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無止盡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真的滿喜歡今年的工作坊的,尤其喜歡跟其他老師一起討論。今年的老師學員都是很資深的,其中有三位還是加州的優良教師,我恰恰好有幾次機會跟這些前輩先進同桌,所以參與了很有可看性的討論,覺得很興奮。

承接上一回討論的EQ,還有評分機制,今天開始這次工作坊的重頭戲IPA,這次先從interpretive做起,基本上interpretive是我認為最為困難的。講員早上帶的jigsaw活動,用在我現在中文學校的12年級班是可行的,用在我平常白天教的中學生身上是行不通的。下午我們則是看了有名的"Appendix D",我覺得中文無論如何還是頗為受限於文字,在閱讀上要做到Appendix D上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找所謂的Authentic material,我們也不像西語、法語,隨手可得infografic,所以難度不小,但是今天講員帶著我們走了一趟Appendix D上頭的不同活動設計,我覺得還是頗為受用,轉一轉還是有辦法用在中文身上,只不過是需要花不小的心思去設計就是。

最後的討論,大家已經逐步對於幾個評分的議題有了共識,例如toxic zero,retake policy,可是對於要百分百呈現一個accuracy的評分機制,大家還是頗為躊躇。

昨天我問了我可愛的M12學生,現在想想,這可能是我今年還繼續教他們的最大福利,十二年級的學生都大了,他們有思考力,看事情的角度有時候相當成熟,我很喜歡把生活周遭的事帶到班上跟他們討論,常常有許多意外的收穫。我也針對這次評量工作坊的議題跟學生討論,會不會因為作業不給分學生就不做作業,我覺得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工作坊的大家都卡在這,走不出去,我的學生也是。可是學生提出了兩點,我覺得對這個逐漸陷入僵局的話題尤其具有突破性。第一、大學的評分機制亦是如此。的確,我們想太多學生會不會因為作業不算分就不做作業,其實多數的大學教授也都不算作業成績,我今天在工作坊跟大家分享這點時,全場突然驚呼,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事情,都沒有想到這點。而第二點,學生提出的才是我覺得這整個機制讓人最為不安之處,所有的雞蛋通通放在一個籃子裡,會不會風險太高。講員藉此分享了機制的重要性,如果是問can-do,學生或許不會這麼緊張?

今天的裡心得是,我很高興自己現在敢用英文發表自己的想法,前幾天我也在我們部門裡分享了上回去FLANC研討會的收穫。我要繼續加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加史大工作坊的關係,常常會收到大大小小研討會訊息,例如今天就有個在柏克萊舉辦的研討會,很混的我還是沒能唸清楚FLANC代表的到底是哪幾個字,大概是北加州外語教師協會之類?收到訊息的時候我就極度興奮又極度焦慮,興奮來自於我最心儀的日文老師,2012年的全美優良外語教師代表會參加,而且擔任keynote speaker,焦慮的是阿鳥威咧,怎麼會辦在柏克萊!?

於是從那天開始我就一直煩男人,叫他載我去,男人用各種我不得不妥協的理由推託,我只好上網求教谷歌,不查也罷,一查公共交通工具竟要我五點多就可以開始準備出發,真的五點起床去參加這個研討會不被說成蕭肖也難!但是心頭總是掛著這檔事,沒想到,住附近的一位朋友願意與我共乘載我去,撒花,轉圈,舉家歡騰!冷蕭威到此為止,趕快分享熱騰騰的心得(話說今年不能去ACTFL,但是參加到這一場,也覺得今年值得了)。

第一場聽的關於遊戲,我對這場滿懷期待的說!因為講員是阿拉伯老師,而且又是關於我跟學生上課的最愛,滿懷期待就容易受傷害,上課整個超悶,套一句車友的話「他一直要求大家要fun,可是自己一點都不fun」,又補一句「而且舉的例子竟然是crossword這麼沒創意的東西」...我只能說,車友真是句句命中要害,完全說出我心底感受。我發現我現在去聽研討會,我馬上就可以感受到這個老師的課堂表現,只能暗自慶幸我的阿文老師是亞西里、蘇雷曼、哈立德!所以第一場就甭談了,咱華語老師上陣隨隨便便都能迸出好幾個比crossword更有創意的遊戲!

