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無止盡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暑期進修的第二週達到一個爆表程度,我上次有類似這麼爆表的經驗大概是差不多十五年前的普北觀摩,那次只是觀摩就已經見識到高強度項目的威力,不只是學生,老師更是被訓練到像是脫了一層皮一般,不過,當時畢竟只是觀摩。說到普北,雖然已經十多年過去,還是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像是被周老師問要不要就乾脆留下來在項目教一教XD。

第二週之所以爆表,最大的原因是項目從第一週的非同步轉為同步,每天西岸時間六點半就開始進入作戰狀態,受訓每天大概都分為上下半場,第一天上半場,氣場跟正能量都滿點的曾老師給我們做一個也是氣場滿點的開幕式,然後就正式開始我們的同步線上培訓了。下午則是由團隊老師們帶著大家看教學帶試著做點評,我很喜歡點評的這個訓練,老師一步步地梳理,提點大家的看帶子的時候到底應該看的是什麼、點評要點的是什麼,然後我們就開始進入小組討論,從大學老師到中學老師都有很多的意見交流。第二天同樣早上培訓,下午則是讓我們看第一週交出去的試教錄影,也是要寫點評,有了前一天的訓練,第二天寫點評大家也比較得心應手,這兩天時間上都還算應付得來。

我在作業寫的reflection寫了一大堆學到的東西,但是其實我最應該好好學習的落實經典名句 Less is More,所以這裡我只選兩點寫:

1. authenticity - 不是只是素材,連同setting跟task都應該要有authenticity。
2. input/ output比例以及mechanical(念句子過發音)/ meaningful(答案可預期)/ communicative(答案不可預期) drill的比例。

第三天進行一整天的點評,我們的項目十二個同學,交叉分配,這樣一輪聽完,像蔣老師說的一樣,好像已經內化了。我很感激大家點評我上週教學帶的美言謬讚,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可以再改進的地方,好比怎麼去創造一個authentic setting把這些小活動串起。第三天其實相當疲憊,除了一整天的訓練,中間休息時間因為有項目委員來旁聽訪問也跟著縮短,有點好笑又有點幸運的是我們這組分到的老師是Helena,她的書人人手上都有,訪問到最後突然變成請老師幫大家簽名XDDD,本來以為聽了一天的點評已經可以下課了,沒想到,隔天需要教我們第一個課程教案,我們這組的老師又開始卯起來上工,星期四趕在報告前一秒終於做好了,下半場則得要把PPT整理出來,趕在晚上期限之前交出去,昏昏沈沈結束我們第四天,然後星期五,則又是馬不停蹄,開始準備第二課教案,本來還須要錄影,但是因為大家做不太出來,老師很好心地讓我們延到今天再錄,我昨天從早上六點起床,然後開始跟我們小組meet,我離開電腦桌的時候好像是晚上九點。今天一早高老師跟大家介紹怎麼提升自己的科技思考以後,我們就開始錄影了。這一輪的錄影不像上次各自錄各自的20分鐘教學,百花齊放,這次的錄影是大家一起做好的教案,錄影的人有責任要好好把大家的巧思給演示出來,這個星期有一輪,下個星期也有一輪,我不想壓力山大,趕快自願舉手報名我要錄這輪,今早結束錄像,雖然錄完以後又發生我錄的東西都不見的鬧劇,但同組的翁老師相當罩地幫我備錄了,結束以後我整個心花怒放,跳著去吃狀元樓。

現在回頭看這兩週,我覺得我們自己就是在走一個任務教學,最終任務是要能設計出一個任務型單元(好饒舌的一句話),第一週是pretask的鋪墊,我們的第一個教學帶就是比較即時性地一次呈現,老師沒有給我們過多的指導,讓我們自由發揮,我覺得也是一種pretask中的呈現,到了第二週我們在各種小任務中把任務教學的原則內化,希望能夠運用在我們的教案跟第二、第三輪的教學示範帶中,而這所有的過程都是以我們學習者為中心,讓我們自己去設計。

我當初報名的目標之一是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盲點,我們還在第二週,曾老師就已經幫我進入解盲階段了。另外,這個星期最最要感謝的人還有蔡老師,作為我們這組的mentor,老師真的很耐心又很能突破盲腸。在進項目之前,我已經聽過蔡老師幾次分享,每次超專業的分享我都很欣賞,可是這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相處,就覺得老師真的人美心善!在引導大家的時候不忙不亂、輕聲細語然後又總是一針見血,還會不時替大家請命要求延期XDDD,anyway,我覺得真的非常幸運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這個項目學習!

 

眼皮半沉、拉拉雜雜寫了一堆,實在太累,可是現在不趕快記下,我怕我之後就記不得細節了,今天的學無止境只能先這樣將就將就。第三週也要繼續努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回台,我於是報了暑假才能參加到的星談,這個項目耳聞已久,因為一次只收十二人,入門門檻很高,而且項目負責人又是二語教學習得領域的交椅曾老師,所以當老師來電告訴我我被錄取的時候,真的很興奮,感謝主,總在教師這條路上,不停替我裝備。

從三、四月確認錄取以後,之後的預備工夫也可以看出老師以及團隊在辦這個項目的細心與縝密,因為是線上培訓,彼此的互動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不但是有熱情活潑的耿老師按時寄發項目通知,設群組關心大家,更誇張的是項目還替大家準備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與肉體食糧,一箱接一箱的驚喜,還沒開課就已經把我們給餵得飽飽。之後也安排了社交互動的時間,讓我們能先熟悉上課的同學以及項目團隊的老師,以致於第一週線上見面的時候,感覺其實已經認識大家了。

第一週的非同步培訓到此刻算是劃下句點,這一週滿滿的學習,從教學的黃金三原則:導向設計、學習者為中心、使用目標語,一直講到實用的線上教學的科技工具。每天都是含金量超高地在不同的學習、反思、交作業中度過,雖然這週是非同步,但是老師也還是安排了兩次線上學習,確認我們非同步的自學理解。兄姊們也都知道我這個人向來有好學生病,所以作業我也抱持著做好做滿的心情都按時繳交了,結果星期五在蔡老師的提醒下,我們才想起,啊,還有試教。於是本來以為週末可以休息的本組,又繼續馬不停蹄地準備,終於趕在最後期限前交卷了。很久沒有做試教,一下子要錄影,還是有點點忐忑,我覺得錄影來檢視自己的教學非常非常有必要,之前在AIT的PD也是這麼說的,只有定期錄影、定期觀察、定期反思,才可能找得到自己教學的盲點。

