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無止盡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是我第一回參加全美中師研討會,上台報告也領了一個獎😊,20年疫情爆發,研討會取消,21年改線上舉行,用了兩週的時間把兩年的研討會辦在一起,我跟著所上跨屆很多的學弟學妹做了一個圓桌,而不知不覺地已經來到後疫情的22年,最後因為omicron的關係還是改成了線上舉行,我也投了一篇,然後今年也很開心地又領了一個獎😊,要辦研討會真心不容易,尤其線上研討會,要架設平台、要處理突發狀況、要有人去各個會議房主持,真的辛苦,再次感謝組織研討會的老師們,幕後大功臣!

今年我決定自制,比照實體研討會辦理,每一個時段決定好一個場次就聽。一來,這是我過去參加線上的心得,想要全吃、聽飽聽滿,最後常常就是什麼都記不得,一堆的存檔放在電腦裡面,但是卻沒有好好消化,怎麼也帶不回教室。二來,其實自從疫情開始的這幾年,協會就很積極地每個月每週幾乎都有講座,我發現有很多場其實以前在講座上聽過了,這樣我就可以去專注在沒有聽過的講座了。以下簡單記錄我聽的幾場心得:

1. 從理論到實踐:這場的主講,梁老師、靳老師、劉老師,都是在教學界非常資深的老師,他們分享了一些理論基礎和從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教學應用。靳老師用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教學重點,像是運用多模態的真實語料、用全方位的學習(視、聽、觸)、協同合作交流等等,我覺得都是很好的提醒。

2. ICC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陳老師的團隊分享介紹了領航項目的一個文化課project,運用提供情境,讓學生選擇,最後再讓學生透過比較自己與母語者的答案來掌握文化差異。我馬上想到我們學校十一年級生都要做的海外考察,我覺得如果能在出發前給學生這樣的訓練,應該可以減少很多彼此的不適,非常有啟發!

3. 發音:今年關於發音的講座,我聽了兩場,我特別喜歡高老師的分享,因為有具體作法。發音教學的難點、痛點,我想我們都知道,我覺得如果能夠看到其他老師在發音操作上的具體作法,我覺得是很值得的。高老師打破一般傳統的密集兩週式做法,而把發音練習作為分布式作業,每天都有不同模式的練習,從tone pair到聽唐詩選韻母選聲調,再到朗讀,週週做,雖然高老師自己也說這是初探,但是像這樣具體的操作分享,我覺得是我們很少看見的。在另一場分享中,有一位老師指出發音練習到了句段就缺乏練習,我覺得也是一針見血。

4. DEIJ:今年有好多場DEIJ,也是我們學校的重點,所以我兩天各選了一場聽。第一天聽的是一個兩小時的圓桌(主講一說要分小房間的時候大家就散了一半),我覺得于老師、王老師分享的材料都以家庭為點切入,資源也都很豐富。

5. 多元識讀能力:耶魯大學老師們的這場報告,我覺得非常呼應第一場的分享,再次地強調多模態、全方位學習的重要性,梁老師分享的一些活動,像是廣告設計、去亞米網買零食等等,也都是很真實的任務,我覺得都很具體。

6. 圓桌:第二天參加的兩場圓桌,一場是對於電影教學的新思路,另一場談的是後疫情方方面面的嘗試,要是能實體見面就更好了。

總結來說,理論上我覺得靳老師提出的多模態真實語料輸入以及耶魯李老師提到的多元試讀能力,都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架構,剛好我四月底在NCLC還會再講一場不同真實語料的應用性,我覺得老師們的這些報告提供了很充分的理論基礎。而實體操作,像是提供情境來促進文化溝通的理解、發音練習、梁老師分享的一些實作project聽起來都很棒。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會員大會的主講林培瑞老師,他的演講非常打動人,作為一個熱愛語言的人,作為一個以教學為志業的人,我真的完全被感動。林老師的演講從六十年前他開始學習中文那個年代講起,這六十年的變化、傳承,還有未來的方向,真的是看到前人辛勤的耕耘,會讓我們也想好好努力向前。

今年的研討會到此劃下一個句點,但是也還是繼續往前,希望我也更加油,為這塊領域奉獻點什麼。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眼又到ACTFL,今年的ACTFL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也非常特別,因為今年我的角色是presenter!!這是我第一次在ACTFL發表,雖然是預錄版的On demand,但是還是覺得是件大事(雖然都沒有人在我那邊留言...😅)。第三次參加ACTFL了,還是有非常多值得紀錄的筆記。(其實,本來我告訴自己不可以像去年那樣,只要專注在十場就好了,而且有時間慢慢看,不要塞太滿,結果星期六一大早,法文同事就簡訊我說她的網站出問題,問我連結,幫她解決完問題以後,我心想,算了一不做二不休,這三天週末就好好上課吧。)

【心靈雞湯】
今年請來的Keynote講員依然超級鼓舞人,第一天開幕是請到的講員是詩人Omékongo,提醒我們檢視我們自己的inclusiveness,GROW,給出你的時間、去除那些你學不了的負面思考、戰勝面對courageous conversation的恐懼。第二天Dr. Tate跟我們分享了實用的教學策略,打開我們的學習連結,而閉幕式請到Shiza Shahid跟我們分享MalalaFund一路走來的故事。百年樹人,有時候就是在我們種下的一顆種子。今年也是用一股心靈雞湯喝好喝飽的姿態好好地迎接我們的研討會!

【驚喜小品】
今年有兩場分享,我覺得真的是讓我感到非常驚喜。一場是阿拉伯老師Salah Ayari主講,談的是新聞阿語的教學,我整個聽得非常開心,如果以後我想做新聞華語,我覺得這場演講給了很好的一個架構,從簡單的熟悉新聞常用語、天氣用語,談到較為柔性的文化新聞,再過度到政治、經濟新聞,最後再讓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體育、娛樂新聞。除了架構以外,教授也分享怎麼透過不同的訓練prediction, skinning and scanning等等帶領學生一步步理解,跟夏天Read On的學習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一場,我也感到非常驚喜的是Lea Graner Kennedy報告的,如何透過UN永續發展目標來發展單元主題,其中介紹的各個語版170 action是一個很棒的資源。

【值得一試】
今年也聽到幾個不錯的想法值得一試。有一場差點錯過,是老闆提醒我去,用choice board的概念讓學生去探索文化。另外一場是德文老師介紹的課堂中有效routine,其中一個apple to apple我覺得是增加初級班學生說話機會的一種方式。學妹的隊分享portfolio,也讓我重新思考我目前在班上做的portfolio形式,一直覺得需要做改變,可是一直都沒有付諸行動。高老師分享的一些實用策略,像是在interpersonal的時候,給學生connector表讓學生更有意識自己的語言輸出,或是可以在全班都發表完以後,給全班一個集體性的feedback,我覺得都是很實用、很值得一試的做法。

