式銜接一起。第二段分享,竹老師分享前人的腳步,照片放了好多以前在華研時曾經聽過的故事、見過的大師,心裡一陣感動。我們真的是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要思考怎麼樣接棒。把華語教學繼續往前做,真的是我們這一代人要一起共同努力的目標。第三段承接第二段前人的披襟斬棘,分享目前開發的新項目,看到K-16的對接,不管是白老師分享的AP或是雅芬老師分享的領航,或是北卡劉老師、王老師在協同合作之下的教學示例,我覺得都給我們看到很多的可能性。最後一段放眼未來,許老師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給了很多專業、中肯的建議,金老師的勉勵也讓人覺得感動。作為一個語言老師,我們不只是中文老師也是外語老師,一步一步,先把自己的教學做好,擴展與其他老師之間的交流,最後更要走出去,不要永遠只待在一個小圈子裡,也不要妄自菲薄。

視野開闊了,心也開闊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怕我無聊,H邀我參加全美中文(NCLC)的研討會。這是我第一回參加,覺得好誇張,教中文教那麼久竟然不知道原來有全美中文研討會...這次受到疫情影響,所以許多研討會也都線上化,包括NCLC,我覺得他們選用的平台真的太棒了。時間清楚、功能多,我覺得有趣度簡直勝過實體研討會。且讓我慢慢道來:

1. 1:1 networking
網路研討會的眾多功能中,有一個號稱networking的功能。我最怕跟別人有network,可是之前上了一堂課,我發現不喜交際就是我的弱點,我告訴自己這是我要努力的目標,所以這兩個月,只要碰到network這種事,我都會自我推一把,所以我就點點看,本來想說三十分鐘怎麼network啊,後來發現我想太多,其實根本就是一對一三分鐘聊天室XDD,三十分鐘我真的聊不來,三分鐘我很可以,於是這個network功能就變成這三天我最開心的時光。有一輪還輪到陳老師...

2. Plenary分享
在Plenary分享中,我覺得第二天談Authentic,讓我很有收穫。本來我以為又是談「真實語料」,期待不高,可是今年分享的老師,從不同角度談Authentic,也提醒了我怎麼看authentic,不是只是text、context語料而已,authentic也要談relevace和audience。好比,趙老師分享他怎麼把Covid 19融在課程中,學期末的時候我也做了,但是就沒有趙老師做得通透。

3. Breakout Session學習
Breakout Session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線上化的影響,感覺比實體研討會少了很多,可是我參加的幾場都不錯,尤其要講最後一天聽到的,高老師(Matt C)用一口比母語者還標準的漢語解釋了Can do Statement,他的分享大概是我聽過對於Can-Do說得最清楚(而且也最好笑的)。用function、content/ context、text type來標記Can Do,幫了自己也幫了學生,讓自己的教學更明確。我很喜歡他分享的一個教學理念,也是我一直告訴我自己的,學習外語不容易,作為一個老師,我們是在這個漫長又不容易的路上,幫助學生把這個過程變得容易一點、有趣一點,而不是要考倒他們,學完三年覺得中文是場惡夢,以後再也不碰中文。我覺得語言老師一定要常常把這個道理放心上,我看到太多學習外語的學生(或是我自己的同學),學到最後都放棄,固然每個人修行不同,可是捫心自問,做老師的我們就一點責任沒有嗎?所以真的是幫助學生,讓他們願意一直學下去才是我們真的要著重的。另一場聽的是金老師的分享,金老師果然就是金老師,我以為我這幾年在史大跟老師一起學習,大概已經都聽過老師分享的內容,沒想到,每次聽到老師分享都還是眼睛為之一亮,每次都還是會學到新東西。今天老師分享的是差異化教學的一些策略,跟之前我在哈大上的切入點不同,但是卻是語言課室中很容易使用、很容易操作的方式。老師分享的幾個活動也都十分有趣,很值得拿來在課堂上做。

七月還有一場全美外語研討會,今年就用暑假把一整年沒參加到的都參加吧!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學校幫我報了一場研討會,邀請哈大的教授來談Global Education,我本來很開心的,因為自從在哈大上過進修課以後,這門課就常常會在螢幕中不時跳出讓我非常心癢,可是這門課費用太高了,我不敢跟學校請經費,沒想到學校自己送上門來幫我報名,那還有不上的道理嗎,可是,這個研討會也真不是開玩笑的,東岸九點是我的六點,我今天五點半就爬起來準備了。雖然我名為Sabah,可是我多久沒有看過清晨了啊。半夢半醒之中,我在zoom看到我的同事,她可能也不是個早起的鳥兒,一整個臭臉。