接下來兩週是密集的同步課程,很幸運地能參加這麼嚴謹的進修項目,有很認真的團隊跟很多優秀的老師同學,得要好好繼續來努力才行。

也感謝陪伴我的綠植,這兩個星期欣欣向榮,讓我發現新的生活樂趣,也讓我找到我的綠手指!🌳🌳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了親愛的網友,鄭重聲明一下,是中文教師,不是中醫師啦。研討會這個週末進入下半場,場次沒有上週多,可是也是場場精彩,而且這半場...我也要上台揮棒 ^^ "。

昨天先是聽了幾位資深老師談線上教學的挑戰與新契機,我覺得其中梁老師指出她對於評量的重新再思考最打動我,疫情前我們也說評量是學習的一部分,但是疫情把大家推向最前端,每個老師面對評量考試都必須重新改變思路跟做法,梁老師的分享帶給我們很多新的想法。第二場我聽了華裔班的寫作教學,雖然我們學校沒有華裔班,但是畢竟也曾經在中文學校待過很長一段時間,現在也被任命董事,還是需要時時關注大家對華裔或是繼承語教學的最新作法。很高興看到季老師,她的發表還是那麼紮實、句句中地。

今天一大早先是聽了電影小組的報告,七點真的好早,我設了鬧鐘還是遲到了十分鐘!小組的報告也超級精彩,從商業中文的電影討論到中、低年級的電影課,我自己也從中有些新想法,期待明年順利教到十一級,這樣這次學到的內容都可以派上用場。接著是曾老師的報告,介紹弗大的培訓項目還有這十多年的培訓成果跟研究,今年培訓的名額已滿,每個在場的聽眾聽完應該都馬上記筆記,提醒自己明年動作要快吧。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回台灣,所以我一聽說今年開放的時候搶著就報名了,結果這麼萬中選一的項目,沒想到竟然申請到了,感謝主!真的好期待!暑假上完課,一定再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然後下午就是輪我上場了,其實本來我沒有報名,疫情讓研討會的流程也發生了變動,先是去年的會被推緩到今年,然後今年除了可以投圓桌以外,並不接受其他的稿。結果,又沒想到,有天學弟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圓桌,他們本來的桌咖缺了一腳,我就這麼接下了救火一角。有趣的是,其他報告的隊友都是所上的學弟妹,所以合作起來也相當有默契、相當愉快。我借花獻佛地把幾個在疫情後才開始的嘗試分享給大家,希望拋磚引玉,感謝幾位老師留言鼓勵。我也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期盼自己也能在這個領域對其他老師有點點的貢獻。❤️

今年的中師研討會順利劃下句點,期待下次跟大家能夠現場見!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週末參加了全美中師研討會,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停擺一年,所以今年的研討會整個辦好辦滿,搞兩個星期,不過,這個週末雖然只是上半場而已,卻已經收穫滿滿了!

我發現這次的研討會有很多是這一年來已經在各小組分享過的,所以上半場我選了好幾個自己還沒聽過且不太擅長的領域,好比閱讀或者(因應明年可能的班級變換而來的)一些中高級課程安排的做法,也因此聽到好幾場羅老師星談項目的分享,羅老師團隊的分享都很精彩,也引人深思自己在閱讀教學上還可以再加強的部分,另外上半場我個人覺得最精華的精華是方才結束的圓桌論壇,大會請來好幾位大師談對於漢字教學的看法,台下也有不少老師積極分享,真的聽得讓人覺得好不過癮!

儲老師和何老師的主張都是電書/ 電寫為主、手寫為輔,我原先有點期待兩位老師就大膽給我們建議讓我們把漢字給丟了,可是兩位老師並沒有這樣的意思,兩位老師都還是肯定漢字書寫的必要,何老師有一張slide分享了他們項目的評估做法,還是有聽(手)寫的部分,可見並不是要讓手寫消失,只能說,以溝通、交際的目的來說,打字應該要使用得更多。靳老師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漢字系統與閱讀之間的關係,提出漢字的閱讀過程不是只有top down,也有bottom up的部分,學生應該要積累常用的部件,此外靳老師在分享末尾聽出的研究方向我覺得是解決漢字教學的當務之急,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討論手寫、打字與其他技能的相關性,只有架設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測試、K-16的對接問題,張老師也是實證研究,但那個部分我剛好家裡來客人,消音一會兒。劉老師、梁老師則是比較支持手寫重要性的。孫老師則是用項目分班考試直接點出漢字手寫不手寫在今日會引發出來的問題,好比學生的聽、讀、說都已經達到中級,但是沒法手寫漢字,那麼分班該從何分起,孫老師在漢字書寫上的解決之道也是積累,以少成多,兩年積累到1000字。而另一位何老師提出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需要手寫就手寫、需要打字就打字,得到很多共鳴,可是還是回到了考試測評的癥結,考還是不考呢?學生在中小學學了七年的中文,但是因為學校老師不教漢字讓他到了大學以後又重新分配到中文一,最後學生選擇退選不學,這是誰該負的責任呢?當然,也有像高老師那樣主張不需要再手寫的看法,儘管高老師以學習者+老師的身份也提出了很有力道的說詞,但我感覺普遍上多數老師們在這次的圓桌論壇中,並沒有全棄的意思,而且關於手寫的漢字教學,是怎麼個教法,整字、整詞還是部件,這個倒又有不同說法。