【百聽不厭】
第三回參加,當然已經發現有些發表人是ACTFL大樑、研討會大咖,總會看到他們的名字,所以每次去聽他們的演講真的都是「慕名前往」,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大樑他們的重點雖然每年大同小異,但是每次聽還是會再一次被提醒語言教學的核心。當然要來先說說TOY們的分享,Azama先生今年分享的兩場都是on demand,一場談的是grading practice,我去年已經上過工作坊了,所以今年是重溫,我還大力推薦給部門老師,結果他們那組是用日文報告,但是最讓我感到慚愧的是聽了兩次,但是我也還是沒有真的去付諸行動,...另外一場是談他們在Salina學區的PD,也是過去我聽過的報告,所以不是太陌生。Nicole分享一些幫助學習者解讀interpretive的訣竅,我已經放在我們AP folder裡了XD。 Rebecca分享的是如何區辨exercise/ activity/ task,我覺得對老師還是很好的提醒。金老師分享很多教學實例,示範怎麼在我們的語言教學中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考力,非常實用。除了TOY的分享以外,ACTFL的其他大樑今年也是給了很多真的百聽不厭的分享,Paul跟Donna分享的是Learning Progressions,提醒我們的就是scaffolding的重要,透過各種不同的溝通模式進行的活動堆疊,就是在幫助學生達成最後的目標。Laura和Donna以“Belonging”為例,分享設計主題單元時relevance的重要性,反映在主題、學習目標、總評量、語言架構、learning progressions。Laura另一場的分享談的是Learner-centered的重要性,透過novelty、curiosity、emotion、connection、interaction和feedback來建設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室。Greta經常都是從認知心理的角度出發,今年她的分享強調修補learning gap,感覺讓我重溫了某年的夏天讀物"Small Teaching"。

【長知識】
今年參加另一場阿語教學在談阿拉伯語的方言、標準語語言轉換的現象,談到這個世代的阿語語言轉換除了方言跟標準話的轉換以外,還要面對簡訊語言Orthography(9ba7 el 5air. Izayik)!另外,前面提到的新聞阿語也提到,新聞阿語的一個特色是標題容易出現名詞句,而內容容易出現以過去式動詞為主的動詞句。除了這兩場以外,一位德國老師也分享很多資源像是JaafarTalk、thearabicwespeak、real arabic以及sowt.com都有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來開研討會,重溫阿語,感覺相當愉快!

【良言】
今年的分享中,聽到最高頻引用的quote大概是杜威博士的“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 we learn from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關鍵字的話應該是"Purpose"。高老師在談評量的時候引用了Jan Chappuis的句子,我覺得特別打在我心頭上,"Assessing thoughtfully means giving students sufficient time and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feedback before holding them accountable for having mastered the learning target"。

以上,美好的2021ACTFL到此劃下句點,我可以好好放假去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像才剛剛開始這門課,沒想到已經來到第六週最終章。

這一週的課程我們要反思我們自己的mentor identity,第一項任務是作為一個mentor,我們的個人文化背景、別人對我們的刻板印象,以及我們所建立的mentor特質是如何交錯。我在交作業的時候沒有特別想到這環,但是我現在一邊打一邊想,其實刻板印象這一塊跟我在哪當mentor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今天畫的表是基於我目前的學校,但是如果我是回到台灣做分享或是在中文學校,可能在刻板印象那邊會有別的內容。第二份錄影作業(上一週的作業沒有好好做讓我耿耿於懷),我們要分享的是我們的PLN(Professional Learning Network),比較我們的mentor identity 跟我們所建立的PLN圖,有哪些落差。最後一份作業是要分享我們的PLN,這是我第一次仔細地反思這個詞PLN,非常感謝神,我發現這麼多年下來,其實我已經築起一個蜘蛛網了。我的PLN來自於:我的家人朋友、我的學校、PD認識的人、參加的協會、以及社群媒體上的討論。在各方面,這張蜘蛛網都非常靠譜地支撐了我。

六週的課程到此告一段落。TMT這門課最大的亮點是整個課程每個module裡面都有資深mentor的專訪錄像,所以我們可以不斷聽到資深mentor的經驗談,在學習前輩的經驗之中,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mentor特質、強項跟加強之處。從第一週透過回顧自己過去遇過的mentor來架定自己的Theory of Action,到學習如何建立關係、協助mentee面對挑戰,再到更實際的如何幫助實習教師跟新手教師,到最後的怎麼樣讓自己作為一個mentor來持續成長,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完整的學習。但是,說實話,我覺得這個課,我感覺自己比較混,沒有像之前很認真地在看每個老師的留言、作業,很認真地在跟大家互動,很多時候,我都趕著趕快把作業送交了事,總是覺得有點可惜。

總之,是把這個課給上完了,這個系列,預計明年還有兩門課,熱切期待中!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週的課程,我們延續上週的話題,討論怎麼幫助第一年的教師。第一份作業就很有意思,讓我們回想第一年的自己,我們會如何標記每一個月份的情緒。在標記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不管是我的第幾年,一個學年的情緒其實都有一樣的pattern,暑假一定是快樂的等待開學,然後從八月教職員工收心操的那一週開始,就整個急轉直下坐雲霄飛車往前衝,一路得衝過第一學期,忙完了Orientation、BTSN、TP conference、Q1 comment card和Open House以後,才有鬆一口氣的時間跟心情,然後慢慢回復元氣,直到第二學期的comment card season又往下掉,寫完報告,可以再慢慢回升一路撐到暑假。現在的我比起第一年游刃有餘了一些,或許是因為,我心裡有底,不會像第一年一樣覺得,這雲霄飛車到底是要衝到多低點?也或許是,我們在這麼多年的過程中有了更多資源,夥伴的資源、策略的資源,讓我們不會這麼徬徨。在做這個作業的時候,我也非常感恩我在這個學校第一年碰到的兩位老闆,一位是我們外語部主任、一位是我們中學部前任校長,說實在的,他們兩個就是mentor的最佳典範。

第二份作業,我們是需要看好幾位老師的分享,從中紀錄我們的反思。我寫下來的mentor move包括了,尊重每一位老師,在給予評論前先去了解老師們這麼做的原因,這樣可以確保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聲音,也幫助我們更學習聆聽。第二個move是要去找到每個老師的hidden gem以及對第一年教師的認可和鼓勵。