第二場是我今天的最愛,DCE,講員一上台就自我介紹她的領域在於評量,果然他所分享的一套是OPI、ILR那套,我九月剛做完工作坊,現在再聽一次,完全達到重溫舊夢的效果。而且我的感應又來了,這個老師雖然他說他絕大部分做的是評量,教書頂多一個星期兩次,可是一個有魅力的老師就在於他不管怎麼樣都會讓你很想跟他上課。我喜歡老師分享的describe、create、evaluate,雖然不是第一次聽人講到圖片影像的威力,但是看他如何實際操作DCE,還是覺得太酷了。

中間兩場keynote speaker,日文老師Azama老師的分享與教學無關,只是純粹分享他如何在日語教學的路上走了二十一個年頭。Azama老師不改一貫搞笑作風,把台下的師奶們逗得魂不守舍以外,還在最後下了幾劑催淚彈,我心裡想著:當一個老師要的不就也是他分享的這些而已嗎。在美國有這樣的現象,剛進入教學現場的新手老師們多數撐不過五年,我但願自己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盡力把最好的教給學生,每天都從學生身上學到新的想法。另外一位keynote speaker,歹勢,他分享的對象是大學的講師,我已經離那條路很遠了,尤其又近中午,所以聽到那邊的時候也昏昏了。

下午的兩場,一場是IPA,一場是Kahoot,IPA我聽過滿多的了,而Kahoot我去年教書的時候就自學了,所以沒有什麼太過驚艷之處。今天IPA會吸引我,是因為講員把IPA縮小成每天都可以做的活動,我想去聽聽看有什麼特別的,結果主講的人是臨時被叫來的,所以他在回答聽眾問題的時候很糟糕,我好幾次都想幫他回答。不過,雖說下午的分享沒有太多驚艷之處,可是還是讓人有很多啟發。

第一學期已經過了一半,第二學期把學來的東西好好派上用場吧!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史大工作坊又來了.....老闆向來很愛推史大舉辦的工作坊,我自己也是個很愛上課的人,所以去年老闆一放出消息,我立馬報名課程設計工作坊,雖然第一堂課上完我沒有很大的震撼,但是一年五個星期六整天的這樣走過來,還是學了不少把戲跟伎倆,上起課來增加活潑度,也豐富了教學內容,捫心自問,是非常有收穫的,尤其感謝CHAN老師跟義大利語老師Antoniella,從他們身上吸取很多經驗。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史大說這個學年度會新開評量工作坊,這是我今年的個人目標,所以我二話不說,就去央求老闆出錢幫我報名了。XDDDDD

這個星期六也剛好就是我們的評量工作坊第一次上工,這次領軍上陣的兩位老師,一位其實是我去年課程設計工作坊的老師,另一位則是最後一次開放性工作坊的時候我去聽過的一位德語老師。這個評量工作坊的性質上起來就跟當初課程設計工作坊比較不同。去年的課程設計工作坊比較像是開給新手老師,講員基本上是重在演練,有點手把手這樣牽著學員走,評量工作坊的對象比較像是給一些已經對教學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跟教學觀,然而很想在評量設計上改頭換面重新來過的老師。所以這個工作坊,其實更多時候,更像是學員們彼此的討論。講員時不時丟出一些不錯的參考資源、有爭議性的話題,讓大家去思考,彼此分享,彼此分析。也或許是因為這堂課的學員老師們都對評量和現有的教學制度很有想法,所以我覺得跟學員的討論也是收穫良多!

昨天的課最主要的兩個思考點,一個是讓老師重新思考「評量」的意義,學生學的、老師教的、考試考的,三者是否達到平衡?為什麼有學生能拿A,但是你跟他說「你好」的時候,他卻回答你「我很好」,為什麼有學生能在校外跟一個華人對話五分鐘,但是因為拼音寫錯、筆畫不對,最後只能拿個B?這些問題,如果學生不能改變、家長不能改變、制度不能改變,那麼,身為老師的我們,能不能改變?我也回頭想想我自己,我到底做了甚麼使得學生每次考前都會問我「這個會不會考?」、「這個要不要讀?」?

第二個思考,是essential questions,雖然不是第一次聽說essential question,可是過去自己的進修還只是一知半解,在這次工作坊的閱讀及討論中,對essential question有更深刻的想法,希望學到的這些東西能好好地反映在我的教學上。

繼續為了教學努力,為了自己的進步而努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過十年的夢,今天終於圓了!

這個長週末,男人帶著二童回台灣參加小弟的婚禮,我一個人留在美國,勞心勞力的程度絕對不亞於他們的短暫旋風回台之旅!我參加了四天全套OPI workshop,套一句指導老師說的,這可不是參加什麼護甲的工作坊。

第一回聽到OPI是十多年前,其實聽過兩次,但是當時只是略知一二,因為當時的工作坊在於介紹有哪些標準化的華語語言測試,可是當時真的就已經被震撼到,心生嚮往,到一個很激動的境界。然而那時的我也只是個一個人要當四、五個角色來用的苦讀書生,天時地利人和通通不對盤,更重要的是也沒錢,而這十年在測試能力的進修上根本就沉淪為零,所以當去年底校長有意要辦的時候,我馬上就報了,也爆了。所以這次能參加上,絕對稱得上是 圓 夢。