以上是我聽完以後個人的理解,如果理解錯誤完全是我個人問題。漢字教學真的是一個大話題,現場的前輩們分享完以後都還會發生彼此誤會的部分。我從踏入華語教學以來,面對漢字也有好多回的正反不一的看法轉折。我記得以前觀摩的時候,聽過周老師一句名言,意思是不要讓漢字拖累學生,就實用性或是交際功能角度來說,我確實也覺得手寫好像真的沒有太大必要,因為像男人他過去一個月來,我好像沒見過他拿筆,說實在話,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九成五都是用電腦了,我們真要讓學生繼續學寫漢字嗎?寫給誰看呢?對於那些寫不下來、學不下來的學生,漢字是負擔,但是是一個必要的負擔嗎?但就在我抱持著這樣的理念接下一個從來不要求寫字的班級時,我的這個看法就變了。我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前衛,我沒辦法完全棄寫,其一當然也是因為我知道很多大學的分班考試手寫是躲不掉的,其二是因為當時我發現我自己並不知道要怎麼接那個班 - 學生學了一年可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麼給學生考試。所以,我後來的做法也是各半,學生做報告、寫文章的時候以打字進行,因為我想看到的是他們的寫作水平,不是漢字書寫力,而日常作業或是小考則還是要求手寫,保持對手寫漢字的熟悉度同時也是基於一些關於漢字手寫與閱讀的相關研究。這對於我的中文一來說,難度高份量也重,但這些學生最終也都能維持住水平也不錯。我本來有點點希望今天聽完演講以後,我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心安的,就把漢字給丟了的說法,但是顯然,這不是今天聽到的結論。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討論,但是非常精彩。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的科技工作坊也落幕了,在史大修習第六年了,今年的感覺特別不一樣,不知道是因為我自己真的對科技不是太有興趣呢?還是因為上課都是遠距的關係,沒有辦法跟“同學”有深刻的互動,感覺這一年的課結束地有點太快。

以往第五堂課都是會有SIG分享,今年也取消了,只有StrandD的同學做十分鐘的Panel短講,也因此,本來每個Strand的分享會就提前到早上進行了。我覺得我們這組的講員很有心,順應遠距,所有的發表,集結在Google Slide上面,又同時開放Jamboard讓同學可以留言點評提問。今年的研修我沒申請學分,又因為三月太多報告,我有點分心,所以我的期末作業就盡量弄得簡單,選了Blooket和Wheel of the name分享怎麼在下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開心地離開。其他同學大部分分享的是他們如何應用這一次學到的工具,最受歡迎的應該是Story Jumper跟Flipgrid,也有少數同學分享一些講員沒有介紹到的工具,像是Kami、Loom等等的。

參加科技工具的工作坊是我對自己的挑戰,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下的工夫最少,很高興能夠面對自己的短處,也真的學到了幾個聽過但不曾用過的工具,像是Edji、Edpuzzle跟Padlet,也在一些已經開發過的工具像是Jamboard和Flipgrid上又探索出新的方向。

每到這第五堂課,其實也就意味著暑假就在不遠處了。與各位老師先進們一起高呼,加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六週的學習真的是太棒太值得,心得滿載!最後這週,我們又回到了起點,教授要我們重新回顧過去這一個半月的學習,思考最具有啟發性的部分,在萬般糾結下(因為每一週我都學好學滿),我選了第一週的課程,結果PO出去以後,我發現大家都作弊全都選!雖然每一週的課程都超精實,作業也不少,要錄音、要寫反思、要給反饋,但是真的很高興自己參加了這門課。AIT最終章,讓我來做個總回顧:

1. 課程層層架構
從核心價值談起一路談到學生,井井有序的課程讓人覺得非常充實。第一週我們談mission,說來慚愧,教書這十五載還真的沒有寫過什麼mission,頂多就是cover letter寫一下自己的教學理念,也並不怎麼認真,這是頭一回仔細地思考作為一個語言老師我的教學理念是什麼,光光是這一個半月,我就來來回回修了三次。很多一起上課的老師也都表示,他們上次寫已經是上個世紀找工作那時寫的了,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要常常回顧,教學理念這件事不應該一次訂終身,隨著時間變換、環境變換、心境變換,我們也應該時常審視自己的理念。第二週談的是vision,mission聽起來是抽象的,但是vision就真的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個老師都投入心力設計自己的framework。第三週跟第四週的課程談的是教學現場,從routine談到我們的instrutional base,這兩週的學習雖然跟我之前在DI的學習重合性相當高但是教授又讓我們跟第二週的framework結合在一起討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溫故知新,很多與會的老師都覺得Dr. Bondie的CARS非常有用,覺得自己很幸運,三年前就已經學了一手,不過這次上課,有一位很資深的老師又幫這個CARS frame再加了Care,我覺得也很酷。第五週,談的是分析學生作品,其實在學校的評量肥肉裡面,我們也是經常在分析學生作品,但是這次教授用了一個我沒有聽過的Protocol,而且逼得我得去找同事一起進行,還是有一些新的收穫。最後這週的總結報告,每個人也是都寫好寫滿,但我很喜歡教授出的最後一份作業,我們已經學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但是那些沒談到的disconnection或是challenge呢,教授讓我們每個人拋出自己的問題,再撈一回大家的集思廣益。

2. 同學超級有料
我真的好喜歡這次上課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學科、各個年級、各個學校設定,但是重點是,每個人都願意分享。大家在課程裡面都願意實話實說,而且彼此鼓勵,常常都說要建立一個社群氣氛不是很容易,但是這門課的每個老師就自然而然有這樣的魅力,能鼓勵人又能丟出一些建設性的反饋或是拋出一些經典問題,除了精實的課程以外,我覺得這門課最大的價值是這些參與的老師們的貢獻。難怪,教授在第一週的時候就說了,這個課最終最重要的是大家的collective wisdom。在一次次跟老師們的互動中,我也記住了幾個名字,也被幾位老師記住了,就跟當年上DI的課一樣,大家山高水長,都是喜愛學習願意自我精進的老師,將來說不準在哪個PD還會再相逢的!

進入美國的中小學領域第六年,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角色,可是要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得先把實力給準備好,這門課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各方各面,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instructional leader。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的好快喔,第五週已經要結束了。這一週,我們談的是檢視學生的作品。教授要我們怎麼運用簡單的步驟來重新看學生作品,其實在看的過程中,不是要看學生的表現,看的更是學生的成果是不是符合了我們當初的mission statement、vision framework跟教學期望。除了自我的反思以外,還要找同事一起來參與這樣的過程(只給我們四十八小時...衷心感謝我同事願意配合幫我做作業!)。我覺得這個過程其實很有趣,看到了自己沒看到的,也試著克服不願意去拜託別人的個性,也從同事那裡得到了一些反饋。然後一石二鳥的是,順便把之後跟其他人一起合作的圓桌會議要報告的部分給cover了,耶!為了圓桌會議,我之前還做惡夢。

在同學互評的過程中,我竟然得到了一位同學的高度肯定,這位同學是東岸一所高中的英語老師,每次互評的時候,他常常都會分到我交的視頻,本來覺得對他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這次表示他已經看過好幾支我的作業帶了,覺得我每次都能帶給他不同的思考,還要求要引用我的作業...讓人覺得感動,原來peer review大家是真的有在認真的!

