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學校各方各面都很不一樣,很不好意思去要預算來上課,但是真的要了,學校還是那麼地大發慈悲,全額贊助,真心感恩。自從上了哈大的差異化教學以後,他們就時不時地會寄新課程給我,去年我又陸陸續續上了QFT跟世界公民的課,真的不愧是美國名校,就是這種PD都做得有聲有色,沒一次讓我失望過,這次寄來的課程中,有一個課我很感興趣,叫做Articulating the Intangible of Teaching,要把教學中那些說不太清楚地、隱隱約約地,我們常說的my guts tell me,把它們全部說清楚,課程一共六週,我看到裡面有熟悉的Pro. Rhonda Bondie就馬上心動了,因為她也是當年教我們做差異化教學的老師,那門課至今還影響我。

我覺得哈大做這些線上PD真的都已經做成精了。每一週,課程都設計得滿滿。有影像、活動、討論、錄像分享、作業,所有該具備的元素一個不少。我們的第一週這星期開始,我覺得來上課的人好像都跟我一樣在教書上面是個熱血派,討論版整個熱鬧滾滾,非常踴躍。第一週,直搗黃龍,先要從我們的Purpose講起,講員透過三次追問,「Why are you here?」,直逼我們面對我們內心裡最真實的那個部分,課程上也會放一些老師在實體課做workshop時的錄像,真的,看了會有點想哭...我一開始的時候,有點怕寫這種purpose mission statement,但是受過世界公民課的elevator pitch以後,好像臉皮也可以變很厚了。

以為也寫完了自己的mission以後就了事了,結果第二個功課又再逼我落淚。這次要談的是一個失敗的經驗,我一開始還想很久,覺得教書生涯每天每天都充滿了感恩,想不太起來有什麼這方面的經驗,可是不寫就交不出作業,我只好很努力地想,結果後來發現真的是因為自己很容易失憶、凡事只願記好不記壞的關係,其實我也有過(滿多)失敗的經驗,哈,我想起上一個學校(只是上一個學校離開也沒多久的事,但我也可以差點忘了,為了這樣記憶力差而活得挺快樂的自己而感恩),那一年我趾高氣昂自己編寫教材,換了課綱,結果得罪不願意換教材的老師。讓我覺得那年是個失敗的經驗是因為,我覺得我沒有溝通好,不僅是不願意換教材的老師,就是一起配搭的老師可能也不明白我為什麼想改教材,連帶地他們班的家長可能也不解為什麼課程要換,導致於兩個班不能很同步。我改換課程內容,因為我希望能設計出學生喜歡的、他們能夠連結的內容,因為只有這樣,學習一個語言才有意義,只是背生詞寫生字這樣的事情,不需要來學校做。可是,我當時沒有把話說清楚。

回到哈大,真的是一個揭開創傷的作業,回顧就已經讓人心煩了,教授還要繼續問下去,「當時做了什麼回應?你的目的達到了嗎?」。當時,我意氣風發,覺得別人都不懂,所以我行我素地照我的方式教了後來的每一年,每個班的學生都做了很多我覺得是語言課才應該做的事,他們後來有的實習去了中國,有的就直接雙修,我覺得那些影響力都發散到學生身上了,所以如果問我,我的目的達到了嗎?當我只定睛在學生身上,從這樣的角度去看,那我會問心無愧地說是達到了。但是,那是我上一個學校的事了,言下之意,我後來也選擇了離開,終究還是有點孤掌難鳴、曲高和寡的遺憾。也許我的使命、我的目標並沒有做得很圓滿,如果,我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看到我心中的那個使命、那個目標,我能夠更圓滑地去交融每個人心裡不同的使命、不同的目標,也許我也還是會離開,但會是一種放心安心可以脫手的離開吧。

教授在這個活動中,有一段影像,他提問「不同的聲音」。我覺得這一點也很重要也是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班有最理想的學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是理想學生,其他人的聲音,我們都聽到了嗎?在末尾,教授也說得很勵志,我們都有夢、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是,真實的世界是,有些環境我們不見得能掌控,有些難題我們不見得能解得完美,而怎麼樣在掌控不了的環境下,能夠對自己、對他人有更深一點的憐憫心,或許是一直都要思考的問題。比這更深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樣也能幫助其他人,對那些已經失去工作熱忱而厭世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回自己的初心,而對那些沈醉在美好的想像世界中的朋友,能幫助他們回頭看一看現實世界的侷限,這週心靈雞湯一整個喝飽喝滿,還沒結束,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