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時候,上了哈大的AIT(Articulate the Intangibles of Teaching),認識了很多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優秀老師,意猶未盡的,沒想到,很快地哈大竟然就又推出了另一門課,而且還預告後續還有兩門課,全數四門,上完可以拿到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ertificate。我這個很愛收集certificate的症頭顯然還很嚴重,一聽到是這樣,馬上又厚著臉皮跟學校要經費去上課了。這個星期ILC系列的第二門課終於開課,TMT指的是Teachers Mentoring Teachers: Practices for Powerful Communities,當然除了收集證照的私心以外,於公也是因為我今年在ACTFL裡面做mentor(而且今年又是跟去年的Huo老師分在一塊兒,非常開心!),好好學以致用也是我的期待。
TMT第一週課名是Identify your Mentor Self,我們先從回顧自己的mentorship sotry開始,然後要寫出自己的ToA(Theory of Action),我在教學上一直很感恩一路走來碰過那麼多的恩師,給我那麼多的指導,華研的金金老師、葉老師、信老師、鄧老師、我的實習老師陳夜寧老師、我在寫論文的時候大方出借課堂讓我去觀察學生一學期的楊老師、帶領我走向語言評量的任老師,還有我在各個短暫工作坊中遇到卻帶給我長遠影響的羅雲老師和其他語種的老師們Laura Terrill、Azama先生、Antoniela等等,當然,還有我現在這個學校對我影響最大的前校長跟我最愛的老闆(怎麼突然變成在寫論文謝辭!?😅),總之有太多人要感謝,突然要我選一個寫,我真的煞費腦筋,後來終於寫完了,我恍然大悟地發現,這些老師們之所以一直深深停留在我的腦海中,都是因為他們不但學有專精,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待人處事,本身就是一種典範。於是我的第一次ToA是「倘若我們想將mentorship發揮到最大效,那麼我們應該要同時著重職業與個人的成長」。
這一週的課繼續進行,我們看了幾位teacher mentors的訪談,在與大家的討論之中,我們的ToA也持續在改變,我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去年犯下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急著想幫忙解決所有疑難雜症,可能也是第一年做mentor,我想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所以覺得好像沒有回答哪個問題就很弱,可是真的不應該是這樣,反而我最要學習的功課是好好去「聽」,結果回到了聖經「快快地聽,不急於發言,不急於動怒」。確實是這樣,我都沒有好好聽清楚我的mentee所在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定,然後我就急著忙下指導棋,回想起去年的經驗,原來真的稱不上是一個好的mentorship,倒像是在打地鼠。
第一週的最末我們要寫下我們本週學到的mentoring move,然後回到ToA的核心,帶回去應用、觀察、調整,我的move就是好好去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