第三項作業,是要運用前兩週學過的cycle of inquiry來寫一個challenge,我因為題目沒有看明白,所以交出去的作業其實是個未完成版,我以為我只要提出challenge,讓別人來做這個cycle of inquiry,對於那些看我作業的老師們感到相當抱歉...XD

最後一份作業本來是很傷腦筋的,因為是要訪問第一年教師,我到哪去找?結果沒想到今天剛好在做暑期分享時,會場有一位第一年教師,我很冒昧地在聊天室問她可不可以幫我做作業,非常尷尬XD,可是她也很豪邁地就答應了我,於是就把這作業給完成了!我覺得訪談的過程中,我感到最感動的地方是,mentorship真的是雙向學習,mentor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經驗、策略、反饋,可是mentee常常比任何老師都還能提醒我們那份「初心」。總之,這個星期的課也是上得很開心,而且不知不覺,我的討論版作業已經提前達標!期待下週TMT課程的最終章!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週的課程,我整個超級大愛,果然當初衝著Dr. Bondie來是對的。這週輪到她值班XD,設計的課程、導引讓我真的完全從第一天就進入狀況,這週的重點放在我們怎麼樣去協助實習老師。課程的前半段,介紹了不同的課型model,一節課裡面,從進教室到下課,每種課室活動都得精心安排,什麼時候下放責任、什麼時候做演示、什麼時候合作,一步都馬虎不得。我非常喜歡老師介紹的各種課型,也在其中看到了適用於我們中文課堂的模式。在作業分享中,我設計了評量模式的model,也受到了正面迴響,還有老師說要把我的模板拿回去跟他們的中文老師分享^^"。我相信這週大家的共鳴很多,在討論板上,我從不少老師的反思中也得到很多啟發。一位老師說,當我們忙著為實習老師設計各種課型model的時候,也要記得跟我們的學生check in,這些課型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會不會老師量過載?另一位老師是說我們設計的這麼多課型中,我們有沒有去聽到實習老師的聲音,在我們設計的playbook裡面,有沒有去問過實習老師,他比較習慣什麼樣的課型?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有考慮過的。

說到實習老師,我一直忘不了國一碰到的一位國文實習老師,剛好我國一的老師個性非常瀟灑,所以大概有一個月的時間,她完全放手讓實習老師來上課。我們的實習老師非常有氣質,教得最投入的那一段是介紹民初文學,她當時教大家徐志摩的梅雪爭春,到現在我還印象深刻。

這週我也久違地跟我的mentee見面,我們一個月見一次,每次見到都很開心。我的mentee在教學上非常成熟也很有創意,所以我們今年的重點放了更多在討論從疫情到後疫情,教學心情上面的調適。會後mentee跟我說她覺得跟我談話特別安心,我的mentorship style非常人性化。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一方面,我這個TMT的課程前面三週都在談listening、caring、relationship,好像真的派上用場;另一方面,我上週的作業有一份留言也被用了一樣的關鍵詞,caring and humanity。好吧,那就當作是我真的有在學以致用好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第二週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在幹嘛,第三週的內容相對就顯得清楚明瞭多了。第三週的課程強調的是當mentee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措施?是直接給予反饋?還是讓mentee去思考解套?這個問題課程並沒有提供我們太多的答案,可能是講員以身作則要我們自己去思考解套XDDD。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去聽mentee的困難,課程倒是提供了兩種滿實用的工具。

一為cycle of inquiry,其實跟前兩週所學的重點差不多,關鍵在於「聽」,聽懂、問更多的問題來幫助我們聽懂、提供一些方案、反思。

另一個工具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去了解feedback trigger。其實要給反饋大家都會給反饋,可是為什麼多數的人只喜歡聽好話?那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落入反饋的三種情緒陷阱:第一種trigger是面對不實的反饋,我們會認為「這些反饋都在亂說」、「我沒有這樣」,第二種trigger是針對給我們反饋的人是誰,如果我們信任對方,那多半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我們不信任對方,或是還沒有建立起一個信任機制,那麼對方給的反饋不管是什麼,我們都會不以為然或是感到憤怒,第三種trigger是對自己的全盤否認,因為一個小小的反饋就覺得自己一無長處。了解這三種trigger以後,我覺得不管是對我在接受別人給我的反饋或是給別人反饋,都能更就事論事,更周到。

第三週的作業也是情境題,我們必須面對三種不同的情境給予回應。至於是要運用cycle of inquiry 還是要運用給反饋,這就見仁見智,多半情況下其實兩種是參雜在一起的。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個情境,當對方跟你見面開一對一的會時,他說「我真的待不下去了,學校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我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今天是我兒的生日,可是我卻連禮物都還沒時間去準備。我根本不知道能不能開這個會!」我的回答是「那不然,我們今天先不要開會,你去喝杯咖啡,早點回家給兒子準備禮物,我們可以這週晚點再找時間來開會談談學校的工作,好嗎?」我看了很多老師的答案也都很優秀,可是他們都沒有要放人走的意思XDDD,害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太放縱了,哈!是說,話都已經講成這樣了,會還能怎麼開?

第三週的課程整體說來,還滿有趣的!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T課程的第二週,延續著第一週的話題,還是環繞在怎麼建立一個很正面、健康的mentoring關係,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上個星期上課比較晃神,其實上完一個星期,我有點不知道這週的重點是什麼...

我們的關鍵問題是,一個良好的mentorship會有哪些要素。講員提到了要有一個很健康、彼此信任的mentorship,我們的溝通就應該需要做到supporting transparency和deep listening(這不就第一週學的嗎?不太確定是不是要再強化一次這個“聽”的重要性),之後我們也討論了Humble Inquiry,但是我覺得這裏不是做得很清楚,我能理解什麼是Humble Inquiry卻不太確定什麼樣的問題會是好的問題,我們最後做的practice conversation,我也覺得我在亂做XDD。

下一個module我們要談的是怎麼給mentee相對應的課題與挑戰,我覺得這是我滿需要的技能,我一直是一個很會支持別人的人,可是一個盡責的mentor不但是能做個支撐者,也要適時地提出適當的挑戰,這點我在幾個我超愛的mentor身上,像是任老師、Azama先生、Laura Terrill都看得到,但是很明顯地,我自己在這方面還需要再學習!