 

週三開始要迎向這個課程的最後一週,滿心期待!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中,去年的外師研討會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成,今年的線上化,我當然就報名了,而且也做了報告(會前一直要我們用目標語,可是我發現來參加的老師好像大多不是華人...)。我的報告因為跟去年史大作的報告是一樣的,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今年選報的工作坊我覺得很精彩,今年我上了Azama老師還有他的團隊的課,討論「Grading」。我聽不同的講者談這個主題已經好幾次了,但是我覺得這場工作坊是講得最清楚的,第一位老師談的是目前大家在給成績這件事上碰到的難題,第二位老師接著引了一篇好文,讓大家思考可行的做法,最後一位老師分享他們所做的嘗試,把成績分成兩種,學習歷程是歷程,成績是成績。過去我在聽這個主題的時候,多數的講員只能點出我們的問題,好一點的可能可以討論到「可行」的做法,但沒有人能真的分享出一個實際的作法,可以解決:

- 我在Major Assessment底下拿了B+,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B+是什麼意思?我要怎麼進步?

- 老師說鼓勵我們犯錯,可是每次犯錯都會被扣分

- 我只是需要比別人再長一點的時間做到,可是之前那些我學習的歷程卻都要算分

我真心佩服他們做出來的成果。雖然每個學校的設定不同,沒有辦法照單全抄,但是概念卻是共通的,我們外語部在疫情前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碰到疫情,project稍稍停擺,不過我覺得我們做的方向有點被LMS綁住了,工作坊分享的這種Learning Chart應該是更能幫助到學生。這個工作坊上得太開心了,感覺明年的評量肥肉又有新的想法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常帶有罪惡感的馬上來補上週的第四回。溝通三個模式已經做了兩個,第四回合當然來到presentational mode,講員這次的作法跟前幾回不同,採用的是station的方式,一位介紹SeeSaw,一位介紹Animoto,Emaze,一位介紹StoryJumper。

Seesaw雖然我自己沒用,但是網課開始那陣子,一天到晚幫我小孩上傳東西到他們學校用的就是Seesaw,其實很多人都會覺得Seesaw只是給小學生使用,確實它的介面很簡單,很適合小學生,但是不得不說,裡面的功能其實也很適合非小學生的語言課。

Animoto跟Emaze,這兩個網站都有非常炫的效果。Animoto裡面提供多種簡報樣板,真的是多種,講員演示的博物館獲得大家一片讚賞,Emaze則是可以製作短片,但我不知是不是沒聽清楚,好像只能有十秒鐘之類,這樣有點難使用,學生光是前面ㄟ就要用掉八秒鐘了...

StoryJumper已經聽過老師介紹幾次了,我覺得功能也很齊全,可能比我現在用的Book Creator還好用,或許下一次寫書的project可以用這個一試。

一年五回合的課,竟然就也上完四堂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是最近被這門AIT的課操太兇,我竟然就這樣默默地忘了史大的工作坊筆記,就在要補第四回合的時候,猛一發現,第三回也沒寫!!@@" 上一回的點著重在interpersonal,其實介紹了很多滿有用的工具,或者應該說,一些已知的工具,但是可以用在interpersonal上頭的。包括:

padlet: 利用Shelf功能,進行寫作互動。我打算深度開發Padlet的功能,雖然也用過Shelf功能,但是沒有做到兩人互動這一塊,現在可能可以考慮跨年級的筆友活動。

卡通靜音讓學生對話配音

利用goformative讓學生即時互動

怎麼辦,筆記沒有馬上做就變成這樣,記得的只剩這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明明就在放二月假,可是卻還是忙得一副馬不停蹄。接下來到下一個假期為止,我總共要做四場發表,懷疑當初自己到底在想什麼.....

在這麼一個昏昏亂亂的假期中,我的AIT課程也來到下半場第四週,第三週談的是比較實際的classroom routine,這週Dr. Bondie又把大家拉回到上一點的層面,談的是Agile Thinking,還有每一個Decision Making背後的故事。根據某份研究指出,老師在一分二十八秒鐘會做出二十個決定。決定大體上說回兩種,一種決定是一時衝動,另一種決定是深思熟慮,老師如何在這88秒中,盡可能地都做出正確決定,是資深老師所追求,新手老師所好奇的。過去,我們都會說,是「經驗」。這一週Dr. Bondie,要我們把這些經驗講清楚、說明白。

我想起很多年前,陳校長要一位新手老師來觀摩,老師觀摩完以後,也問了類似的問題,我略略能解釋我為什麼做出那些跟我替她準備的教案看起來不一樣的臨時決定,但卻答不出她第二個問題,我怎麼做到的,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後我們就很釋懷地一起覺得「啊,做久了就知道了」,可是,真是這樣嗎?Dr. Bondie這個星期對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我現在能說得出那些臨時決定為什麼需要、怎麼判斷,如同這個課程一開始說的,這也就是一個instructonal leader需要具備的能力。

這週作業我呈上的是一個融合這週Instructional Base和第二週Framework的圖表,獲得了大家高度肯定,開心!

