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滿喜歡今年的工作坊的,尤其喜歡跟其他老師一起討論。今年的老師學員都是很資深的,其中有三位還是加州的優良教師,我恰恰好有幾次機會跟這些前輩先進同桌,所以參與了很有可看性的討論,覺得很興奮。

承接上一回討論的EQ,還有評分機制,今天開始這次工作坊的重頭戲IPA,這次先從interpretive做起,基本上interpretive是我認為最為困難的。講員早上帶的jigsaw活動,用在我現在中文學校的12年級班是可行的,用在我平常白天教的中學生身上是行不通的。下午我們則是看了有名的"Appendix D",我覺得中文無論如何還是頗為受限於文字,在閱讀上要做到Appendix D上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找所謂的Authentic material,我們也不像西語、法語,隨手可得infografic,所以難度不小,但是今天講員帶著我們走了一趟Appendix D上頭的不同活動設計,我覺得還是頗為受用,轉一轉還是有辦法用在中文身上,只不過是需要花不小的心思去設計就是。

最後的討論,大家已經逐步對於幾個評分的議題有了共識,例如toxic zero,retake policy,可是對於要百分百呈現一個accuracy的評分機制,大家還是頗為躊躇。

昨天我問了我可愛的M12學生,現在想想,這可能是我今年還繼續教他們的最大福利,十二年級的學生都大了,他們有思考力,看事情的角度有時候相當成熟,我很喜歡把生活周遭的事帶到班上跟他們討論,常常有許多意外的收穫。我也針對這次評量工作坊的議題跟學生討論,會不會因為作業不給分學生就不做作業,我覺得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工作坊的大家都卡在這,走不出去,我的學生也是。可是學生提出了兩點,我覺得對這個逐漸陷入僵局的話題尤其具有突破性。第一、大學的評分機制亦是如此。的確,我們想太多學生會不會因為作業不算分就不做作業,其實多數的大學教授也都不算作業成績,我今天在工作坊跟大家分享這點時,全場突然驚呼,我們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事情,都沒有想到這點。而第二點,學生提出的才是我覺得這整個機制讓人最為不安之處,所有的雞蛋通通放在一個籃子裡,會不會風險太高。講員藉此分享了機制的重要性,如果是問can-do,學生或許不會這麼緊張?

今天的裡心得是,我很高興自己現在敢用英文發表自己的想法,前幾天我也在我們部門裡分享了上回去FLANC研討會的收穫。我要繼續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