敬請期待我的第三週心得報告!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月的時候,上了哈大的AIT(Articulate the Intangibles of Teaching),認識了很多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優秀老師,意猶未盡的,沒想到,很快地哈大竟然就又推出了另一門課,而且還預告後續還有兩門課,全數四門,上完可以拿到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ertificate。我這個很愛收集certificate的症頭顯然還很嚴重,一聽到是這樣,馬上又厚著臉皮跟學校要經費去上課了。這個星期ILC系列的第二門課終於開課,TMT指的是Teachers Mentoring Teachers: Practices for Powerful Communities,當然除了收集證照的私心以外,於公也是因為我今年在ACTFL裡面做mentor(而且今年又是跟去年的Huo老師分在一塊兒,非常開心!),好好學以致用也是我的期待。

TMT第一週課名是Identify your Mentor Self,我們先從回顧自己的mentorship sotry開始,然後要寫出自己的ToA(Theory of Action),我在教學上一直很感恩一路走來碰過那麼多的恩師,給我那麼多的指導,華研的金金老師、葉老師、信老師、鄧老師、我的實習老師陳夜寧老師、我在寫論文的時候大方出借課堂讓我去觀察學生一學期的楊老師、帶領我走向語言評量的任老師,還有我在各個短暫工作坊中遇到卻帶給我長遠影響的羅雲老師和其他語種的老師們Laura Terrill、Azama先生、Antoniela等等,當然,還有我現在這個學校對我影響最大的前校長跟我最愛的老闆(怎麼突然變成在寫論文謝辭!?😅),總之有太多人要感謝,突然要我選一個寫,我真的煞費腦筋,後來終於寫完了,我恍然大悟地發現,這些老師們之所以一直深深停留在我的腦海中,都是因為他們不但學有專精,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待人處事,本身就是一種典範。於是我的第一次ToA是「倘若我們想將mentorship發揮到最大效,那麼我們應該要同時著重職業與個人的成長」。

這一週的課繼續進行,我們看了幾位teacher mentors的訪談,在與大家的討論之中,我們的ToA也持續在改變,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去年犯下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急著想幫忙解決所有疑難雜症,可能也是第一年做mentor,我想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所以覺得好像沒有回答哪個問題就很弱,可是真的不應該是這樣,反而我最要學習的功課是好好去「聽」,結果回到了聖經「快快地聽,不急於發言,不急於動怒」。確實是這樣,我都沒有好好聽清楚我的mentee所在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定,然後我就急著忙下指導棋,回想起去年的經驗,原來真的稱不上是一個好的mentorship,倒像是在打地鼠。

第一週的最末我們要寫下我們本週學到的mentoring move,然後回到ToA的核心,帶回去應用、觀察、調整,我的move就是好好去聽。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週的Read On進入同步,第三週從第一天開始以後,我就開始對時間無感了,一天接著一天的任務接踵而來。每天早上會有30分鐘的小專題,星期一是由超棒的羅雲老師先開場,介紹我們在喚起語法點的意識以後,怎麼再透過引導讓學生把語法點跟閱讀文本做結合,每天的小專題結束以後,大學組、高中組就各自帶開去完成我們的final project,每天下午最後也會有30分鐘到一個小時,大家再會合一下看看各組各自進度。

今年高中組的final project,是重修2013年的版本,我和Xu老師一起負責徵友啟事的設計,前前後後的一週中,我們總共要報告兩次,一次是重點精華,一次是最後一天的完整課件介紹,我一開始沒有聽清楚,以為星期三的報告做完就好了,怎知星期四突然發現原來星期五還要做一個更長的報告,只好卯起來再繼續做。我自己覺得兩個最大的收穫是在做報告的同時有機會去應用我們在前兩週module學到的技巧,第二個收穫就是一口氣看到了好多大學組老師的設計,百花齊放(而且裡面有一半都是學姊^^)。高中組的project因為是重新改版,任務比較集中,大家就是一起把這件事做好,而大學組則是讓每位老師選一個單元來介紹他們怎麼融入閱讀技巧,相對多元。

時間真的過得非常快,每天都有很多讓我“大開眼界”的moment...覺得有點可惜跟大學組老師的互動機會不多,跟高中組其他老師的互動機會也不多,因為每天都在忙著做報告XDDD,我想這可能也是線上培訓的一些些遺憾。撇開這忙碌的第三週不說(因為這星期真的過得有點沒日沒夜,現下無法好好紀錄心得),前面兩週的學習還是很棒很值得推薦,從低階閱讀力到高階閱讀力,還有各種以研究為基礎的best practice,感覺回到學校以後,又有新的project可以做!

三個星期的Read On,我覺得羅老師每次的分享都是一記提醒:我們真的需要把閱讀技巧有系統地教給學生,在教學中也要時時評估教學時間的分配,什麼值得在課堂上做,什麼其實可以回家做,什麼地方要小題大作,什麼地方不應該糾結。羅老師自己作為一個漢語學習者,給我們的每個提醒都好有說服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前部署的關係,Read On的第二週該看的modules我上一週已經看了,所以就顯得比較輕鬆,最後剩一個module談的是Backward Design,雖然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項目把導向設計跟閱讀活動結合,對我來說還是很精巧的一個設計。習慣上對話課做活動帶討論,在閱讀上總是覺得好像缺了一腳,這一次能夠完整地看到怎麼從去設計閱讀方面的教學目標、可以在課堂上加入哪些活動提升學習者的閱讀技巧,我覺得都是很好的訓練,在我的教學環是一個很好的補強。

我在反思作業中也提到,我覺得Read On的訓練就像是幫我拼拼圖一樣,過去那麼多年的教學累積,在閱讀方面可能東一塊、西一塊,零零散散湊不好,可是module C跟D從critical thinking的角度思考,由低階到高階,具體的操作方式,大量的閱讀活動,不單單是幫我找到了遺失的拼圖片,更是幫我找到了整幅畫面,讓我可以有跡可循地把這一片片拼圖完整地拼出來。這一週的培訓,還是要特別感謝的就是Dr. Ross的每一份反饋,針對我所有的好奇、疑問,老師都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也要感謝Sara老師跟雪峰老師的支持,本來我是稍稍微擔心下週要做的project,可是現在也越來越有sense了,期待下週的同步培訓還有跟其他老師們合作出的最後教案!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期進修的超猛項目UVA這週終於劃下句點,老師的安排像爬山,最累攻頂排在第二週,這週要下山回家了,跟上週的強度比起來,不管是工作還是功課量都顯得輕鬆多了(也有可能耿老師、蔡老師繼續替大家請命,所以reflection也少寫了幾篇,哈!)。

延續著上週留下的作業伏筆,這星期的第一天就從點評我們上週的peer teaching開始,培訓進入第三週,可以看到每位老師都越來越進入狀況,不論是課程設計或是點評或是教學語言,都跟第一週比較放飛自我百花齊放式的迷你試教有所不同了。點評的時候,幾位老師都點到了我的scaffolding技巧,在下午的時候,講員還特地放了我的試教部分給大家演示一下提問技巧。不好意思之餘,我也想起了過去受過的種種訓練,北京的觀摩、陳夜寧老師在實習課的指導、ICLP蔣老師、劉咪咪老師還有多位老師的教導,十多年前那些手把手的細節原來已經沈澱在教學之中。其實這次參加UVA做試教錄影,雖然覺得心累,但是也很有好處,這麼多年,來看我上課的人在教學互動、活動設計、用目標語教學這些方面都給了好評,唯獨一樣「課室語言」沒有人能幫我點評,因為看課的老師都不會中文,沒有人能告訴我,我是不是說了廢話?我是不是沒有糾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我自己也有點自我懷疑,我,做得還OK嗎?很高興地,這一次次的試教中,好像還有點點寶刀未老的感結...哇哈!