我何其幸運,校長請來的指導老師任教授是這個領域的第一把交椅、專家,這次在工作坊中,學到的絕對不只是OPI小步舞曲,或是教學啟示跟啟發。今天在最終的分享當中,有位老師說得好,最重要的是自我提升的境界,educator。指導老師說話斯文優雅,隨隨便便神來一筆就是一個幽默,講起重點又是句句斃命,我在台下聽得如癡如醉,四天還真是捨不得結業。啥時,我們才能練到老師那種境界的從容?但就算知道從容練不起,起碼也要能練到眼界!看著任老師,我也忍不住想起了鄧老。有些人就是這樣吧,你只能站在遠遠的一端,默默地在心底仰慕,然而儘管站得那麼遠,知道彼此的距離是天差地別、無法在同一條線上說話,但是對方散發出來的氣息、期望、諄諄教誨,還是能把你感動到願意從頭練起、改頭換面。鄧老是這樣的人,當然這四天台上的任老師也是這樣的人。

四天的工作坊,前面兩天是在學習,後面兩天是實務操作。實務操作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儘管我自認對華語教學的領域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與自信,看著別人上台演練也能說說美中不足之處,可是真輪到自己上台時,還是很有缺憾。更糟的是,一度還沒有看到,自以為是,唉,希望老師不會對我感到很失望(其實老師根本沒有過期望XD)。

總之四天的工作坊已經結束,但是對於要申請上OPI tester,還有漫漫長路,我抱著老師對我們的教誨、十樓的面子,會一步步、踏實地往前邁進。請大家也替我加油吧!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來到最後一場,說真的,五場中,最後一場收穫最滿(因為有花拿、有證書拿、還有午餐可以吃)!!!

最後一場的工作坊十分特別,早上連續三場自由選場,所有的工作坊都打散,下午才又回到各自的工作坊發表期末報告。上午的三場,我第一場先選了我老闆的發表,天啊,今天聽完發表以後,對老闆的敬佩度已經衝破天際。老闆的演講,給了在場所有老師一個最強力的思考。語言老師,教的不是語言,教的是怎麼讓我們的學生對這個世界充滿同理,怎麼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明白,不同於自己的文化沒有詭異、沒有奇怪,他們就只是,不同。我覺得自己的教學觀還是很狹隘地專注在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能力,這點當然也很重要,可是老闆看事情的檔次(耍一下周老師)完全比我要再高個好幾層。老闆要高能高,可是也不忘照顧語言老師的需求,也實際舉例帶一個單元讓大家討論。男人一直說,我進來學校以後也開始瞎,覺得學生好棒、團隊好棒、學校好棒,對於男人的評論,我有點無法應對,因為我也會懷疑我自己是不是瞎了,但是我有一點很肯定的就是我從第一天到現在一直把老闆當role model,這點絕對沒瞎!!!

第二場我選了Level 1 課室活動來看,主要是因為覺得自己長年教高級班,比較需要一些初級班的第一線技巧,不過看完以後,我覺得還好,沒有學到什麼新招。也有可能是因為從去年到今年參加的這五場都是課程設計,所以其實已經學了很多招了。第三場,是一個德文老師的分享。透過十個課程設計活動,他帶大家看他怎麼做故事閱讀。這個我覺得不錯,可以拿來用在期末我要給中文二做的鐵扇公主。

上午大家各有收穫,下午因為要發表期末報告,所以比較緊張。我的期末報告很早就做完了,可是我太不當一回事,所以昨天也沒好好再看一次,今天就自告奮勇表示要第一個上台報告,所以想當然爾,我報告得很爛...忍不住覺得丟了金金的臉、丟了中文學校的臉、丟了我現在學校的臉...可是我報告真的有好好寫的,課程真的也有好好設計。不過,反正已經是過去式。

只好發奮圖強,繼續參加下個學年度的工作坊,明年期末報告一定會很認真去做的~~~謝謝老闆當初鼓勵我參加(回想第一回合參加完,我還很跩地跟老闆說我覺得這個工作坊沒什麼,不知道老闆到底還能忍受白目的我到幾時),謝謝我們這個工作坊的四位講員及助理,謝謝所有在工作坊認識的新朋友、舊朋友,謝謝最後那一束粉紅康乃馨。我會繼續加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過得好快,一年五次的課程設計工作坊竟已來到第四回合了。今天最讓我感動的是去年加州年度優秀老師跟我們的分享,她的分享完全不是什麼新理論,她只是以take care of each other為題,非常非常單純地分享她如何踏入教壇,以及她踏入教壇這麼多年來的心得。我(很不要臉地)覺得我根本就看到自己站在台上演講了!為什麼要當老師?為什麼想當老師?只一個原因:It makes me SO HIGH.....。這位老師同時循循善誘提醒在座老師,愛學生之前先好好愛自己,午餐好好吃,把自己照顧好才真的行有餘力照顧別人。這個時候,我又再次獻上滿滿感謝,在我們學校教書超好的啦,因為每天中午都有超棒的午餐!!!WooHoo!同時間,我也想到之前當我應徵上時,C校長拍拍肩鼓勵我「不要把自己給burn out了」的那天,說到這裡,我想岔開話題講講,大家都知道,我因為礙於人情,今年我總共在四所學校教書,除了週間的私校以外,另外週末還繼續原來的工作,C校長、T校長(還有校長夫人)、M校長知道我的情形,都會基於愛才的心情願意讓我「休息」幾(?)年,可是我也碰到一位在位者,無論如何不放我走,而且口氣像是我欠學校的一樣,讓我很疲憊,放我走,我才有更好的體力,將來才有可能走得長久,現在把我榨乾,只會讓大家都不好受。真的喜歡教書的人,其實是真的很捨不得說辭職的,我提出辭職以後,好幾度惋惜,常常跟男人說,我真的還想繼續教,我真的很喜歡中文學校的學生,可是也因為就是很想把書教好,才會想著要好好愛自己。以前我不懂得愛自己,只會一直操一直操,我終於走到另一個境界,明白真正能愛的人,是肯放下先把自己照顧好的人,是自私嗎?是吧,但,對我來說,如果不夠瞭解那一股深深的熱情,卻是無論如何也自私不起來的。另外,老師的分享,也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老師其實很多時候很孤單,所以「老師何苦為難老師」?為難別人,其實為難的是US,到頭來還是為難到自己,關心別人,無私的分享,坦承地宣告自己的不足,你才會在US中被好好支撐住。我現在還菜,所以我一直在學,希望終有一天我能夠像我們老闆一樣,撐住別人,做個好MENTOR(天啊,這篇文章千萬不要被任何在這裡認識我的教師先進看到,粉害羞...)。