非常不敢相信,六週的課要進入最末兩章了,期待也有點捨不得這段期間跟這些精英老師們的互動。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眼六週的課也要過半了!第三週的課程,逐漸從抽象的個人核心、教學理念,轉向課室裡的實際作法。第三週的講師是之前DI課程的老師,這一週,我們談的是classroom routine,在課堂上根植routine,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學。Dr. Bondie先清楚說明routine跟activity的差異性,再進一步介紹不同的structure扮演的角色以及Routine需要考量的因素,內容雖然跟之前上DI的時候有點點重複,但是引入的介點順序還是略略不同,對我來說還是很好的學習。

比起前兩週,這週的課程要做的筆記非常多,才記完就發現作業期限快到,趕快去交作業了。因為談的是routine,相當然爾本週作業就是每個人都要貢獻一則出來,我看到很多的see/ think/ wonder,非常合理懷疑人手一本Ron R的Making Thinking Visible...因為我自己也有一本XDD。我在討論板上貢獻的是4-2-1提問,作業交的是Grammar Detective,討論板上大家依然互動相當熱烈。這次上課的同學中,有幾位已經是資深mentor或是老師的輔導,他們的留言雖然不直接跟教學相關,可是卻幫助我讓我看到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可以怎麼幫助其他新老師,我覺得對我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然後就這樣剛好,又收到ACTFL的mentor邀請,於是我又送件了,希望第二年也能碰到像今年那麼熱血的mentee!

期待第四週!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第一週的心靈雞湯灌飽灌滿,第二週是硬底子的訓練。

從一步步的 3-2-1 6 words開始到介紹TRU Framework,再到寫出自己的Framework跟上傳影片說明,我這個週末不知又多冒了幾根白髮...可又不得不再說一次,來上這門課的老師真的都是有心人,感覺甚至比之前上差異化教學的時候更互動,不知道是不是經過一年凡事線上化的洗禮,大家現在修網課都已經很自然了。一起上課的老師不但做作業,也非常積極討論,以往都做不太成功的peer review,今年也達到最高效能,我收到了很多非常寶貴的建議!

我的第一版Framework畢竟是用一個週末寫的,當然得要再修,但是有那麼多位熱血教育家的加持,感覺第二版應該可以很快出爐!這週雖然沒喝到雞湯,但是感覺非常踏實地一步步朝著instructional leader的目標前進!下週是我最愛的Rhonda教授,期待這次她在這門課帶來的刺激!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學校各方各面都很不一樣,很不好意思去要預算來上課,但是真的要了,學校還是那麼地大發慈悲,全額贊助,真心感恩。自從上了哈大的差異化教學以後,他們就時不時地會寄新課程給我,去年我又陸陸續續上了QFT跟世界公民的課,真的不愧是美國名校,就是這種PD都做得有聲有色,沒一次讓我失望過,這次寄來的課程中,有一個課我很感興趣,叫做Articulating the Intangible of Teaching,要把教學中那些說不太清楚地、隱隱約約地,我們常說的my guts tell me,把它們全部說清楚,課程一共六週,我看到裡面有熟悉的Pro. Rhonda Bondie就馬上心動了,因為她也是當年教我們做差異化教學的老師,那門課至今還影響我。

我覺得哈大做這些線上PD真的都已經做成精了。每一週,課程都設計得滿滿。有影像、活動、討論、錄像分享、作業,所有該具備的元素一個不少。我們的第一週這星期開始,我覺得來上課的人好像都跟我一樣在教書上面是個熱血派,討論版整個熱鬧滾滾,非常踴躍。第一週,直搗黃龍,先要從我們的Purpose講起,講員透過三次追問,「Why are you here?」,直逼我們面對我們內心裡最真實的那個部分,課程上也會放一些老師在實體課做workshop時的錄像,真的,看了會有點想哭...我一開始的時候,有點怕寫這種purpose mission statement,但是受過世界公民課的elevator pitch以後,好像臉皮也可以變很厚了。

以為也寫完了自己的mission以後就了事了,結果第二個功課又再逼我落淚。這次要談的是一個失敗的經驗,我一開始還想很久,覺得教書生涯每天每天都充滿了感恩,想不太起來有什麼這方面的經驗,可是不寫就交不出作業,我只好很努力地想,結果後來發現真的是因為自己很容易失憶、凡事只願記好不記壞的關係,其實我也有過(滿多)失敗的經驗,哈,我想起上一個學校(只是上一個學校離開也沒多久的事,但我也可以差點忘了,為了這樣記憶力差而活得挺快樂的自己而感恩),那一年我趾高氣昂自己編寫教材,換了課綱,結果得罪不願意換教材的老師。讓我覺得那年是個失敗的經驗是因為,我覺得我沒有溝通好,不僅是不願意換教材的老師,就是一起配搭的老師可能也不明白我為什麼想改教材,連帶地他們班的家長可能也不解為什麼課程要換,導致於兩個班不能很同步。我改換課程內容,因為我希望能設計出學生喜歡的、他們能夠連結的內容,因為只有這樣,學習一個語言才有意義,只是背生詞寫生字這樣的事情,不需要來學校做。可是,我當時沒有把話說清楚。

回到哈大,真的是一個揭開創傷的作業,回顧就已經讓人心煩了,教授還要繼續問下去,「當時做了什麼回應?你的目的達到了嗎?」。當時,我意氣風發,覺得別人都不懂,所以我行我素地照我的方式教了後來的每一年,每個班的學生都做了很多我覺得是語言課才應該做的事,他們後來有的實習去了中國,有的就直接雙修,我覺得那些影響力都發散到學生身上了,所以如果問我,我的目的達到了嗎?當我只定睛在學生身上,從這樣的角度去看,那我會問心無愧地說是達到了。但是,那是我上一個學校的事了,言下之意,我後來也選擇了離開,終究還是有點孤掌難鳴、曲高和寡的遺憾。也許我的使命、我的目標並沒有做得很圓滿,如果,我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看到我心中的那個使命、那個目標,我能夠更圓滑地去交融每個人心裡不同的使命、不同的目標,也許我也還是會離開,但會是一種放心安心可以脫手的離開吧。

教授在這個活動中,有一段影像,他提問「不同的聲音」。我覺得這一點也很重要也是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班有最理想的學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是理想學生,其他人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嗎?在末尾,教授也說得很勵志,我們都有夢、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是,真實的世界是,有些環境我們不見得能掌控,有些難題我們不見得能解得完美,而怎麼樣在掌控不了的環境下,能夠對自己、對他人有更深一點的憐憫心,或許是一直都要思考的問題。比這更深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樣也能幫助其他人,對那些已經失去工作熱忱而厭世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回自己的初心,而對那些沈醉在美好的想像世界中的朋友,能幫助他們回頭看一看現實世界的侷限,這週心靈雞湯一整個喝飽喝滿,還沒結束,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次聽陶老師演講都會覺得很醍醐灌頂,這是我近期第二次聽陶老師演講,可能因為主要對象是研究生,我覺得老師講得比上次更細,而且這次三個方面,從詞彙、語法一路談到篇章,涵蓋的範圍也比上回只講補語語法更全面。下面是幾個反思還有問題,昨天因為加州時間實在很晚,我有點不好意思發問,可是很希望有一天能夠親自提問老師:

1. 學習者視角
陶老師不斷提到以「學習者視角」出發,在美國大家都說student centered,可是到底怎麼樣才是做到所謂的學習者為中心,我覺得在華語教學的領域中普遍談得還是比較空泛,站在第一線的老師要能做到真正的學習者視角,也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學習者的視角到底是什麼,可是陶老師在演講中舉的例子,我覺得是講得最實際的。我們所決定的這些語法順序,到底是怎麼而來,教材安排的順序是怎麼而來,是專家視角、老師視角,還是我們真的思考了學習者視角。老師在說明的時候,還自問自答,解釋了無必要的「複雜形式」,因為一個語法的形式複雜與否怎麼界定?我們更應該專注的是大量、高頻的「基本形式」。

2. 對學習者有幫助的說明
應該要給學生提供非常明確的語境和對比。在什麼語境下怎麼使用,同樣的功能,什麼時候使用形式A什麼時候使用形式B。這些是需要說明清楚的,可是我們通常都沒說的。
 

3. 轉寫語料的功夫
老師昨天在最末尾講到他自己從研究生做起的時候,就是不停地在轉寫語料,而很多時候,很多關於語言學裡面的奧秘就是在轉寫中得來的。我覺得這個收尾真的很棒,雖然我距離菸酒生已久遠,可是也會讓我想起曾經熱血的自己,跟現在耳背嚴重轉寫困難的自己XD,我這兩年的報告都比較專注在教學設計上,我覺得我應該慢慢回到自己最喜歡的二語習得,好好做本體研究才是真的。另外,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老師昨天面對研究生的時候,講得更起勁XD,可能覺得從新一代播種更有用!

在聽老師演講的時候,我也想到一些問題,跟老師的主線「運用語料庫來提升教學品質」可能並不直接相關。不知道有沒有文獻討論,那些課本沒教卻大量出現在日常對話中的詞彙/  語法/ 篇章,學習者是怎麼習得的,是受到目標語環境的影響嗎?有沒有些實例看到在教學中引用語料庫介紹這些日常生活的高頻用法在非目標語環境中對初級學習者的成效有多少?怎麼評估?

我如果等一下沒有喝咖啡自我冷靜一下,就是我去寫信給陶老師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研討會,我聽了大約要二十場,是第一回合的雙倍量,想想相當驚人!我覺得大體上聽到的分享可以分成下面幾大類:

【課室活動】當然教學研討會一定少不了分享實用的課室活動,今年我也聽了不少。
- 密室逃脫:頗有意思,其實我不是第一次聽人做密室逃脫,老闆還重金買了Edubox,但是我可能是太懶,懶得花那麼多時間設計(噓)
- TPT (Total Participate Technique):分享的老師很年輕,我很喜歡她的style,整個報告都很有活力,不會讓人覺得死氣沈沈,可問題是我覺得她在課室裡用的英文有點太多,而且她ㄧ直強調正確性不重要,這樣真的可以嗎?這點需要想一想。
- Five:分享的是怎麼運用零碎時間提供學生機會練習。
- Station:用小組活動讓學生在課室中有不同的學習體驗
- 運用VR:我本來以為是真的那種VR,但是其實他們指的就是怎麼在課室中運用類似「實境」等現代科技,像是Google博物館導覽來引導學生。
- AAPPL:前一天才參加了同一組人的OPI報告,今天又再繼續聽他們談AAPPL,可能因為我是Rater參加過很多他們的分享了,所以很多部分是複習。XDDD
- 短篇小說運用(以下開始五星推薦!):我真的很喜歡這個presenter,因為她是一個西文發音真的很道地的美國老師,這只是其一,重點是她分享她怎麼把閱讀短篇小說做成daily routine,然後讓學生隨著閱讀過程可以製作自己的lapbook,lapbook就有點像以前的互動式筆記本那樣,可以非常豐富。除了lapbook的分享,她也在聽說讀寫分享了閱讀小說可以做的活動,一個小時,可是非常飽滿的分享。
- 社群媒體的運用:外教界資源王Leslie Grahn的分享依然CP值爆表,這次她用 Social Media (Authentic Materials) +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class routines, process) + scaffold/ support (sentence builders, graphic organizer...)來運用用之不竭的社群媒體工具。誠摯推薦她的網站,應有盡有,你所有能想到的問題,她都先一步想好然後把答案放上去了。
- Retrieval:Laura 在這一場中分享了Retrieval的重要性,我喜歡她分享的一招,把做講義花的時間多做一些低風險性的retrieval練習,可能就是讓學生聽讀,可能是一些mini quiz,或是給學生一個Retrieval Challenge Grid,讓學生練習。總之,跟我們學校Learning Specialist主張的一樣,Retrieval很重要,所以我今年的暑假毒物應該選Make it Stick?
- Creativity:Greta這場的發表很不錯,提供很多幫助初級班學生往中級班前進的實用技巧 (sentence builder, language place mat等等)。
- Input -> Output:Rebecca前半段的分享很心靈雞湯,可是後半段她引了Lisa Damour的Purpose+Community+Happy Distraction談她在課室裡的實踐,以及怎麼給大量的input來引導出output的範例。