第二週的試教作業送出去以後,心裡就覺得輕鬆了,因為第三週我就做個幕後藏鏡人即可,第二天我們花一整天時間把我們的第三課教案做出來,我們的第三課安排的是上海迪士尼,我當初真的一點想法都沒有,怎麼教啊?這是。但是第三天跟同組老師還有蔡老師一整天的腦力激盪以後,呈現出來的作品是三個課件中我自己最喜歡的,秋季開學以後要交的錄影作業,我大概也會選這一課來做。星期三的課程也排得很輕鬆,先是把第三課試教錄出來,下午再去看其他組的教學帶紀錄點評,星期四針對前一天的錄影做完最後一輪點評以後,基本上大家在這個項目裡最主要的任務就算達成了,其實不只是我們這一組,每一組的第三課課件都比之前做得又更精緻。下午是分享時間,我其實有點不好意思,但我們這組剛好蔣老師分享了克里夫蘭電影節的一些短片資源,我就順水推舟地又把我那ADDNA口語結合短片的訓練活動又在舊酒新瓶地賣了一次。就這樣,結束了非常繁忙的三週訓練課程。

昨天星期五是我們的結業式,許多老師都表示自己心頭空蕩蕩,我好像沒有什麼時間空蕩,因為另一個項目Read On下週也要開始同步了。這三週的培訓當然收穫很大,我在結業式的分享之中提了作為老師,不僅僅是不進則退,更是不合作則退,閉門造車是會讓我們的教學停滯的,這次在跟同組老師合作和觀摩其他組的教學中,我真的發現了很多自己不會想到的橋段。另外,我也很高興在authentic setting上面得到了實作的機會跟訓練,如果沒有參加,在我的教學中就會缺失掉這一塊。曾老師說今年的項目跟往年都不一樣,老師把以前做過的內容都砍了,今年重點放在設計,上一回參加過的梁老師也說她覺得今年學到的更多,因為之前的訓練比較像是怎麼教,而沒有涉及到怎麼設計出這樣好的教案。我聽完以後很高興參加的時間點是對的,感謝主,總在我最需要的時間點給我最需要的學習跟裝備。❤️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篇提到暑期進修爆表,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另一個項目也開始啦啦啦啦~當時我真的搞不清楚狀況,覺得反正兩個項目同步的時間錯開,我高估自己覺得做得來一次報了兩個,結果差不多真的是要爆了。這一週是第二個項目的第一週,雖然基本上是非同步的學習,但是星期一那天的開幕式差點撞期,害我緊張個半天,還好後來OK過關,感謝主!

我參加的另一個項目是由Dr. Ross帶領,主要針對的是閱讀教學,我自己覺得是我在教學中最弱的一環,閱讀教學一直不是我的強項,我們學校出來的學生說是很能說,可是閱讀表現沒有跟上他們的說總讓我有點遺憾,所以希望能夠在這個項目裡面也好好學習。可能是因應後疫情的關係,這兩個項目今年都選擇了首次全面網課的模式,雖然這個星期是非同步學習,可是我覺得也是大開眼界。我們在這週跟下週都要看很多項目裡面準備好的tutorial,每週大概會有兩次的線上討論會,非常非常感謝我們這組的趙老師、雪峰老師體諒我這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學生,發現我竟然同時參加兩個全美最強星談以後,很體貼地在時間上給我多一點彈性,讓我也可以有跟他們單獨office hour的時間把小組會我沒聽到的部分再說給我聽。感謝主,我真的好幸運,這麼瘋狂的暑期進修碰到的都是超優質、超溫暖的老師!

說回tutorial,我整個大愛。總共有五個部分,Module A是項目簡介,Module B直接把跟閱讀最相關的研究結果整理出來,而且,還告訴我們這個研究跟我的課室教學可以怎麼連結!ModuleB一開始提出好多的問題,我都回答不出來,因為我從來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去反思,閱讀教學,我是怎麼想的、我是怎麼做的、我為什麼那樣做。看完B我才發現好多觀念我其實沒有跟進,我們給學生做的實在不夠。Module C跟D則是針對閱讀lower level skill(字、詞、句)跟higher level skill(閱讀文意)的訓練。

幾個根本性的觀念回去一定要落實的是

1. 每個Level的閱讀發展目標一定要設立出來
2. CFL研究指出,一篇文如果能認得95%的漢字,大概可以正確理解70%的文意;如果能認90%的漢字,理解程度會降至58%。所以在選擇authentic material的時候,改或不改,一定要斟酌,要考量閱讀目標。
3. automaticity是速度跟正確性的結合,需要大量、不停的練習,只有把lower level 的基礎幫助學生達到基層的automaticity才能減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負擔。

在看這些module的同時,我才發現在閱讀教學上,好多該做的事我都沒做好。所以整個好學生病發揮,每個reflection我都卯起來問、卯起來寫,然後羅老師整個人超好的每篇反思都給我很認真的反饋,團隊老師也是篇篇答覆,暑期進修 week 2雖然整體性爆炸,但是覺得又溫暖又感動又有好多可以努力的方向!(咦?上篇說好的Less is More呢?)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期進修的第二週達到一個爆表程度,我上次有類似這麼爆表的經驗大概是差不多十五年前的普北觀摩,那次只是觀摩就已經見識到高強度項目的威力,不只是學生,老師更是被訓練到像是脫了一層皮一般,不過,當時畢竟只是觀摩。說到普北,雖然已經十多年過去,還是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像是被周老師問要不要就乾脆留下來在項目教一教XD。

第二週之所以爆表,最大的原因是項目從第一週的非同步轉為同步,每天西岸時間六點半就開始進入作戰狀態,受訓每天大概都分為上下半場,第一天上半場,氣場跟正能量都滿點的曾老師給我們做一個也是氣場滿點的開幕式,然後就正式開始我們的同步線上培訓了。下午則是由團隊老師們帶著大家看教學帶試著做點評,我很喜歡點評的這個訓練,老師一步步地梳理,提點大家的看帶子的時候到底應該看的是什麼、點評要點的是什麼,然後我們就開始進入小組討論,從大學老師到中學老師都有很多的意見交流。第二天同樣早上培訓,下午則是讓我們看第一週交出去的試教錄影,也是要寫點評,有了前一天的訓練,第二天寫點評大家也比較得心應手,這兩天時間上都還算應付得來。