說回今天的工作坊,講員依舊用五步驟來帶:情境引導(動機、佈置舞台)、i+1語言輸入教學、yes/no, either/or確認理解、引導練習、應用延伸。講員的專長似乎在引導練習上,這幾次的工作坊,我陸陸續續學了好幾手:

(1)丟骰子:透過丟骰子來練基本語句,用新鮮的方式做操練,是很聰明。

(2)connect 4:跟我想得不同,其實是放大版的tic-tac-toe,歐語可以拿來作動詞變化,中文可以拿來練量詞。

(3)合不合理:兩兩配對,讓學生用TL說句子給對方聽,對方再決定是否合理,高級一點的可以延伸成對話討論。

我最近看了一本好書,學了更多這方面的撇步,過陣子有空再來發文跟大家介紹。

今天我又再次的被澄清一個觀念,原來這一個個Lesson不是一課課,換言之,好幾堂課可能是一個Lesson,而好幾個Lesson組合才會是一個大的theme。下次就是本學年工作坊最終回,我因為申報學分,所以還得硬撐把最後的project做完,喵的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忙到翻天,沒時間上FB,還被我娘親追問為什麼都不去按讚...忙是忙得事出有因,話說我這人教書上課非常喜歡杞人憂天、未雨綢繆,人家的課表都還沒給我,都還不知道要教哪一年級,我已經就把所有可能會教的年級的課備完,當然下場就是常常要重備,因為要嘛派不上用場,要嘛狀況到時候不一樣,去年開始進入一般學校體制教書,暑假我就急吼吼地急著把三年的課備完,因為我一次有三個班啊,男人警告我,能不能挨過第一學期都不知道,叫我課備到聖誕節放假就好,我這次瞎了眼真聽他的話,結果,就是我第二學期的課,天天都在燒屁股,燙啊~~~

再繼續抱怨:(顯示為很久沒上網做閒事,一上網就要寫沒完)學校一、二月整個事情爆炸多,我自己要帶班校外教學去中國飯館點菜,中文部又決定集體張鑼旗鼓慶新年,我得幫國中部準備活動,學生最近又有表演,叫我去捧場,週末學校要學術比賽,我不但身兼評審,也還要當個參賽者的娘,最後壓垮我的當然就是史大工作坊第三回合(終於牽回主題),以上種種就是我為何每天無眠的原因,已哭。

第三回合,講員用「天氣」為題實際操練,憑著本人不三不四的西文,再次又在教室演練活動中小小地自我滿足了一番。第一回合教大家怎麼開場,怎麼給Comprehensible input,上一次給大家一些實用的活動,實際做Guided Practice,這一場則是討論怎麼讓學生能夠運用前面建立的語言知識,來往後延伸。設計活動對在座老師來說應該不是問題,但是有時候我們會不知道我們設計的這個活動是屬於Guided Practice還是屬於Extension/Application,我之前一直在想為什麼需要知道,能想出活動讓學生做就不錯了,還要再去想哪個要配到哪個嗎。但後來想想還是有其必要,當我們在備課時才會有所依據,可以好好檢驗自己是不是Guided Practice都沒做夠,就跳太快跳到Application去了。今天也學到了用「outcome」這個關鍵詞去區分,我們能看到學生有相同的outcome那是在做Guided Practice,而讓學生能有各自不同的產出,就是屬於應用與延伸。還有一個點我覺得今天也學到的是,當Helena在給我們區分Unit/Lesson時,她舉了Vacation這個主題其實就包括:天氣、交通、活動、穿著、風俗習慣等等,讓我再一次很親身的看到怎麼用大的角度去看主題式