研討會超級精實,當然Keynote Speaker請到Reimers教授替大家開場、做結束,中間還穿插Public Health Issue,兩場專題,還有小組實作,整整八個小時,我從zoom離開的時候,都已經不知今夕何夕了。今天最主要的議題圍繞在如何幫助我們的學生建立起世界觀,我上了幾次哈大的課以後,我發現他們整個教育部的核心就是student agency,喚醒學生自學似乎是他們對自己的使命,今天的討論很多也都是圍繞在這點上。因為這個不是我的強項,所以我本來想裝鱉,就聽聽就好,但是想起之前我上的另一門課,我告訴自己要努力一點不要那麼孤僻,所以我今天非常盡心盡力的發言,不過在Public Health那場專題,我最應該替台灣好好發聲的時候,居然被另外一個老外先搶了去,都怪我英文想太久,不過那人真讚,直接單刀破題引台灣的例子提問政治角力與不公平的國際關係,我馬上Echo他,啊~真的很為台灣驕傲,台灣的努力、台灣的貢獻,真的是很多人都看到了。講員在回應台灣問題的時候也回應得算恰當,他提到了我們有很多的"back channel",所以我們雖然不是會員國,可是還是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多作用,而這也不得不讓我想到,那些比我們國際關係地位更弱勢的國家呢?

今天的研討會,不是學什麼教學法,留下的是更多的問題,可是也看到身為教育工作者更多的使命以及對未來更多的盼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防疫,時間多了一些,想起之前在哈大教育學院網路修課的經驗,於是又再去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課可上,看到了這門提問技巧課,覺得可以來試試。「提問」對華語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技能,尤其是使用教材的新手教師,怎麼從課文提問到平行提問,從師生提問到生生提問,每一問還真都是學問。鑽研了這麼多年的教師提問,可從沒想過生生提問除了互相問來問去還能怎麼做。果然哈大就是不會讓人失望,我們同事一定會很痛恨我有這種名校迷思,可是我說的是真話。

先說說這課本身,比起之前上了將近四個月的差異化教學,這門課走的是小而美精緻派路線,總共只有三週,七個session,雖然只有三個星期,可是授課教師可一點都不含糊,第三個session還幫我們開了線上webinar,直接帶大家從做中學,前兩個session我還有點霧裡看花,不太確定怎麼做,參加完webinar以後就豁然開朗了。在三週裡面,我們也有小考,也得讀書,也得在討論板參與,活動不算少,不過相對地,因為只有三週,所以同學本身不太容易建立起之前我們在差異化教學那樣的情感,有點可惜,另外,我想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可能要煩的事情還很多吧。

回頭來講重點,讓我從What、Why、How三問來解釋一下我到底學到了什麼。

What:QFT(Question Formulation Technique),焦點在於怎麼讓學生學會提問。

Why:過往以來,都是靠老師在提問,刺激學生的思考。作為教師,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提問關鍵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卻沒有想到,其實最最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是學生自己提問。透過每個人生來具有的好奇心,調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QFT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學習怎麼去問一個好問題。

How:我自己最喜歡的部份是QFT的步驟操作十分清楚:QFocus (prompt)、Introduce Rules、Action Plan、Reflection,可以拿來作為新單元的鋪墊,可以拿來作為單元中的檢測,也可以拿來作為單元結束後的評量,在一定的架構中又顯得非常彈性。

- QFocus乍聽之下很新穎,說穿了就是一個prompt,可以用一句引言、一幅畫、一張照片。QFocus由老師提出,幫助學生微聚焦,我看了很多教學案例,感覺QFocus要越精簡越好,盡可能不要太多線索。
- Introduce Rules,QFT的步驟真的很簡單,所以在介紹學生做這個活動的時候,花點點時間把規則訂清楚。我略略改動了基本規則,把它變得更適合我們班「以中文提問、問得越多越好、不評斷回答別人的提問」。訂好規則,就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 Improve questions,讓全班討論開放型問題和封閉性問題的不同,再讓學生回去小組,審視小組裡面的問題,標上開放型/封閉型以後,各選一題重寫,把開放型問題改寫成封閉型問題,封閉改成開放。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檢查第一次天馬行空的問題。
- Prioritize questions,在這個過程,讓學生選出三個他們感到有興趣的問題,回到全班來分享,同時讓學生說明選這些問題背後的緣由。