我在作業寫的reflection寫了一大堆學到的東西,但是其實我最應該好好學習的落實經典名句 Less is More,所以這裡我只選兩點寫:

1. authenticity - 不是只是素材,連同setting跟task都應該要有authenticity。
2. input/ output比例以及mechanical(念句子過發音)/ meaningful(答案可預期)/ communicative(答案不可預期) drill的比例。

第三天進行一整天的點評,我們的項目十二個同學,交叉分配,這樣一輪聽完,像蔣老師說的一樣,好像已經內化了。我很感激大家點評我上週教學帶的美言謬讚,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可以再改進的地方,好比怎麼去創造一個authentic setting把這些小活動串起。第三天其實相當疲憊,除了一整天的訓練,中間休息時間因為有項目委員來旁聽訪問也跟著縮短,有點好笑又有點幸運的是我們這組分到的老師是Helena,她的書人人手上都有,訪問到最後突然變成請老師幫大家簽名XDDD,本來以為聽了一天的點評已經可以下課了,沒想到,隔天需要教我們第一個課程教案,我們這組的老師又開始卯起來上工,星期四趕在報告前一秒終於做好了,下半場則得要把PPT整理出來,趕在晚上期限之前交出去,昏昏沈沈結束我們第四天,然後星期五,則又是馬不停蹄,開始準備第二課教案,本來還須要錄影,但是因為大家做不太出來,老師很好心地讓我們延到今天再錄,我昨天從早上六點起床,然後開始跟我們小組meet,我離開電腦桌的時候好像是晚上九點。今天一早高老師跟大家介紹怎麼提升自己的科技思考以後,我們就開始錄影了。這一輪的錄影不像上次各自錄各自的20分鐘教學,百花齊放,這次的錄影是大家一起做好的教案,錄影的人有責任要好好把大家的巧思給演示出來,這個星期有一輪,下個星期也有一輪,我不想壓力山大,趕快自願舉手報名我要錄這輪,今早結束錄像,雖然錄完以後又發生我錄的東西都不見的鬧劇,但同組的翁老師相當罩地幫我備錄了,結束以後我整個心花怒放,跳著去吃狀元樓。

現在回頭看這兩週,我覺得我們自己就是在走一個任務教學,最終任務是要能設計出一個任務型單元(好饒舌的一句話),第一週是pretask的鋪墊,我們的第一個教學帶就是比較即時性地一次呈現,老師沒有給我們過多的指導,讓我們自由發揮,我覺得也是一種pretask中的呈現,到了第二週我們在各種小任務中把任務教學的原則內化,希望能夠運用在我們的教案跟第二、第三輪的教學示範帶中,而這所有的過程都是以我們學習者為中心,讓我們自己去設計。

我當初報名的目標之一是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盲點,我們還在第二週,曾老師就已經幫我進入解盲階段了。另外,這個星期最最要感謝的人還有蔡老師,作為我們這組的mentor,老師真的很耐心又很能突破盲腸。在進項目之前,我已經聽過蔡老師幾次分享,每次超專業的分享我都很欣賞,可是這一次這麼近距離地相處,就覺得老師真的人美心善!在引導大家的時候不忙不亂、輕聲細語然後又總是一針見血,還會不時替大家請命要求延期XDDD,anyway,我覺得真的非常幸運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這個項目學習!

 

眼皮半沉、拉拉雜雜寫了一堆,實在太累,可是現在不趕快記下,我怕我之後就記不得細節了,今天的學無止境只能先這樣將就將就。第三週也要繼續努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回台,我於是報了暑假才能參加到的星談,這個項目耳聞已久,因為一次只收十二人,入門門檻很高,而且項目負責人又是二語教學習得領域的交椅曾老師,所以當老師來電告訴我我被錄取的時候,真的很興奮,感謝主,總在教師這條路上,不停替我裝備。

從三、四月確認錄取以後,之後的預備工夫也可以看出老師以及團隊在辦這個項目的細心與縝密,因為是線上培訓,彼此的互動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不但是有熱情活潑的耿老師按時寄發項目通知,設群組關心大家,更誇張的是項目還替大家準備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與肉體食糧,一箱接一箱的驚喜,還沒開課就已經把我們給餵得飽飽。之後也安排了社交互動的時間,讓我們能先熟悉上課的同學以及項目團隊的老師,以致於第一週線上見面的時候,感覺其實已經認識大家了。

第一週的非同步培訓到此刻算是劃下句點,這一週滿滿的學習,從教學的黃金三原則:導向設計、學習者為中心、使用目標語,一直講到實用的線上教學的科技工具。每天都是含金量超高地在不同的學習、反思、交作業中度過,雖然這週是非同步,但是老師也還是安排了兩次線上學習,確認我們非同步的自學理解。兄姊們也都知道我這個人向來有好學生病,所以作業我也抱持著做好做滿的心情都按時繳交了,結果星期五在蔡老師的提醒下,我們才想起,啊,還有試教。於是本來以為週末可以休息的本組,又繼續馬不停蹄地準備,終於趕在最後期限前交卷了。很久沒有做試教,一下子要錄影,還是有點點忐忑,我覺得錄影來檢視自己的教學非常非常有必要,之前在AIT的PD也是這麼說的,只有定期錄影、定期觀察、定期反思,才可能找得到自己教學的盲點。

接下來兩週是密集的同步課程,很幸運地能參加這麼嚴謹的進修項目,有很認真的團隊跟很多優秀的老師同學,得要好好繼續來努力才行。

也感謝陪伴我的綠植,這兩個星期欣欣向榮,讓我發現新的生活樂趣,也讓我找到我的綠手指!🌳🌳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了親愛的網友,鄭重聲明一下,是中文教師,不是中醫師啦。研討會這個週末進入下半場,場次沒有上週多,可是也是場場精彩,而且這半場...我也要上台揮棒 ^^ "。

昨天先是聽了幾位資深老師談線上教學的挑戰與新契機,我覺得其中梁老師指出她對於評量的重新再思考最打動我,疫情前我們也說評量是學習的一部分,但是疫情把大家推向最前端,每個老師面對評量考試都必須重新改變思路跟做法,梁老師的分享帶給我們很多新的想法。第二場我聽了華裔班的寫作教學,雖然我們學校沒有華裔班,但是畢竟也曾經在中文學校待過很長一段時間,現在也被任命董事,還是需要時時關注大家對華裔或是繼承語教學的最新作法。很高興看到季老師,她的發表還是那麼紮實、句句中地。