不過這次雖然主講Application,其實講員很多示範還是在做Guided Practice,所以我又學了幾招。下次我會想試試看的:

學生 - 老師對抗賽: 老師指著白板上的圖片代讀,老師正確代讀時,學生應該正確複頌,老師錯誤代讀時學生如果跟著複頌,老師就得分,相反如果學生不上當,學生就得分。這個...我學生根本就會愛死啊。

A-B 互問:老師準備大概十題左右看圖回答的問題,讓學生輪流發問,這是個很快、很短的練習,如果能搭配authentic 圖片我想效果真的會很好。

pop-up:兩組學生拿著相同圖片,聽老師說,如果聽到老師描述的是自己的圖卡就站立,哪組學生站得快就得分,這也是個精彩的遊戲呢。

在Application/ Extension上講員設計兩個活動,一個是讓小組按照手邊資料設計七天旅遊行程,另一個是讓學生寫信給真假筆友詢問交換學生要注意的地方。

這一次的工作坊跟上次相隔兩個月之久,覺得在座的同學好像都變得很有感覺,也覺得自己雖然累歸累,可是能回來充電真好,而且充電還能看到放假中的老闆.....更好!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 New World - Readiness Standards for Learning Languages Available 

 

五個大圈圈的概念從1996建立後,就駕馭著美國外語教學,二十年來經歷過幾次修訂,今年則推出了所謂 new world-readiness的圈圈圖,五個圈圈環抱著我們的小地球,象徵著「世界公民」的重要性。個人覺得這次的改版相當促咪,也更容易理解與實地操演。

2. 豐富有深度的課式:學習三面因素--手、腦、心,語言與文化、讓人感興趣。
手、腦、心:關心學生,讓學生有正面的學習心態,喜歡上課,喜歡這個語言;能刺激學生認知能力;搭配好玩的hands-on。以前我覺得教語言一分一秒不要浪費,很不喜歡給學生時間去談一些「語言知識(詞彙語法)」以外的東西,但是這樣真的引不出中學生的興趣。引不出興趣,什麼都是空的。
語言與文化的配搭:語言當是有意義的溝通,而非一昧的操練(雖然個人認為小幅度的操練還是不可少:P,我超老派),在課中將文化三角展露。
讓人感興趣的主題:情境的重要。learners need context

3. thematic planning template: 運用template讓課程設計能更全面

4. 善用資訊圖表/信息圖表/infographics : 提升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鼓勵學生用piktochart平台創作、分享信息圖表。

5. Huffington Post...何時才有中文版??

6. bestofactfltoys.wikispace : 美國年度最佳外語老師的分享空間。今年的分享似乎還沒放上,不過可以看到歷年的分享,還是能找到很多好東西。(話說我之前一直不知道toy是teacher of the year的縮寫,鬧了不少笑話)

7. TALK評分基準:Target language+Accuracy+Listen+Kind,用四項基準評估interpersonal mode

8. formative + summative assessment:利用形成性評量給予學生反饋,幫助學生面對最後的總結性評量。以「celebration」的精神做summative。

9. can-do statement self-assessment: YES/With HELP/This is still a goal

10. optimal L2 learning: 引出學生學習興趣、熱誠+Krashen的經典i+1+互動溝通+創造語言、發表的能力+歸納整理的能力

11. PBL設計考量因素:問題與挑戰為何?目的為何?製作出來的產物為何?聽眾是誰?為什麼認為學生會喜歡做這項project (關於project based 的參考資源)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研討會,在下總共聽了九場,其實可以聽更多的.....

上一篇提到,我自己今年比較有興趣的主題是綜合表現評量、主題教學還有project課型,可是真正做主題教學的講座好像沒有幾個,是這個潮流已經有太多人做的關係嗎?我不清楚。project課型本來找到一場,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好像在 ICICE時已經聽過一模一樣的講員在講這個題目了,也就作罷。最後只剩綜合表現評量可以聽,還好,今年很多大師級都有相關講座,我聽了幾場不錯的,要講完整個綜合表現評量,估計要花掉一整天,用工作坊來做才成,每場講座只有一小時,所以這些大師們也都很聰明,挑一種表現評量來講,而我又實在太幸運,聽到最後發現,三種溝通模式的表現評量都分別給我聽完了。Interpretive模式,我聽的是Laura Terrill的分享,在那一場演講中,我剛好碰到我們外語部主任還有同校的法文老師,他們兩人直誇這是個很好的講者,我一場聽下來確實如此。講員的風格稍帶點黑色幽默,所以講話有時挺辛辣的,數度在分享中挑戰我們第一線教師,我覺得既好笑又無奈又發人深省,但是他堅持用authentic的素材給學生使用是我很喜歡的。前幾年才獲頒年度外語老師的日文老師Azama先生,和另外一位日語教授則是以實例分享他們如何在各種階級層做綜合表現評量(比較強調在interpretive和Interpersonal兩種溝通模式),這場超誇張座無虛席之外,後面還站了一排人!我之前看過Azama先生的教學示範,就整個超級喜歡,他不管是教學還是演講都非常搞笑,一場聽下來大家都很輕鬆,尤其他們又是以實際課程來分享,大家紛紛拿起iPAD,根本就是把整個課程打包帶走了。演講結束後我去上個廁所,出來一看,Azama先生依舊被包圍著要求照相,真的是當紅炸子雞啊。溝通三模式的最後一種presentational我聽的是任老師+Amy Shen的分享,十年前參加過任老師的任務教學工作坊,對我有很深很大的影響,這次再聽老師發表,依然有很多收穫,另外一起合作發表的講員Amy Shen所分享的故事書project也讓我很喜歡,特別是怎麼讓presentational不再只是一個單向的抒發,而能讓其他人也完全投入,這其實是需要老師費心設計的。