至此,學生基本上是完成了一輪,老師整理出各組精挑細的問題以後分享,接下來就看老師怎麼變化了,也就是所謂的Action Plan。在Action Plan之後,讓學生反思這堂課以及他們討論提問的過程,老師也藉學生反思重新審視。這就是我喜歡QFT的地方,在一定的架構中又顯得非常彈性。

我把這個過程用在中文二的學生身上,剛好我們今年一整年的主題都在談「城市」,我的QFocus是「八百年前的中國城市」,學生進行QFT以後,最後我的Action Plan是給學生清明上河圖的動畫版,讓學生從全班的精華提問中找三題,利用清明上河圖來找答案作答。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學生屆時的提問跟反思!下週再來把學生的想法PO上來。

如果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去RQI這個網站,是這門課的授課教授架設的,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資源,供老師們參考!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史大研修五年的歷程,終於走到這一步了。

【距離發表日五年前】

還沒有進學校教書以前,就已經很嚮往他們的研修項目,進學校以後,我問老闆關於專業進修上學校的態度是什麼,老闆說全力支持,而且第一個就先介紹我史大的研修項目。史大每年提供外語老師進修機會,有很多不同的課程提供老師選擇,老師們可以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想上的課,五年前,我沒有美國中小學教學經驗,也跟第二外語教學脫離稍久,所以我從頭學起,就這樣從第一年的課堂設計,到第二年我跳級去學評量,第三年回頭做單元設計,到第四年接到項目邀請參加領導素質工作坊,又領導素質工作坊不同於其他課程,一旦加入就是兩年的承諾,一路走來就是五年了。

這五年來,認識了很多好認真好優秀的外語老師,他們可能是小學老師,可能是高中老師,可能私立、可能公立,可能考過證照,可能是史大的教師碩班,但是願意把星期六花在繼續進修,基本上都是有心在這個領域裡繼續耕耘的工作者,這五年,我也學到很多很棒的點子跟教學活動,看到很多資深前輩、教學典範,也看到很多充滿新意的後浪。在這樣做與學、學與做的過程中,我走完了這五年。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第九回,暗示著為期兩年的領導素質班也即將要畫下句點了。

一大早,依然是在做功課檢驗。講員要我們提問五個問題,寫在紙上,然後給大家差不多十分鐘的時間,把上次觀摩的課以畫畫的方式畫在海報上,然後讓大家拿著海報跟提問紙倆倆訪問、錄音。同時間,也有一名講員跟我們做一對一關於期末報告的討論。因為我的報告,上個月就已經做完了,所以今天提出去不但沒有問題,還獲得講員讚賞。台下的老師們對於錄音這件事顯然覺得很陌生,不然大家都是怎麼進行interpersonal的呢??第二個活動是講員跟我們分享他去參加advocate for language的活動,每一個語言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視其為本分。第三個部分是讓我們談一談面對壓力的處理,以及利用「design thinking」不斷提問why的方式,讓我們回到最初的起點,「為什麼我們選擇教育作為我們的志業」。我的夥伴還趁機帶我去繞史大一圈。

下午的課程依然是觀摩,本來可以觀摩到兩場的,但是最後我只看了一場怎麼用藝術教學的課,另一個小時拿去寫reflection,想說上了九堂了,今天還是輕鬆一下。

下一堂就是期末了,以往是自己最期待去聽的SIG,今年變成要自己上台講,我想也是給自己在史大五年的一個交代吧!加油囉~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了一整個寒假,差點都要忘了這星期要上課的事。