今天一大早先是聽了電影小組的報告,七點真的好早,我設了鬧鐘還是遲到了十分鐘!小組的報告也超級精彩,從商業中文的電影討論到中、低年級的電影課,我自己也從中有些新想法,期待明年順利教到十一級,這樣這次學到的內容都可以派上用場。接著是曾老師的報告,介紹弗大的培訓項目還有這十多年的培訓成果跟研究,今年培訓的名額已滿,每個在場的聽眾聽完應該都馬上記筆記,提醒自己明年動作要快吧。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回台灣,所以我一聽說今年開放的時候搶著就報名了,結果這麼萬中選一的項目,沒想到竟然申請到了,感謝主!真的好期待!暑假上完課,一定再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然後下午就是輪我上場了,其實本來我沒有報名,疫情讓研討會的流程也發生了變動,先是去年的會被推緩到今年,然後今年除了可以投圓桌以外,並不接受其他的稿。結果,又沒想到,有天學弟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參加圓桌,他們本來的桌咖缺了一腳,我就這麼接下了救火一角。有趣的是,其他報告的隊友都是所上的學弟妹,所以合作起來也相當有默契、相當愉快。我借花獻佛地把幾個在疫情後才開始的嘗試分享給大家,希望拋磚引玉,感謝幾位老師留言鼓勵。我也會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期盼自己也能在這個領域對其他老師有點點的貢獻。❤️

今年的中師研討會順利劃下句點,期待下次跟大家能夠現場見!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週末參加了全美中師研討會,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停擺一年,所以今年的研討會整個辦好辦滿,搞兩個星期,不過,這個週末雖然只是上半場而已,卻已經收穫滿滿了!

我發現這次的研討會有很多是這一年來已經在各小組分享過的,所以上半場我選了好幾個自己還沒聽過且不太擅長的領域,好比閱讀或者(因應明年可能的班級變換而來的)一些中高級課程安排的做法,也因此聽到好幾場羅老師星談項目的分享,羅老師團隊的分享都很精彩,也引人深思自己在閱讀教學上還可以再加強的部分,另外上半場我個人覺得最精華的精華是方才結束的圓桌論壇,大會請來好幾位大師談對於漢字教學的看法,台下也有不少老師積極分享,真的聽得讓人覺得好不過癮!

儲老師和何老師的主張都是電書/ 電寫為主、手寫為輔,我原先有點期待兩位老師就大膽給我們建議讓我們把漢字給丟了,可是兩位老師並沒有這樣的意思,兩位老師都還是肯定漢字書寫的必要,何老師有一張slide分享了他們項目的評估做法,還是有聽(手)寫的部分,可見並不是要讓手寫消失,只能說,以溝通、交際的目的來說,打字應該要使用得更多。靳老師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漢字系統與閱讀之間的關係,提出漢字的閱讀過程不是只有top down,也有bottom up的部分,學生應該要積累常用的部件,此外靳老師在分享末尾聽出的研究方向我覺得是解決漢字教學的當務之急,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討論手寫、打字與其他技能的相關性,只有架設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測試、K-16的對接問題,張老師也是實證研究,但那個部分我剛好家裡來客人,消音一會兒。劉老師、梁老師則是比較支持手寫重要性的。孫老師則是用項目分班考試直接點出漢字手寫不手寫在今日會引發出來的問題,好比學生的聽、讀、說都已經達到中級,但是沒法手寫漢字,那麼分班該從何分起,孫老師在漢字書寫上的解決之道也是積累,以少成多,兩年積累到1000字。而另一位何老師提出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需要手寫就手寫、需要打字就打字,得到很多共鳴,可是還是回到了考試測評的癥結,考還是不考呢?學生在中小學學了七年的中文,但是因為學校老師不教漢字讓他到了大學以後又重新分配到中文一,最後學生選擇退選不學,這是誰該負的責任呢?當然,也有像高老師那樣主張不需要再手寫的看法,儘管高老師以學習者+老師的身份也提出了很有力道的說詞,但我感覺普遍上多數老師們在這次的圓桌論壇中,並沒有全棄的意思,而且關於手寫的漢字教學,是怎麼個教法,整字、整詞還是部件,這個倒又有不同說法。

以上是我聽完以後個人的理解,如果理解錯誤完全是我個人問題。漢字教學真的是一個大話題,現場的前輩們分享完以後都還會發生彼此誤會的部分。我從踏入華語教學以來,面對漢字也有好多回的正反不一的看法轉折。我記得以前觀摩的時候,聽過周老師一句名言,意思是不要讓漢字拖累學生,就實用性或是交際功能角度來說,我確實也覺得手寫好像真的沒有太大必要,因為像男人他過去一個月來,我好像沒見過他拿筆,說實在話,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九成五都是用電腦了,我們真要讓學生繼續學寫漢字嗎?寫給誰看呢?對於那些寫不下來、學不下來的學生,漢字是負擔,但是是一個必要的負擔嗎?但就在我抱持著這樣的理念接下一個從來不要求寫字的班級時,我的這個看法就變了。我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前衛,我沒辦法完全棄寫,其一當然也是因為我知道很多大學的分班考試手寫是躲不掉的,其二是因為當時我發現我自己並不知道要怎麼接那個班 - 學生學了一年可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麼給學生考試。所以,我後來的做法也是各半,學生做報告、寫文章的時候以打字進行,因為我想看到的是他們的寫作水平,不是漢字書寫力,而日常作業或是小考則還是要求手寫,保持對手寫漢字的熟悉度同時也是基於一些關於漢字手寫與閱讀的相關研究。這對於我的中文一來說,難度高份量也重,但這些學生最終也都能維持住水平也不錯。我本來有點點希望今天聽完演講以後,我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心安的,就把漢字給丟了的說法,但是顯然,這不是今天聽到的結論。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討論,但是非常精彩。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年的科技工作坊也落幕了,在史大修習第六年了,今年的感覺特別不一樣,不知道是因為我自己真的對科技不是太有興趣呢?還是因為上課都是遠距的關係,沒有辦法跟“同學”有深刻的互動,感覺這一年的課結束地有點太快。

以往第五堂課都是會有SIG分享,今年也取消了,只有StrandD的同學做十分鐘的Panel短講,也因此,本來每個Strand的分享會就提前到早上進行了。我覺得我們這組的講員很有心,順應遠距,所有的發表,集結在Google Slide上面,又同時開放Jamboard讓同學可以留言點評提問。今年的研修我沒申請學分,又因為三月太多報告,我有點分心,所以我的期末作業就盡量弄得簡單,選了Blooket和Wheel of the name分享怎麼在下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開心地離開。其他同學大部分分享的是他們如何應用這一次學到的工具,最受歡迎的應該是Story Jumper跟Flipgrid,也有少數同學分享一些講員沒有介紹到的工具,像是Kami、Loom等等的。

