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無止盡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次研討會,在下總共聽了九場,其實可以聽更多的.....

上一篇提到,我自己今年比較有興趣的主題是綜合表現評量、主題教學還有project課型,可是真正做主題教學的講座好像沒有幾個,是這個潮流已經有太多人做的關係嗎?我不清楚。project課型本來找到一場,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好像在 ICICE時已經聽過一模一樣的講員在講這個題目了,也就作罷。最後只剩綜合表現評量可以聽,還好,今年很多大師級都有相關講座,我聽了幾場不錯的,要講完整個綜合表現評量,估計要花掉一整天,用工作坊來做才成,每場講座只有一小時,所以這些大師們也都很聰明,挑一種表現評量來講,而我又實在太幸運,聽到最後發現,三種溝通模式的表現評量都分別給我聽完了。Interpretive模式,我聽的是Laura Terrill的分享,在那一場演講中,我剛好碰到我們外語部主任還有同校的法文老師,他們兩人直誇這是個很好的講者,我一場聽下來確實如此。講員的風格稍帶點黑色幽默,所以講話有時挺辛辣的,數度在分享中挑戰我們第一線教師,我覺得既好笑又無奈又發人深省,但是他堅持用authentic的素材給學生使用是我很喜歡的。前幾年才獲頒年度外語老師的日文老師Azama先生,和另外一位日語教授則是以實例分享他們如何在各種階級層做綜合表現評量(比較強調在interpretive和Interpersonal兩種溝通模式),這場超誇張座無虛席之外,後面還站了一排人!我之前看過Azama先生的教學示範,就整個超級喜歡,他不管是教學還是演講都非常搞笑,一場聽下來大家都很輕鬆,尤其他們又是以實際課程來分享,大家紛紛拿起iPAD,根本就是把整個課程打包帶走了。演講結束後我去上個廁所,出來一看,Azama先生依舊被包圍著要求照相,真的是當紅炸子雞啊。溝通三模式的最後一種presentational我聽的是任老師+Amy Shen的分享,十年前參加過任老師的任務教學工作坊,對我有很深很大的影響,這次再聽老師發表,依然有很多收穫,另外一起合作發表的講員Amy Shen所分享的故事書project也讓我很喜歡,特別是怎麼讓presentational不再只是一個單向的抒發,而能讓其他人也完全投入,這其實是需要老師費心設計的。

參加史大課程設計工作坊時,他們非常貼心的把幾位名師的名字都貼出來,我們老闆整個人超好,開會時又再特地註明這些老師的特色在哪,因為老闆提到Helena Curtain常常講一些初級班的題目,很適合教初級班的老師,那...那不就是我嗎?我就挑了一場去聽。確實收穫不少,Helena老師分享的是怎麼樣讓課程變得豐富又深入,這真的是初級班的問題。初級班的語言程度都很低階,但不代表學習者的常識知識也很低階,身為初級班老師應該要仔細思考的是,怎麼用低階的語言去講一些高階的內容。可惜的是,老師的講座是下午一點,我剛好那天還在感冒,再加上前一天趕車,頭昏眼花,上課有幾度暈眩,沒能完全投入,真的是挺飲恨的。

另外還有一場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集結了年度外語老師,大概有十位,然後以station的方式辦了五個迷你講座,迷你講座中,我最喜歡的有兩場,一場還是Azama先生談IPA,算是幫他隔天的演講暖身的超級快速濃縮版,另外一場讓我印象深刻的則是Toni,老闆之前也一直推他,我沒有機會排到Toni其他的講座,不過能在迷你講座中一睹大師風采,聽他分享如何善用infografic,覺得算是很值得!