工作坊來到第八回,有些老師好像要求希望講員能帶點課室活動,所以早上檢討作業的時候,也用課室活動的方式來帶。第一個活動是回顧上次的觀摩,分別用三個步驟,第一是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畫下來,第二是用bubble寫對話,最後一個步驟是在另一張紙上寫三句話總結之前的觀摩。講員把畫和對話貼在牆上,再把大家寫的三句話打亂,然後發還給我們,讓我們讀了以後去找相對應的畫。這個活動用在閱讀上應該是不錯的安排。第二個活動,則是回到之前我們的PAR,我們有兩個議題,自我照顧和社會公義,講員也是用帶活動的方式,剛好是慶祝農曆年,講員在白紙上印了老鼠和綿羊(?)的春聯圖案隨機發放,拿到老鼠的要寫關於社會公義的教學活動,拿到綿羊的寫自我照顧,寫完以後,我們必須跟夥伴交換心得,然後把紙交給對方,講員再重新打散,我們拿著對方的紙但是不能看(有一種錦囊妙計的感覺),把對方的活動講給另一個人聽,然後再交換一次,最後請大家上台說一說自己手中拿到的紙的活動,感覺也是很好用,不過我在想中文課做這個活動讓大家寫中文始終還是比較費時。做了兩個活動,大家精神也逐漸回復,講員用「哪國人」為題給大家帶了一個社會公義的課,沒想到之後整個超展開,從這個demo講到microaggression講到被貼標籤,最後講到學生承受的壓力。我個人對於之前每次都有老師講到自己跟長官不合或是工作亞歷山大、超時工作而落淚時,總是難以同理,可是這次老師們在分享學生承受的壓力時,我感受到他們的心疼,然後我也想起了永遠的零,教官送著得意門生一個個上戰場的心情,雖然很跳痛,但是這次這個話題有踩到我的哭點,上了八次的工作坊,看大家哭了七回,這次我也落淚了,只能說我們這個工作坊真的很會。因為與會許多老師再談這個話題時,心情都十分沈重,所以後面的活動都延後了...待得大家稍稍平靜以後,我們的PAR以小組方式開始進行,我選的是社會公義(當然,因為這個議題是我提出的),講員讓我們用一個字來講我們對於這個議題的目前想法,然後讓大家想想自己做過的活動。我提出的問題是,當我們在初級班給學生看不同的照片時,會不會間接地讓學生產生刻板印象,講員說這種時候,應該就要好好使用說英文的那10%機會把觀念輸出去,這當然是可行的,可是,事後我也跟另一個西語老師在談,我們會選這個主題就是想看初級班可以怎麼做,如果是要用英文做那部分,似乎就有點離題了,我想想真的也是,就不太符合我的初衷了,所以我回家以後又重新調整了一下我的活動,剛好這個月要教,可以試試看效果。

總之是一個非常忙碌的上午。

下午又是觀摩時刻,今天分到的是我最喜歡的課室活動跟評量,一樣的講員、一樣的活動,再看還是覺得好棒的課,比起上次觀摩的好多了。時間一步步逼近,想著兩年的領導素質工作坊就要結束,也不免有點心驚,但是最驚的其實是,我們的期末報告,是往年第五次我最期待的SIG分享,這次角色對換,必須報告給所有人聽,然後到現在我還沒有一個真的準備好的題目,整個很聊然。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工作坊來到第二回。

第一件事是作業檢討,小組成員需要分享自己的專業發展歷程。討論的方式是採用Criticle Friends Protocol,也就是一人發表的時候,大家不打斷,發表過後,其他人必須當發言人不存在的討論剛才聽到的內容, 之後發言人就聽到的討論分享感想。我在學校的時候,跟我們學校的人做過幾次這樣的訓練,所以比較熟悉這個討論順序,可是我覺得我們這個小組每個人都有很多話和心得和旅程可以分享,所以一個人分配六、七分鐘,基本上根本不夠,當然也有些性情中人講到最後就落淚了,這似乎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工作坊的常態了。奇怪,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哭點是最低的...

接著繼續講員跟我們分享一些做報告的技巧,我以為自己做過幾次報告,應該已經算是滿能駕輕就熟了,結果沒想到還是學到不少技巧。上午的最後一個活動是繼續討論加州外語標準,和上次的工作坊有一樣的心得,出本專書真不容易。不過,我總覺得,看到的各種標準繞來繞去好像始終沒有太多新的突破,也許使用的字眼是換了,但是沒有什麼大方向的真正變更,而且在proficiency的追求度上也好像還有進步的空間。

工作坊的下午場是我本日最期待的部分,就是去不同的工作坊觀課,講員說我們要注意的不是去聽他上什麼,而是要去看其他工作坊的講員是怎麼呈現他們的專業跟報告技巧。我看的兩場,講員完全不一樣的類型,一場是充滿各種活動,然後學員從做中學,另一場則是比較像一言堂,放段影片,學員提問,講員一個個回應。至今我也參加過不少的工作坊了,我覺得在學習的過程中,being authentic還是很重要的,一昧地盲學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作法,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最適合的報告方式,還是比較重要的。我聽過日文老師Y算是三次分享,他的分享每次都是師奶滿座,不早點佔位置,基本上都得拿站票,我覺得他個人魅力非常強,可是有時強到有點喧賓多主,就是下課以後覺得好快樂,但回家會忘記他到底分享了什麼。另一位法文老師L,她是重量派,她的分享沒有太多幽默,筆記抄滿滿十頁,分享完以後你會覺得腦袋爆炸,久久來一次很充實,太密集聽可能會有點崩潰。我還聽過另一位國防部的西語老師結合OPI的發表,我好喜歡,可是似乎不常在什麼大場合見到她,她是以做帶講,內容充實,而且速度不拖沓。我有時也會想,自己會是屬於哪種講員?