參加科技工具的工作坊是我對自己的挑戰,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這方面下的工夫最少,很高興能夠面對自己的短處,也真的學到了幾個聽過但不曾用過的工具,像是Edji、Edpuzzle跟Padlet,也在一些已經開發過的工具像是Jamboard和Flipgrid上又探索出新的方向。

每到這第五堂課,其實也就意味著暑假就在不遠處了。與各位老師先進們一起高呼,加油!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六週的學習真的是太棒太值得,心得滿載!最後這週,我們又回到了起點,教授要我們重新回顧過去這一個半月的學習,思考最具有啟發性的部分,在萬般糾結下(因為每一週我都學好學滿),我選了第一週的課程,結果PO出去以後,我發現大家都作弊全都選!雖然每一週的課程都超精實,作業也不少,要錄音、要寫反思、要給反饋,但是真的很高興自己參加了這門課。AIT最終章,讓我來做個總回顧:

1. 課程層層架構
從核心價值談起一路談到學生,井井有序的課程讓人覺得非常充實。第一週我們談mission,說來慚愧,教書這十五載還真的沒有寫過什麼mission,頂多就是cover letter寫一下自己的教學理念,也並不怎麼認真,這是頭一回仔細地思考作為一個語言老師我的教學理念是什麼,光光是這一個半月,我就來來回回修了三次。很多一起上課的老師也都表示,他們上次寫已經是上個世紀找工作那時寫的了,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要常常回顧,教學理念這件事不應該一次訂終身,隨著時間變換、環境變換、心境變換,我們也應該時常審視自己的理念。第二週談的是vision,mission聽起來是抽象的,但是vision就真的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個老師都投入心力設計自己的framework。第三週跟第四週的課程談的是教學現場,從routine談到我們的instrutional base,這兩週的學習雖然跟我之前在DI的學習重合性相當高但是教授又讓我們跟第二週的framework結合在一起討論,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溫故知新,很多與會的老師都覺得Dr. Bondie的CARS非常有用,覺得自己很幸運,三年前就已經學了一手,不過這次上課,有一位很資深的老師又幫這個CARS frame再加了Care,我覺得也很酷。第五週,談的是分析學生作品,其實在學校的評量肥肉裡面,我們也是經常在分析學生作品,但是這次教授用了一個我沒有聽過的Protocol,而且逼得我得去找同事一起進行,還是有一些新的收穫。最後這週的總結報告,每個人也是都寫好寫滿,但我很喜歡教授出的最後一份作業,我們已經學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但是那些沒談到的disconnection或是challenge呢,教授讓我們每個人拋出自己的問題,再撈一回大家的集思廣益。

2. 同學超級有料
我真的好喜歡這次上課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各個學科、各個年級、各個學校設定,但是重點是,每個人都願意分享。大家在課程裡面都願意實話實說,而且彼此鼓勵,常常都說要建立一個社群氣氛不是很容易,但是這門課的每個老師就自然而然有這樣的魅力,能鼓勵人又能丟出一些建設性的反饋或是拋出一些經典問題,除了精實的課程以外,我覺得這門課最大的價值是這些參與的老師們的貢獻。難怪,教授在第一週的時候就說了,這個課最終最重要的是大家的collective wisdom。在一次次跟老師們的互動中,我也記住了幾個名字,也被幾位老師記住了,就跟當年上DI的課一樣,大家山高水長,都是喜愛學習願意自我精進的老師,將來說不準在哪個PD還會再相逢的!

進入美國的中小學領域第六年,開始嘗試一些不同的角色,可是要幫助別人之前,自己得先把實力給準備好,這門課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各方各面,都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instructional leader。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的好快喔,第五週已經要結束了。這一週,我們談的是檢視學生的作品。教授要我們怎麼運用簡單的步驟來重新看學生作品,其實在看的過程中,不是要看學生的表現,看的更是學生的成果是不是符合了我們當初的mission statement、vision framework跟教學期望。除了自我的反思以外,還要找同事一起來參與這樣的過程(只給我們四十八小時...衷心感謝我同事願意配合幫我做作業!)。我覺得這個過程其實很有趣,看到了自己沒看到的,也試著克服不願意去拜託別人的個性,也從同事那裡得到了一些反饋。然後一石二鳥的是,順便把之後跟其他人一起合作的圓桌會議要報告的部分給cover了,耶!為了圓桌會議,我之前還做惡夢。

在同學互評的過程中,我竟然得到了一位同學的高度肯定,這位同學是東岸一所高中的英語老師,每次互評的時候,他常常都會分到我交的視頻,本來覺得對他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這次表示他已經看過好幾支我的作業帶了,覺得我每次都能帶給他不同的思考,還要求要引用我的作業...讓人覺得感動,原來peer review大家是真的有在認真的!

 

週三開始要迎向這個課程的最後一週,滿心期待!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中,去年的外師研討會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成,今年的線上化,我當然就報名了,而且也做了報告(會前一直要我們用目標語,可是我發現來參加的老師好像大多不是華人...)。我的報告因為跟去年史大作的報告是一樣的,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今年選報的工作坊我覺得很精彩,今年我上了Azama老師還有他的團隊的課,討論「Grading」。我聽不同的講者談這個主題已經好幾次了,但是我覺得這場工作坊是講得最清楚的,第一位老師談的是目前大家在給成績這件事上碰到的難題,第二位老師接著引了一篇好文,讓大家思考可行的做法,最後一位老師分享他們所做的嘗試,把成績分成兩種,學習歷程是歷程,成績是成績。過去我在聽這個主題的時候,多數的講員只能點出我們的問題,好一點的可能可以討論到「可行」的做法,但沒有人能真的分享出一個實際的作法,可以解決:

- 我在Major Assessment底下拿了B+,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B+是什麼意思?我要怎麼進步?

- 老師說鼓勵我們犯錯,可是每次犯錯都會被扣分

- 我只是需要比別人再長一點的時間做到,可是之前那些我學習的歷程卻都要算分

我真心佩服他們做出來的成果。雖然每個學校的設定不同,沒有辦法照單全抄,但是概念卻是共通的,我們外語部在疫情前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是碰到疫情,project稍稍停擺,不過我覺得我們做的方向有點被LMS綁住了,工作坊分享的這種Learning Chart應該是更能幫助到學生。這個工作坊上得太開心了,感覺明年的評量肥肉又有新的想法了。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