聽了這麼多好的,九場當中,我還是踩到了三次地雷,而且實在是,已經都要粉身碎骨了!第一場地雷的講者,呃,我其實聽過一次,而且當時也做出不太正面的評價,但身為一個老師,我什麼不能給就是機會可以一直給,給了這位講者第二次,講者以及講者所支持的理論,沒想到還是讓我很歪腰!而且為了聽這場,我還忍痛錯失很多好的題目,好扼腕。第一場地雷,其實錯在我太相信標題,因為標題打得還滿像是我需要聽的,但第二場地雷,人家標題已經標示那麼明確,我還是硬要闖,真的是只能怪自己沒話講的蠢。其實講員分享的還不錯,台下有幾位聽眾頻頻發出哇喔的聲音,應該也算是很給予肯定,可是他們做的東西,我三年前就已經做過,而且我還是從別的老師那裡學來,表示我們這邊早在更久之前就已經都會那招了,你們現在才做還拿出來發表.....第三場踩到的地雷,我更是無話可說,標題好聽,講員我雖從未親耳聽過,可是過去常常閱讀他們的文章,覺得應該很值得一聽,結果講來講去還是沒有新意,好傷心,阿當,我要私訊你告訴你是誰!!!!!

這是我的研討會小小感想,這幾天趁著感恩節放假,還得把下載下來的檔案溫ㄧ溫,好好設計接下來的課程,話說再三個星期,我就熬過了第一學期啦!!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是我頭一回參加美國外語學會辦的年度研討會,想在這裡跟大家做一點小小分享,算是我的初心者實戰紀錄,但也可以給自己當作提醒,畢竟一年一次,不留下紀錄很容易忘記。

1.發表前大會議程手冊一定先讀
我參加過的研討會其實很少,一個是今年剛辦完還是燙手的,另一個是夏天去Boston發表的時候,還有一個要推回十年前在所上唸書的參加的,這三場研討會我的角色都不一樣,夏天當發表人,這場純做聽眾,十年前那場我則是學生兼當工作人員。想想為什麼這中間十年我都沒參加,其實是第一次參加的時候受到的打擊太大,當年完全搞不清狀況。我對那場研討會的印象為0,只記得人很多、很悶,就在那跟著人群走聽聽聽,也不知道自己在聽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事前沒準備。研討會都有大會手冊,紙本通常會場現發,但E版的很早之前應該就可到手,現在這年頭的大型研討會,甚至已經發展到有自己的app,與會人員把App裝在手機、iPAD上,非常方便。大會手冊到手後,就應該好好花時間研讀一下,把想聽的場次都記錄下來,若時間上衝場次,再另找一天來篩選真的有意義、想聽的。切記不能抱著盲從,或是敷衍了事的心態,想著到了會場再跟著大家且戰且走一起混,因為這樣就會淪為像我十年前第一次參加研討會那樣浪費時間,坐在台下漫無目標。年輕的時候,或許有青春可以揮霍,現在三十路都走一半了,分分秒秒都是金。

2.發表多如雪片逐步挑選
這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手冊拿到了,也很有心想把想聽的場次標記出來,但發表這麼多,怎麼選才能選到對味的?有幾個訣竅,第一、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想聽的主題,從關鍵字下手。我今年最想聽的主題是:IPA、thematic units、project-based,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找跟這三個主題相關的場次。第二、找自己的語種、學生的年齡層對象,我現在做的是中學生,屬於k-12或更精細一點6-8的範圍,雖然難以割捨,但就不必一定要糾結於大學的語言課怎麼做,也不用去看現在也很流行的所謂immersion program,找到自己能夠應用的最為可貴。第三、講者要挑。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中執牛耳的人,要知道他們是誰,如果這些講者剛好講到切題的,就算不是做中文的,他們的發表也值得一聽,但若這些人的發表也沒有講到你想聽的主題,我還是鼓勵,在眾多大師中選一、兩個聽一聽,總是會有所收穫。想提醒要挑講者其實也是因為不小心的話,也是很容易踩到雷包。

3.發表過後一定要做筆記
趁著還很有印象,一定要把聽到的訊息稍稍微重溫,決不能像我一樣,發表完就去吃喝玩樂,聽了這麼多場,如果自己不再過濾一下,去蕪存菁,回去真的會忘記。現在多數的發表會把自己的講義跟投影片放在網路上供人下載,如果當初因為衝堂不小心割捨掉沒去聽的,也可以趁這機會把講義下載了讀一讀。