本日最後一個活動是繼續回顧我們今年的PAR研究方向,貌似我上回雞同鴨講提到的公平正義與教學結合獲得了一些青睞,另一個備受大家關心的議題是教師的自我照顧,我們還在討論之後的研究方向,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再三次這個學年度就要結束了,有點好奇最後PAR會把我們帶向何方。

以上是本次工作坊心得整理,然後我覺得自己有一點小反省:去年九月參加的時候,我說我想要找機會在外語教學領域上貢獻自己的所學,確實我照著自己訂的方向,今年先後參加兩場研討會,也都拿了獎獲得肯定,可是現在呢?反思自己的下一步的同時,我覺得好像有點停滯,接下來要往哪走?講員在我去年九月的時候鼓勵我,走出去跟學校其他學科的老師分享,而這也是今年學校給予我的期望值,所以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突破語言的障礙跟更多人分享這樣嗎?我說我想要服務更多人,可是一些地方的語言教師協會需要人手幫忙的時候,我又都裹足不前不出聲,對比前一年握緊雙拳說要好好貢獻、雄心壯志的那個自己,今年的體會是,停滯可能其實也都是自己不那麼積極的個性造成的。

一年將盡,得要好好加油!

【後記】在記錄工作坊的過程中,豁然明白,我來到這個工作坊最終真正要學習的課題 - 同理心。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史大工作坊的日子來到第五年,領導素質工作坊一梯次要兩年,所以今年的好處是都不必花腦筋思考要去哪個strand,而且講員、同學原班人馬,也省去了每年新到一個strand那種初來乍到的小尷尬。今年講員一開始就對大家說,今年的形式會跟去年有點不同,因為我們的期末報告是要開一個一小時的分享session,所以為了好好學習怎麼發表,從下回開始,我們每次上課的下午都會是去各個strand觀摩、紀錄,真心覺得好棒棒啊~~~一來可以重溫多年前參加的strand,二來可以好好學習預備,三來觀摩的角色就整個讓人舒暢啊!實在太期待了。

說回我們開張第一天到底做了哪些事,首先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reciprocal action research,今年講員想突破舊有框架,讓大家一起參與一起討論一起發展「我們想討論、想發展」的題目,我覺得我一時有點跟不上這個變化,所以我跟我的partner討論的時候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可是我們還是聊得很高興,因為我們都跟巴拉圭有點關聯...XDD 反正在一陣雞同鴨講後,這個活動就結束了,我還是有點不知道我們要討論、要發展的專題是什麼(羞,整場頻放空)...第二個活動,是自我心理建設,教我們透過circle of influence來學習把自己的energy放對位置。我再次覺得我們這個strand跟其他的有很大的不同,好幾次拿出來講的都是self-care,怎麼樣讓自己變得更有能量去照顧自己、然後才能照顧別人。第三個活動是講員給我們介紹一個他做的活動,也算是讓大家暖暖心,找一張近期開心的照片,彼此分享故事。最後一個活動是一起核對檢查新版加州外語標準,我們那組挑出不少疑惑之處,要出本專書還真是不容易啊。

以上,結束今年的第一場工作坊,滿心期待下次上課去觀摩,然後已經開始在想我的期末報告,是已經有活動,就怕老掉牙?新年也是新希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工作坊來到學年最終回,一樣的模式,早上interest sessions,下午則是各個Strand的年終報告。

今年的interest sessions選項不是太多,因為明年我必須自己上台做一個interest session,所以一邊聽一邊觀察大家怎麼做。早場我選了透過科技來強化formative assessment的專題,主持人介紹了flipgrid、peardeck和gimkit,前面兩個差不多都用過,倒是gimkit我很想試試看,覺得應該是會很有趣,可是免費的只能用五個kit,有點可惜,不知道gamekit會不會比較好康?我覺得這三個工具都很好用,可惜主講人沒有真的把它講得很清楚,flipgrid跟gimkit,我看很多老師都是一頭霧水,peardeck倒是帶得還不錯,因為slides已經直接上傳到peardeck,所以我們直接就從做中學了,不過我個人不是太喜歡這個平台...我不喜歡上課的時候,讓學生一直盯著螢幕,這種拿來做報告的時候用一用可能對我來說比較實用。第二場,我跟學姊一起聽了我們工作坊的同學們的報告,老師針對最近主打的六大核心,分門介紹,所以訊息量爆表。第三場,是兩週前加州外語教師研討會的分享會,三位老師也都是工作坊的同學,兩位介紹了一些中場休息用的遊戲,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其實學生,誰不愛玩不愛動呢?我應該要來嘗試。另一位老師介紹的寫作活動,剛好是我去研討會聽的場,又溫故知新了一下。最後一位老師介紹的是US SCOUT,可惜沒有提供中文...下午回strand的時候,Jenee分享他聽到學生說英文的時候就把警長Lola放桌子的這個遊戲,倒是讓每個人興致勃勃很想試試看。