【關鍵字】這幾年參加PD的過程中,發現有些講員就是會特別容易讓你引起共鳴,今年這些講員不約而同地都分享了怎麼把一些巨頭關鍵字帶進教室。
- ICC(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衝著講員Laura去聽的,暑假參加的一個PD很受啟發,所以這次她跟Donna在大會前辦的兩小時工作坊,我也參加了,我覺得工作坊跟第一天的發表大同小異,都是在談怎麼樣在語言課裡做ICC,工作坊的介紹還多了Brain-Based的理論,聽起來架構龐大但是顯得有點雜,反而一小時的發表,我覺得比較容易抓到重點,也可能是我年紀大了,一個觀念大概要聽兩次才會入心。會後我提問關於perspective的處理,我覺得Donna跟的答覆非常好,作為語言老師,我們只能提供thoughtful and informed possibilities,我們本來就不應該有一個既定答案,否則就會淪為刻板印象了,在處理上要讓學生去發問去反思去同理,收穫不小!
- GC(Global Competence),也是衝著Azama先生去聽的。因為之前在MBWLP已經聽過架構,所以聽起來挺熟悉的,不過這次發表舉的例子不同,而且做的方式也跟工作坊是邊帶邊做邊反思不同,這次是直接展示一整個移民故事的單元,所以還是很有收穫。
- Proficiency:講員是Paul S 跟Donna,這就是我佩服他們的地方,雖然Proficiency這幾年已經聽到長繭,但是他們分享的內容還是會給我很多提醒,幫助我發現我沒做好的地方。

【評量】當然得聽聽看我最喜歡的評量領域
- re-assessment:講員挑戰大家,補考有何不可
- Grading Proficiency:這個話題這麼多年還是熱門,也還是得持續推進。

【語言】作為中文老師,語言類分享都是五星推薦,我當然是主打中文老師,但是外語魂發作,也還是看了一下日文老師跟阿文老師在做什麼。XD
- Social Justice:金老師分享怎麼在教室中做近年來的關鍵字「social justice」或是像金老師說的「世界大同」。金老師這場分享非常具有啟發性,從AP的六大主題中幫我們想了可以一起談Social Justice的課題,讓我們不會面對這個議題的時候感到不知所措,又舉了教學實例,從初級班「以貌取人」,到中級班「華人之星」,到行動力滿滿的「飯糰計畫」,我覺得都非常有層次。
-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V大梁老師用Bloom的架構,談她在課堂預習作業和測評做的一些嘗試,我很喜歡老師用一些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談一些比較高檔次的題目,例如讓學生自己找農民工的照片分享,大家再來做圖片描述。最近很多老師都提到這點,在閱讀之前,先透過其他的語言活動來幫助學生奠定基礎,再來做閱讀。
- 流行文化元素:MC學姊的分享也很精彩,用一些大家熟悉的動畫預告來教漢語難點趨向補語。
- 口語活動:有兩份報告我很喜歡,一個是北卡王老師分享她怎麼在課室中建立routine,讓學生每天都能練習口語功能,十分實用。另一份報告是兩位大學老師做的,談中級跟高級水平的學習者在口語表現上的差異和教學建議。
- 寫作活動:講員分析不同水平學習者的寫作難點,以及應對方式,其中馮老師用居荷副刊作為學生選讀的範本,讓學生分析寫作模板,再來套用,我想拿來試試用在我中文二的學生身上。彭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搭配定式幫助學生練習不同的寫作文本,我覺得這個鷹架鋪墊的過程(利用要素法來做敘述(從外到內)或是比較(食衣住行),用程序法談描述事件(人時地+起因+經過+結果),要素法分析新聞)也很值得學習。
- 今年日文老師的報告不是很多,有一份是AATJ出的,是三篇報告,都很有意思。第一篇談的也是怎麼在課程裡融入Social Justice,第二篇做文化portfolio的project,有點可惜這是On Demand,我不能現場提問,不然我對於Culture Portfolio的做法很感興趣還想再問更多細節,就問不了了。第三篇講的是糾錯,利用cue words糾文法和語體,感覺在中文也適用。
- 阿語組的報告更少,其中一份是教材Ahalan wa sahlan的作者,他們對於網課的一些新作法。我知道編教材很辛苦,眉眉角角都要考慮,可是我還記得我拿到Ahalan wa Sahlan時的訝異,對於已經看習慣Fancy教材的我來說,他們的教材實在有點太簡樸...可是現在剛出的第三版看起來就有看頭多了,而且加了很說視聽材料在裡面,對學習者會更有幫助。另一份報告是談在教室用VR,她就真的展示了我想像中的VR道具。

滿滿的筆記,我可以好好過節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的ACTFL線上化,我跟部門幾個老師就團報了,學校的法文老師超積極的,馬上就把分享資料夾做好了,大家邊聽邊記邊分享。這是我第二回參加,可是過去這五年來也有很多大小規模不等的研討會實戰經驗,所以沒有像五年前去聖地牙哥那樣激動了。線上化的關係,所有的分享都可以不斷回放,也不會有那種衝堂不知道怎麼抉擇的困擾,真想聽可以全包一路慢慢聽到十二月中,不過我當然沒那麼神經。每一天都有專講、半即時錄影(就是報告是事前錄好,但主講人會在線上聊天室答覆),還有就是純錄影的On Demand分享。這篇來分享這場研討會中讓人覺得很暖心的雞湯篇:

【專講篇】

第一天專講請到的是ABC電視台的記者John Quiñones,他分享了他的人生歷程,果然是記者出身,超級會說故事的!他用了馬丁路德的名言Take the first step even when you don't see the whole staircase,描寫他人生中怎麼踏出每一步,怎麼走到今天,也分享了他記者生涯中最關鍵的故事以及後來影響他職涯最深的一句話,Give a voice to people who don't have a voice。雖然他不是語言教師,可是他的雙語背景卻給了我們很多鼓勵。

第三天的專講實在太棒了,給我很大的反思。專講請到的是聾啞人士Nyle DiMarco分享他的成長經歷,我聽完以後真的汗顏,作為外語教學老師,我們一天到晚跟大家說,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就是要相互傾聽、相互溝通、相互理解,但是我發現,我把這個圈圈畫得太小了。我從來沒有真正聽過聾啞人士的分享,我從來沒有設身處地地想過他們的學習歷程,而到底有多少族群是我所忽略沒有聆聽過的呢?

