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最後一場研習終於展開。這一場研習會的焦點是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第一天我們談的是「動機」。講員提供了不同的「動機」理論,其實講的是兩件事,一個是學生需要覺得這是能力範圍所及、可以做到的,二是學生知其重要性、知道為了什麼而學。
第一天的學習,雖然講員引用了不同的理論解讀Motivation(ARCS/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Needs vs. Exprctations/ Universal Needs),但還是覺得有點點老生常談。不過講員分享的資料裡面,有一則是強迫我們去聽上週NFLC的學生論壇,聽聽學生的心聲,這點倒是覺得還不錯。都知道做一個好老師要去聽學生的心聲,可上週的學生論壇,真的去聽的人還是偏少,可見多數老師還是習慣專注在自我強化,怎麼設計教案、怎麼運用教材、怎麼給學生評量等等,還是比較少人願意撥出自己的時間,聽學生到底在想什麼。這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滿好的反思,今年暑假有機會做了很多次學生,好好地反省學生學習的視野。
研習還有兩天,繼續學習如何將心比心。
* ARCS: Attention (create interest) + Relevance (making connections to Goals) + Confidence + Satisfacation (或Success,create postive learning outcomes)
* Socio-Cognitive Approach: Expectancy (I believe I can do it) vs. Value (I believe it matters)
* Needs (self-actualization) vs. Expectations (self-efficacy)
* Needs for achievement + Affili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 Powe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