我們今年的期末報告是針對加州外語剛出爐的Standard做一個group project,上次我們就已經跟partner分好了製作的slide。如同講員所說的,其實大家都做得很好了,可是如果要拿出去跟其他人分享,那我們還得花很多精力去修正一些眉眉角角,比方我們選用的圖片沒有標註出處、或是有些語法拼字上的錯誤,我們這組則是沒有搞清狀況,沒有把教學示範放上去,所以雖然是已經做了,但是還可以更好,只好大家繼續努力。我是覺得如果我們需要拿出去分享,那麼格式的一致性就會很重要,那講員可能就會需要給我們一個比較清楚的guideline,可是我其實也明白我們講員不想給很清楚的guideline的原因,我想是因為她們希望我們能夠保有這個報告的所有權和原創性,不過如果我們必須往外去分享,我想很多地方就必須要妥協、要規定出來了。(今天被點名的時候我剛好放空,把這段說出來多好!)

總之,今年的工作坊基本上是完美的落幕了,今年大家沒有什麼依依不捨,因為領導素質一報就是兩年,九月又要再見了!期待~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是個加州人,但今年是頭一遭參加,這次還是因為地點選在我們後花園San Jose,所以老闆全力支持,整個部門差不多都去了。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參加研討會會前的工作坊,我選了兩個來做。

早場工作坊的重點在於「authentic resources」,拿到一份寶貴的材料要如何練習?講員給我們三種方法練習,into/through/beyond、mini IPA、文化三P,剛剛好我旁邊坐的是金老師,所以非常開心地跟金老師學了好多招。我覺得最大的take away是,百聽不厭的「不是去改材料、是去改你的任務」,讓它變得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其二是好的材料得來不易,要想辦法把它利用到最大化,不同單元、不同程度都要能做。以Hungry Planet為例,在初級階段,我們可以讓學生猜價錢、猜國名,比較兩個文化的飲食;在旅行的單元,可以給學生照片,讓學生假想自己跟寄宿家庭一起用餐,回國分享照片;在做飯的單元,可以讓學生用看到的食材自己想食譜;當然,時下最夯的social justice也是一個必帶入的高班議題。

下午的工作坊雖然是同一個講者(她真的很能講,看目錄她帶好幾場工作坊),分享的是寫作活動。早場比較重在設計,下午場比較重在實際操作,學到的幾個點子都可以馬上帶入。第一個做法是provisional寫作,訓練學生快寫,講員帶了一個4-2-1的活動,我很喜歡,給學生一份素材以後,讓學生寫出四個最重要的點,兩兩配對,選出兩個最重要的點,最後在兩對兩對湊一小組選出一個最重要的點。透過這麼多次的討論,學生應該很有內容了,再回去solo模式讓學生自己寫段落,代課的時候我適用了一下,覺得很方便,特別適合用在說明文。第二種做法是readable writing,學生小組討論出核心概念以後,讓學生寫在牆上的大字報上,然後再讓學生一組一組移動到下一張海報,最後每張海報都會有TS(topic sentence),以及其他組別分別幫忙寫下的SS 1 - 3 (supporting senteces),和最後的CS(conclusion sentence),然後可以再來個Gallery Walk彼此提升自己的寫作。不只是論述,也可以用在角色分析、描述或是說故事。最後一個作法是Polished Writing,學生透過鋪陳好不容易寫好了一段文,開始讓其他學生幫他修改,這裡有一個小訣竅,讓學生修改的時候,給學生修改的重點,比方第一位修改學生專注在語序、第二位學生專注在是、很,第三位學生專注在別字,全部都改好了以後,再讓老師修改,老師這個時候可以把對的句子都色標,學生拿回去修好再交,就算是定稿了。我覺得這做法超級適合中文一,寫到中文二的時候學生隨便寫寫都要五百字,哪裡還有辦法做這些事!