【Leadership篇】
第一場Panel談的是Raising our voices,請到幾位站在最前線的老師給大家分享,怎麼樣去替外語學習的重要性來發聲。Leadership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在接下重擔的那一刻都會自我懷疑,可是回應到第一天專講John分享金恩博士的名言,Take the First Step。當然,不斷地充實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否則該讓你說話的時候,不知所云(常常發生在我身上),那也是不行的。

另外有一場發表談Growth for Leadership,雖然講員的語速很像學校在做冥想,但是其實仔細聽他的分享,會發現放在第三天跟前面的雞湯主題其實承接地很好。雖然上一段才講到要take the first step,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知道有什麼第一步的選項,他的這場發表就是從他個人的經歷來談有哪些是我們可以試著踏出的第一步,學校的社團advisor、ACTFL的mentor program、地方PD團體像是教師協會等等、還有當義工的機會,有一些我已經做了,有些我正在做,而有些是我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我在研討會聽的最後一場是2020TOYRebecca的分享,她分享的前半段也非常正面能量,在這個看不清前方的時刻,她用circle of influence提醒了我們專注在我們能做的事上頭。

第一天小結,線上報告有好有壞,好的是很像吃到飽,不怕聽不夠,只怕你沒聽飽,可是壞的是很容易分心,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都在打Candy Crash,所以雖然第一天聽了不少,可是有印象的只剩下上面那三場,期許第二、第三天我能更專心XDD。第二天小結,晚上需要大吃大喝一下,不然消耗的腦能量補不回來...第三天小結,一口氣聽了不少心靈雞湯,可以很安心地把研討會筆記劃下句點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來到第二回,今天的主題專攻是interpretive模式。講員老師們介紹幾個工具:Jamboard、PollEV、Edpuzzle,這幾個我都比較熟悉,可是有一個新的工具Edji,給我一些不同啟發。

今日筆記:

1. Edji - Megumi老師分享的Edji讓我想到我也嘗試在做的Interactive Reading,我用的是最簡樸的Google Doc,之前在Azama老師的工作坊中,有一組日文老師也是這樣土法煉鋼,用Google Doc來製作interactive reading,當然google doc上的功能頗多,可是要一份份去閱卷,也讓人覺得疲憊,所以或許該是時候去探索一下不同的教學工具來輔助學生閱讀。恰巧這幾次聽中文老師們的分享,很多都在討論閱讀,昨天張老師在分享跨科閱讀中也談到了泛讀的重要和運用pop up字典的好處,而作為初、中級階段的老師,我覺得應該要適度地幫學生把閱讀力的鷹架鋪好,讓學生到高級閱讀課時,不會感覺跨度太大,這個就真的又牽扯到閱讀策略和工具輔助等的探索了。

2. Jamboard - 就像個無底洞似的,金老師繼上次分享的漢字屋以後,今天又分享了麻婆豆腐的動畫,讓學生在Jamboard上頭排序,又現學一招下星期可以嘗試的活動!

3. Quizziz - 這週好多老師都分享了他們用Quizziz的心得,有鑒於我每次都只是口頭說說要用,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放感恩假前一定要用一次試試看。

4. Brain Break - 我還在持續收集Brain Break的小遊戲,繼上週的找顏色,還有耿老師分享的八段錦,這週Megumi老師分享的簡易版伸展操搭配同不同意或是would you rather貌似也非常實用。不過,八段錦實在太棒了,我到現在還在第四招!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要感嘆一下時光飛逝,史大工作坊感覺才開始,今年的份就已經結束了!感謝這幾年在史大的學習,今年的學習很類似我第一年學習的經驗,都是一些下週回學校直接可以派上用場的工具,但是跟第一年不同的是,這五年的學習讓我在理論上更紮實,現在聽這些應用工具就不像第一年那樣急就章拿了就用,而是能夠更加地去思考運用的深度及廣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月份的學習依然非常充實,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不同的收穫。

之前分享了朱老師的庖丁解牛說,接著又有王老師分析「活著」的電影語言,這是我第二次聽王老師分享,我覺得每次聽每次都很有收穫,繼上回分析了徐克以及英雄本色三以後,這次又從拍攝的角度、處理閃回等等的手法來看電影,專家看電影果然就是跟我這種大嬸差別很大,大嬸只會在意男主角帥不帥而已...。另一場VA辦的分享,耿老師分享了一個我覺得超好用的內容,小熊版GIF八段錦,非常適合拿來做Brain Breaker或是文化點切。我放給學生看,他們都愛極了,我自己也因為要教學生,上課不得不動,確實覺得這八個簡單招式滿能達到伸展效果。

前幾天聽的則是關於如何從中級走向高級,幾位老師都提到了華語教學的現實面。這也再次提醒我,有時候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會不會有點不切實際,在有限的教學時數期望學生能達到高級,是傷生又傷師,我們把課程簡介寫得天花亂墜到底是欺騙了誰又害了誰?儲老師提到泛讀以及詞語復現的重要性,梁老師提出話輪展開的技巧,這些都是很實際的教學應用。

有點沒想到的是,在十月的尾聲,在另外一場專題講座中也聽到了信信的演講!老師提到了我們作為一門學科該有的眼界和面臨的挑戰,好久沒看到老師了,老師講話還是這麼地柔中帶剛,這麼有說服力,說著說著又有點想念十樓的日子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就記得之前告訴自己今年不要再上課了,結果還是卯起來上,於是我的史大研修之旅,竟然就這樣邁向了第六年!今年選擇了Tech,是我最不感興趣的一環,但是知道這也代表著可能是我最需要加強的一環,猶豫良久,最後一刻看到我們的老師團隊有金老師,就咬著牙把報名表送出去了。

因為一切改成線上化,以往一整天泡在史大的課,現在變成集中衝刺在早上,下午是自由時間,今天的筆記是:

1. 善用Brain Break:學生的年齡加兩分鐘是專注時間,過了專注時間應該給兩分鐘腦力休息,再回來繼續。

2. 工具:Quizziz、Kahoot跟Peardeck,這些工具都不算陌生,現在值得思考的部分應該是如何把這些工具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讓這些工具可以運用在三種模式上。今天在這方面的著墨比較少些,我想也是因為今天的主題是放在Formative和Summative上,所以重點在於怎麼運用這些工具來進行Formative Assessment。

下午時段是彈性工作,聽說別的課都硬性要求要留下,可我們這一支可以自由選擇,我覺得怎麼說我都應該參加個一次,所以一直以來都抱持著今日事今日畢的我,馬上就決定今天參加下午場,免得心裡掛一件事,這種彈性上課,對於今年目標是少看一點螢幕的我來說真是太棒了!而且下午人排得好少,才五、六個人。我下星期要回學校分享Jamboard的用法,已經想了八招,今天趁著專家在,再去挖寶兩招回來湊足十個,下週好交差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