ACTFL非常貼心(??)替每個初心者製發了粉紅色徽條,這樣如果我們在場中問了蠢問題或是在場中迷路,人家會對我們多一點點憐憫,我瞎掰的,但是我期許,下次再來參加時,我能拿到另一種顏色的徽條,忘了是什麼顏色,但是是發表者的徽條。:)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課程設計第二回合又來了。這一回著重在Guided practice的設計,講員設計很多不同的活動讓學員實際參與。我驚訝地發現即使三十路已經走了一半,阿語、日語、西語、英語都那麼不搭不七的學了一回,我熱愛外語的天性竟然還是沒變,一整天的課程設計,我最清醒的時刻就是講員實際演練教授義大利語的過程,而且配搭的各種語言活動,我依然能夠輕鬆完勝同學。Mi Piace latte,這次的課程主題訂在食物,大家學習興致都很高,而且下課前半小時,講員還親自手作Bruschetta,對於課程設計工作坊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新學到的把戲包括:

1. peer testing:老師設計好問答單,讓學生相互測試、相互回饋,夾雜著計分機制,算是融入gamification的觀念,跟機械式練習做了滿好的平衡點。

2. hands-on activity:可能自己以前受到的訓練都是教授成人,我在設計hands-on的部分非常非常的弱,我們學校同樣跟我教中學部的法語老師(還有西語老師)都超級擅於做手工,他們大量在語言課中融入手工活動,學生都很喜歡。我上一回用了一個從工作坊學到的真人娃娃手工,原本很沒有自信害怕大家覺得幼稚,沒想到六年級生還真的都做得很高興Orz。這次的主題是食物,老師拿紙盤、超市海報讓學員手貼食物上去,再搭配學習單,看起來可能也是個可用的點子。

整體來說第二回的經驗比第一回還好,小小的美中不足是我覺得流程還是顯得有點雜亂: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所以講員一直很趕,頻頻提及我們沒有時間、時間很趕,其實課程是講員們的設計,如果真的時間不夠,就刪掉一個(或很多個)ppt,把它當作是回家功課,請學員回家自行閱讀就可,在流程中讓學員們知道我們落後時程表非但無助於趕上進度,甚至也讓我們在每個活動中進行得很倉促。其實這也是對我自己很好的提醒,有時候我們為了趕進度,是不是忽略了學習者的感受與吸收力呢?再者,就是講員的指示有時不夠充分,講員都是資深老師,師生建立起默契以後,有時候活動也不須給得太過詳細,學生就能明白,可是我們跟講員畢竟也是第二次接觸,很多活動我們其實不知道怎麼做,這再次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如果連身為語言老師的成年人都會對於活動的指示感到困惑,更何況那些心智還在發展中的青少年呢?最後,是功課。第一回合的功課,據說全班繳交的只有兩名,連我這個語言課好寶寶都只是在家做做並未上傳,何以致此?因為很多相關閱讀資料我們都找不到,這於是又再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教訓,有時候老師以為自己對於功課的說明很清楚,其實學生根本丈二摸不著金剛,我們在出作業的時候是否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過呢?

挑人的缺點容易,看自己的難,這幾項我所挑出的缺點其實都是自己每天教學時最會犯的錯誤。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大開了一個外語工作坊,已經很多年了,分為不同的主題,我想報名已經很久了,因為畢竟,是史大開的啊啊啊啊啊啊。可是一來週末我都要上課,二來並不便宜,自己出錢會心疼,所以我每年都是很扼腕地心想明年再爆明年再報。今年外語工作坊的消息又放出了,我們老闆非常好心地很早之前就發出通知說學校要幫我們出錢,那我當然立馬報名,而且感謝週末學校校長們體諒我一番上進心,紛紛表態願意支持幫我找代課,所以我就這樣快樂地在週末去上課了。第一堂上課有些小小反思:

1. 將心比心不容易
科班出身,我受到的教育是絕不輕言中文難學。因為這會造成學習者心理壓力,如果連教書的人、對學生來說最應該掌握這門語言的人都覺得難學,那學生還怎麼學得下去,所以就算是自我催眠也罷,無論如何不能說出難字。可是我今天看了示範老師demo中文,再看我隔壁桌的西班牙老師的學習歷程哇哇叫個不停,區區八個詞彙,已經把他們整得七葷八素。回想自己的學生,頓時覺得自己實在也是夠很夠歹毒,沒有真的從學習者的心理層面去照顧他們。固然不能在學習者面前放話說中文難學,卻也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心聲。

2. 中文學校很上進
有時候會覺得,週末學校跟一般學校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週末學校的老師對於外語教學理念上的背景也不是很有保證,老師們常常憑著是一股熱血一股勁,可是也常常不得其法,因為不知道外語教學怎麼走,不知道語言習得怎麼來。可是我覺得週末學校有很多走在前頭的前輩,或是很有前瞻性的前輩總是能替大家找到充電的方法,儘管有時候充得太多可能很多老師吃不消,但決不能否認的是這幾年我在週末學校參加過的幾場工作坊都很有價值,而且走很前端。今天工作坊講的內容、一些教學活動,其實對在座幾個週末學校的老師來說,很多都是老梗了。這代表,週末學校、還有僑教數位中心真的是很用心在替大家栽培。

3. 評分機制
我在做Course Description的時候還是很傳統的,小考15%,大考20%,功課......,可是我今天聽到有些學校已經是拋開這樣的束縛,他們給評量完全用3 Mode或是用4 skill在評分。我很認真地考慮明年也要這麼做,因為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非常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這門語言課上的強項弱項,老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習得狀況。

這場工作坊將持續五次,希望我能把這些小小的反思用在實際的課堂上,把課教得更好。這個年代的外語課,已經走到了“學生會做什麼”,而不再執著於“學生學會了語法點”上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灣區做中文老師其實很幸福,我去到的每間中文學校校長都對我超級好,幾乎我有求必應之外,常常還擔心我是不是漏掉什麼訊息,研討會、補助費都會特地寄信關心,灣區數位學習中心的Henny老師定期舉辦的工作坊也都十分專業,我不知不覺地竟也參加了三次,還有無數次學校辦的計畫,超幸福的啦~

今天參加的工作坊,真真正正是受益良多。日前才發過一本好書介紹,今天就當場能參加作者曾妙芬教授的工作坊,無疑是開學在即的自己下了一劑強心猛藥。曾教授在工作坊中,從定義「任務型教學」說起,舉例、實際操作探討,一步步毫不含糊。我第一次聽到任務型教學是十年前,當時是由夏大任教授所主講,那一次也是場工作坊,任老師現場示範,對我還有當時一起參加的同學都有很深的影響,我這幾年除非學校有限制,不然我也都盡量以task為目標,希望從總結性大活動來看學生學習成果。這十年間,我自己沒有特地在這方面繼續努力,但學者對於「任務教學」的研究卻不斷精進,已經走到rubrics都要求做到非常精緻的點上來了。

今天曾教授的分享中,我最喜歡她提到的兩點。一點是她大方坦承這幾年主導她中文教學的兩大關鍵字“authenticity”和"task",一點是她引學者的詞語TSLT(Task Supported Language Teaching)讓我更能放心大膽地設計教學。

我覺得每次看到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時,所散發的那股光芒都會很讓人震懾。這幾次我參加的研討會、工作坊,講的都是不同主題,可是都是講者的對於中文教學的信念,看到她們的投入、專業、與大無畏的信心,我就會很被感動,這樣的行動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不害怕失敗,願意坦承失敗,願意分享怎麼修正。有這樣特質的人,在分享任何信念的時候,眼睛都是亮的。不過這其中,我又更特別喜歡曾教授的原因是她長得好像HUDA,我在台下看曾教授,我一度覺得畫面回到10年前,我在聽HUDA講直接教學。另外,工作坊聽到介紹鄧老當年的AP中文,讓我也一度分心想念起鄧老。@@

總之是一場太如沐春風的工作坊了。那種熱忱、專業,太令人激賞。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