最後我們也做了一個write around的快寫活動,讓學生看圖寫故事接龍,是一個可以給中文二玩一玩的活動。又收下了好多新點子,整個好充實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漸漸步入一年尾聲,上半場,我們用speeding date來檢討上一回合訪談一位leader的作業,我找了全世界最好的leader我的老闆,所以這份作業做得很輕鬆也很有意思。上半場也一起看了今年的重頭戲,加州的新外語課綱。新課綱雖然貌似只是換句話說,可是真要執行,還是有一定的門檻及挑戰。裡頭提到的幾個關鍵點,我覺得還是可以拿來自我要求,好比intercultrual influences等等,而且今天又聽到新的PD機會,LILL,覺得真是學無止盡。

下半場,繼續speed date討論早上沒討論完的作業。今天沒有請到講者分享經驗,而是講員透過活動帶大家“run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meeting”。講員從effective meetings.com裡頭節選了幾個黃金法則:

- 目標明確(開會前就必須清楚知道今天的會要討論的重點是什麼,一開會的時候就先把討論重點羅列、甚至告訴大家需要花的時間)

- 某些場合,需要自我介紹

- 想方法鼓勵每人發言 (我自己是個在美國開會場合相對安靜的人,我也不希望被點名回答問題。所以碰到跟我一樣的人,我覺得我可能會找一些途徑,讓他們不須開口也能表達意見)

- 確定每個人都在點上(幫助其他人了解會議,體貼因為某些因素無法了解會議內容的同事 - 比方語言、遲到...)

- 尊重時間

- 會議記錄、分派工作(別一股腦兒地把所有責任往身上攬,分派工作。我就覺得老闆很聰明,他都會做sign up sheet讓大家選工作)

- 會議結束前有個簡要的結論

都是很好的建議,最後我們還做了Role Play讓大家現場演示,我抽到的角色是「好老師、很專業,但英文仍是難點,還在適應美國文化」,完全就是在演我自己!不過,今天在角色扮演中,我也看到了我的寡言是多麼地讓人頭疼,工作坊第四回合結束,新的目標就是不要再讓英語成為我的障礙,做一個好的supporter!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次跟學姊聊天,工作坊來到第三章,代表著一個學年也又差不多要結束了。

今年工作坊的開場好像都是檢查功課,不過這個工作坊的功課我都頗喜歡的,上次是看電影,這是看書。我最後選擇了剛好在電子信收到的去年Leadership類別第一名的書,之前在部落格也介紹過的The Mind of the Leader,非常喜歡,自己不見得講得好,但是真心推薦,可是可能功力不到,後來我說了可以把書借給大家看,也沒人來跟我借啊.....我滿喜歡我們工作坊每次在討論作業時帶的方法,上次用了隨意貼你給我收的活動,這次則是用了Hand Web的活動,讓學生把描手剪下來,五個指頭要回答問題,然後一一上台報告,台下的人聽到可以連結的地方,就可以準備舉手下一個來報告,講員帶了毛線,把每個學員的連結都串一起,形成一個手連手的畫面,頗具視效。

將近二十個同學介紹分享他們看的書,其實一整個早上已經差不多要過完了。在前進午餐前,我們做了一個認識自我領導風格的活動,大家填填問卷,這份領導風格是粗分四組,我和與會的多數學員都是屬於南方領導性格 - 樂於傾聽、與人為善,我想也非常貼切,否則怎麼會選擇做一個老師??問卷填完,剛剛可以玩four courners,我覺得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明白自己的風格,明白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然後明白如何與其他人共事。這個時候,講員給了這一回作業,是要去訪問其他的leaders,我當然直接去找世界第一讚的我老闆,等下就來寄信。

下午回來,一樣是請來講員,這次請到的副校長,跟我們分享她從日文老師轉換跑道變為行政人員的契機 - 私心表示聽完後還會有人想繼續走這條路嗎??太苦了吧。

今年下莊還有兩回,持續加油中!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哈佛的這門線上課程心儀已久,今年看到開放個人報名(以往都要團報,學校三五人一組),我立馬把優良教師拿到的獎金抽出來上,只能說哈佛就是哈佛,六個session十二週,讓我過得充實得不得了,絕對是我過去修過這麼多線上課程中,收穫最大的一門(有收費的果然就會比較專心上)。

當然,最大的收獲是改變了我怎麼看差異化教學,過去我對於差異化教學的觀感比較狹隘,這門課,讓我看到差異化不止在於學生“表現程度”上的差異,每天生活中的眉眉角角都是差異,Bondie教授在這門課裡提出的是一種思維,時時地鍛鍊自己碰到OO差異的情況,要觀察哪些部分,再進而想如何解套。儘管每個人解套的方法不盡然一樣,隨著教學時間、經驗增長,解套的速度與效率會更自然更好。所以想想老師真的是很累,教書的每一分鐘都要當下做出幾百種抉擇與決定,真是不容易。