參加史大課程設計工作坊時,他們非常貼心的把幾位名師的名字都貼出來,我們老闆整個人超好,開會時又再特地註明這些老師的特色在哪,因為老闆提到Helena Curtain常常講一些初級班的題目,很適合教初級班的老師,那...那不就是我嗎?我就挑了一場去聽。確實收穫不少,Helena老師分享的是怎麼樣讓課程變得豐富又深入,這真的是初級班的問題。初級班的語言程度都很低階,但不代表學習者的常識知識也很低階,身為初級班老師應該要仔細思考的是,怎麼用低階的語言去講一些高階的內容。可惜的是,老師的講座是下午一點,我剛好那天還在感冒,再加上前一天趕車,頭昏眼花,上課有幾度暈眩,沒能完全投入,真的是挺飲恨的。

另外還有一場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集結了年度外語老師,大概有十位,然後以station的方式辦了五個迷你講座,迷你講座中,我最喜歡的有兩場,一場還是Azama先生談IPA,算是幫他隔天的演講暖身的超級快速濃縮版,另外一場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Toni,老闆之前也一直推他,我沒有機會排到Toni其他的講座,不過能在迷你講座中一睹大師風采,聽他分享如何善用infografic,覺得算是很值得!

聽了這麼多好的,九場當中,我還是踩到了三次地雷,而且實在是,已經都要粉身碎骨了!第一場地雷的講者,呃,我其實聽過一次,而且當時也做出不太正面的評價,但身為一個老師,我什麼不能給就是機會可以一直給,給了這位講者第二次,講者以及講者所支持的理論,沒想到還是讓我很歪腰!而且為了聽這場,我還忍痛錯失很多好的題目,好扼腕。第一場地雷,其實錯在我太相信標題,因為標題打得還滿像是我需要聽的,但第二場地雷,人家標題已經標示那麼明確,我還是硬要闖,真的是只能怪自己沒話講的蠢。其實講員分享的還不錯,台下有幾位聽眾頻頻發出哇喔的聲音,應該也算是很給予肯定,可是他們做的東西,我三年前就已經做過,而且我還是從別的老師那裡學來,表示我們這邊早在更久之前就已經都會那招了,你們現在才做還拿出來發表.....第三場踩到的地雷,我更是無話可說,標題好聽,講員我雖從未親耳聽過,可是過去常常閱讀他們的文章,覺得應該很值得一聽,結果講來講去還是沒有新意,好傷心,阿當,我要私訊你告訴你是誰!!!!!

這是我的研討會小小感想,這幾天趁著感恩節放假,還得把下載下來的檔案溫ㄧ溫,好好設計接下來的課程,話說再三個星期,我就熬過了第一學期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是我頭一回參加美國外語學會辦的年度研討會,想在這裡跟大家做一點小小分享,算是我的初心者實戰紀錄,但也可以給自己當作提醒,畢竟一年一次,不留下紀錄很容易忘記。

1.發表前大會議程手冊一定先讀
我參加過的研討會其實很少,一個是今年剛辦完還是燙手的,另一個是夏天去Boston發表的時候,還有一個要推回十年前在所上唸書的參加的,這三場研討會我的角色都不一樣,夏天當發表人,這場純做聽眾,十年前那場我則是學生兼當工作人員。想想為什麼這中間十年我都沒參加,其實是第一次參加的時候受到的打擊太大,當年完全搞不清狀況。我對那場研討會的印象為0,只記得人很多、很悶,就在那跟著人群走聽聽聽,也不知道自己在聽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事前沒準備。研討會都有大會手冊,紙本通常會場現發,但E版的很早之前應該就可到手,現在這年頭的大型研討會,甚至已經發展到有自己的app,與會人員把App裝在手機、iPAD上,非常方便。大會手冊到手後,就應該好好花時間研讀一下,把想聽的場次都記錄下來,若時間上衝場次,再另找一天來篩選真的有意義、想聽的。切記不能抱著盲從,或是敷衍了事的心態,想著到了會場再跟著大家且戰且走一起混,因為這樣就會淪為像我十年前第一次參加研討會那樣浪費時間,坐在台下漫無目標。年輕的時候,或許有青春可以揮霍,現在三十路都走一半了,分分秒秒都是金。