我好學生的病在這門課裡也找到出口,我幾乎每一門作業都是前三名繳交,因為太過於認真的關係,不但認識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在Bondie教授給大家製作的投影片裡,成為示範,讓人覺得又驚又喜!這個學習最讓我開心的部份當属以下:

1. 課程緊湊。我的好學生病很出名我自己知道,但是要收費的課果然管得比較兇,每週都有作業,要自己交、還要點評他人,如果沒有一點自律感,我看確實是很難,我那一組好幾個人上到後面都不見網蹤了!但也是因為課程這樣緊湊的關係,我覺得自己不斷被挑戰、不斷在每一輪討論中成長。

2. 講解清楚。每個session一開始都有Bondie教授給大家的鼓勵與反思,然後有前置作業,再開始看教材,影音教材、紙本教材雙管齊下,同時,還有不同的小老師會來帶大家討論,我承認第一、二個session的時候,我也還是半夢半醒,可是現在已經上到最後一個session了,真的就對於怎麼設計、怎麼做比較有概念。

3. 同學都好強。正因為我不是參加團報,所以我跟很多落單的個人報名老師分在同一組,這些老師來自四面八方,有超強的阿根廷小學老師、有在巴林教高中生的阿拉伯老師、跟我很談得來在黎巴嫩大學較書的教授,還有幾位校長、督學級的,他們的發表或他們給我的反饋都是我平常不會看到的,超酷!

4. 實踐。這部分真的很難,因為每上一個session就需要去班上試做,回來分享。說老實話很多時候,其實時間滿趕的,可是,可能也是因為做中學,不真的去實踐,你不會知道哪裡有問題,所以我盡可能地都把可以試做的試了試,確實,學生的反應都滿好的。

如今已上到最後一個session,馬上要跟這些未曾謀面卻好像認識很久的老師說再見,竟不由得有點感傷,青山綠水,期待能再與他們在下一次不知名的進修課程中再相遇!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工作坊充滿了期待!覺得上次距離這次已經很久遠了。

課程的第一個活動是give and share,把之前看的電影跟大家做分享,我沒有選名單上的影片,選了「星星上的孩子」。看電影、做作業是一個月前的事,可是沒想到,當我的班上也有類似的學生出現的時候,我竟然選擇的做法是我在作業裡最不齒的老師類型,感到非常非常羞愧。上完工作坊以後,決定洗心革面,重新為師!

第二個活動是讓我們再一次複習幾個比較重要的framework,包括standard、星談、全球力、最新的高效教學六大指標。

下午我們則是請來了一位講師,跟大家分享self care,確實,作為一個老師,我們常常樂於燃燒自己,但是如果沒有先照顧好自己,怎麼照顧我們的學生。請來的講師,我一直覺得面熟,原來之前已經在learner.org上頭看過他的教學了!講師分享的故事很感人也很啟發人心,結果今天上課我給大家quiet time靜下來,學生都感到非常療癒。

最後一個活動是回顧我們的自評作業,我發現老外根本就是很謙虛,全場只有我自我感覺良好,其他人都覺得他們還需要再加強...anyway,我說我希望我的下一個目標是give back,講員鼓勵我,擴大分享的群眾!

下一次上課要等到一月,這中間還要看書做報告,我一魚三吃,在哈大上的差異化教學的課,有一個同學介紹了我看Elena Arguilar的書,希望有人和我一塊看呢!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史大上課已經第四年。暑假的時候,接到工作坊邀請,問我有沒有參加領導素質工作坊的意願,當然.....是有啦,就算沒有老闆也會把我推過去的,因為參加過領導素質班以後,再回鍋參加任何一場相關工作坊都是全年免費,像我這麼愛上課的人,不讓我參加這個實在太划不來了。

第一場的工作坊已經在九月舉行了,我們這個班不小不大,人數16,討論起來挺好的,老師的分布也挺平均的,中文、西文、法文、日文都有,因為這個工作坊要維持兩年,為了大家有共同奮鬥的感覺,講員早上先進行了介紹名字的活動,我發現這麼幾年混下來,我的英文應該也是進步了。下午討論了領導人才的特質,然後我發現,我都沒有!!也沒辦法,只能告訴自己繼續加油。

我們也用了TELL的老師自評表格,填到最後,我發現的自評結果跟當初我想加入這個工作坊的目標是ㄧ致的,就是GIVE BACK。教學這條路很長,因為很多前輩老師的關係,我才走得快了點,可以輪到我付出的時候,我真的也願意在這個領域貢獻。:)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