2.發表多如雪片逐步挑選
這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手冊拿到了,也很有心想把想聽的場次標記出來,但發表這麼多,怎麼選才能選到對味的?有幾個訣竅,第一、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想聽的主題,從關鍵字下手。我今年最想聽的主題是:IPA、thematic units、project-based,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找跟這三個主題相關的場次。第二、找自己的語種、學生的年齡層對象,我現在做的是中學生,屬於k-12或更精細一點6-8的範圍,雖然難以割捨,但就不必一定要糾結於大學的語言課怎麼做,也不用去看現在也很流行的所謂immersion program,找到自己能夠應用的最為可貴。第三、講者要挑。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中執牛耳的人,要知道他們是誰,如果這些講者剛好講到切題的,就算不是做中文的,他們的發表也值得一聽,但若這些人的發表也沒有講到你想聽的主題,我還是鼓勵,在眾多大師中選一、兩個聽一聽,總是會有所收穫。想提醒要挑講者其實也是因為不小心的話,也是很容易踩到雷包。

3.發表過後一定要做筆記
趁著還很有印象,一定要把聽到的訊息稍稍微重溫,決不能像我一樣,發表完就去吃喝玩樂,聽了這麼多場,如果自己不再過濾一下,去蕪存菁,回去真的會忘記。現在多數的發表會把自己的講義跟投影片放在網路上供人下載,如果當初因為衝堂不小心割捨掉沒去聽的,也可以趁這機會把講義下載了讀一讀。

ACTFL非常貼心(??)替每個初心者製發了粉紅色徽條,這樣如果我們在場中問了蠢問題或是在場中迷路,人家會對我們多一點點憐憫,我瞎掰的,但是我期許,下次再來參加時,我能拿到另一種顏色的徽條,忘了是什麼顏色,但是是發表者的徽條。:)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設計第二回合又來了。這一回著重在Guided practice的設計,講員設計很多不同的活動讓學員實際參與。我驚訝地發現即使三十路已經走了一半,阿語、日語、西語、英語都那麼不搭不七的學了一回,我熱愛外語的天性竟然還是沒變,一整天的課程設計,我最清醒的時刻就是講員實際演練教授義大利語的過程,而且配搭的各種語言活動,我依然能夠輕鬆完勝同學。Mi Piace latte,這次的課程主題訂在食物,大家學習興致都很高,而且下課前半小時,講員還親自手作Bruschetta,對於課程設計工作坊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新學到的把戲包括:

1. peer testing:老師設計好問答單,讓學生相互測試、相互回饋,夾雜著計分機制,算是融入gamification的觀念,跟機械式練習做了滿好的平衡點。

2. hands-on activity:可能自己以前受到的訓練都是教授成人,我在設計hands-on的部分非常非常的弱,我們學校同樣跟我教中學部的法語老師(還有西語老師)都超級擅於做手工,他們大量在語言課中融入手工活動,學生都很喜歡。我上一回用了一個從工作坊學到的真人娃娃手工,原本很沒有自信害怕大家覺得幼稚,沒想到六年級生還真的都做得很高興Orz。這次的主題是食物,老師拿紙盤、超市海報讓學員手貼食物上去,再搭配學習單,看起來可能也是個可用的點子。

整體來說第二回的經驗比第一回還好,小小的美中不足是我覺得流程還是顯得有點雜亂: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所以講員一直很趕,頻頻提及我們沒有時間、時間很趕,其實課程是講員們的設計,如果真的時間不夠,就刪掉一個(或很多個)ppt,把它當作是回家功課,請學員回家自行閱讀就可,在流程中讓學員們知道我們落後時程表非但無助於趕上進度,甚至也讓我們在每個活動中進行得很倉促。其實這也是對我自己很好的提醒,有時候我們為了趕進度,是不是忽略了學習者的感受與吸收力呢?再者,就是講員的指示有時不夠充分,講員都是資深老師,師生建立起默契以後,有時候活動也不須給得太過詳細,學生就能明白,可是我們跟講員畢竟也是第二次接觸,很多活動我們其實不知道怎麼做,這再次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如果連身為語言老師的成年人都會對於活動的指示感到困惑,更何況那些心智還在發展中的青少年呢?最後,是功課。第一回合的功課,據說全班繳交的只有兩名,連我這個語言課好寶寶都只是在家做做並未上傳,何以致此?因為很多相關閱讀資料我們都找不到,這於是又再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教訓,有時候老師以為自己對於功課的說明很清楚,其實學生根本丈二摸不著金剛,我們在出作業的時候是否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過呢?

挑人的缺點容易,看自己的難,這幾項我所挑出的缺點其實都是自己每天教學時最會犯的錯誤。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大開了一個外語工作坊,已經很多年了,分為不同的主題,我想報名已經很久了,因為畢竟,是史大開的啊啊啊啊啊啊。可是一來週末我都要上課,二來並不便宜,自己出錢會心疼,所以我每年都是很扼腕地心想明年再爆明年再報。今年外語工作坊的消息又放出了,我們老闆非常好心地很早之前就發出通知說學校要幫我們出錢,那我當然立馬報名,而且感謝週末學校校長們體諒我一番上進心,紛紛表態願意支持幫我找代課,所以我就這樣快樂地在週末去上課了。第一堂上課有些小小反思:

1. 將心比心不容易
科班出身,我受到的教育是絕不輕言中文難學。因為這會造成學習者心理壓力,如果連教書的人、對學生來說最應該掌握這門語言的人都覺得難學,那學生還怎麼學得下去,所以就算是自我催眠也罷,無論如何不能說出難字。可是我今天看了示範老師demo中文,再看我隔壁桌的西班牙老師的學習歷程哇哇叫個不停,區區八個詞彙,已經把他們整得七葷八素。回想自己的學生,頓時覺得自己實在也是夠很夠歹毒,沒有真的從學習者的心理層面去照顧他們。固然不能在學習者面前放話說中文難學,卻也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心聲。

2. 中文學校很上進
有時候會覺得,週末學校跟一般學校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週末學校的老師對於外語教學理念上的背景也不是很有保證,老師們常常憑著是一股熱血一股勁,可是也常常不得其法,因為不知道外語教學怎麼走,不知道語言習得怎麼來。可是我覺得週末學校有很多走在前頭的前輩,或是很有前瞻性的前輩總是能替大家找到充電的方法,儘管有時候充得太多可能很多老師吃不消,但決不能否認的是這幾年我在週末學校參加過的幾場工作坊都很有價值,而且走很前端。今天工作坊講的內容、一些教學活動,其實對在座幾個週末學校的老師來說,很多都是老梗了。這代表,週末學校、還有僑教數位中心真的是很用心在替大家栽培。

3. 評分機制
我在做Course Description的時候還是很傳統的,小考15%,大考20%,功課......,可是我今天聽到有些學校已經是拋開這樣的束縛,他們給評量完全用3 Mode或是用4 skill在評分。我很認真地考慮明年也要這麼做,因為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非常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這門語言課上的強項弱項,老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習得狀況。

這場工作坊將持續五次,希望我能把這些小小的反思用在實際的課堂上,把課教得更好。這個年代的外語課,已經走到了“學生會做什麼”,而不再執著於“學生學會了語法點”上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灣區做中文老師其實很幸福,我去到的每間中文學校校長都對我超級好,幾乎我有求必應之外,常常還擔心我是不是漏掉什麼訊息,研討會、補助費都會特地寄信關心,灣區數位學習中心的Henny老師定期舉辦的工作坊也都十分專業,我不知不覺地竟也參加了三次,還有無數次學校辦的計畫,超幸福的啦~

今天參加的工作坊,真真正正是受益良多。日前才發過一本好書介紹,今天就當場能參加作者曾妙芬教授的工作坊,無疑是開學在即的自己下了一劑強心猛藥。曾教授在工作坊中,從定義「任務型教學」說起,舉例、實際操作探討,一步步毫不含糊。我第一次聽到任務型教學是十年前,當時是由夏大任教授所主講,那一次也是場工作坊,任老師現場示範,對我還有當時一起參加的同學都有很深的影響,我這幾年除非學校有限制,不然我也都盡量以task為目標,希望從總結性大活動來看學生學習成果。這十年間,我自己沒有特地在這方面繼續努力,但學者對於「任務教學」的研究卻不斷精進,已經走到rubrics都要求做到非常精緻的點上來了。

今天曾教授的分享中,我最喜歡她提到的兩點。一點是她大方坦承這幾年主導她中文教學的兩大關鍵字“authenticity”和"task",一點是她引學者的詞語TSLT(Task Supported Language Teaching)讓我更能放心大膽地設計教學。

我覺得每次看到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時,所散發的那股光芒都會很讓人震懾。這幾次我參加的研討會、工作坊,講的都是不同主題,可是都是講者的對於中文教學的信念,看到她們的投入、專業、與大無畏的信心,我就會很被感動,這樣的行動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不害怕失敗,願意坦承失敗,願意分享怎麼修正。有這樣特質的人,在分享任何信念的時候,眼睛都是亮的。不過這其中,我又更特別喜歡曾教授的原因是她長得好像HUDA,我在台下看曾教授,我一度覺得畫面回到10年前,我在聽HUDA講直接教學。另外,工作坊聽到介紹鄧老當年的AP中文,讓我也一度分心想念起鄧老。@@

總之是一場太如沐春風的工作坊了。那種熱忱、專業,太令人激賞。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