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歡的FB專頁上面看人推薦這本書,於是在封城前,我匆匆忙忙去學校圖書館把這本書帶回家,結果熟料的封校三週變成了一季,有點遺憾沒再多借一些書回家。
這本書算是一本相當特殊的自傳,有四十篇,每篇都是生命中的一個片段,以及作者對那個片段的印象以及反思。作者把這四十篇分成三部分,大致上可以算是在愛達荷的成長,到去楊百翰唸書的衝擊,和最後念博士以及與家庭之間的撕扯。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步調其實很緩慢,我很喜歡主角敘述的功力,主角帶你遠離塵囂走進一個非主流的成長環境,在父母親極端的思想灌輸下,他們一家視政府機構為邪惡組織,任何疾病都不去醫院,而且也拒絕上學,主角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每天跟著爸爸哥哥們做工。一直到有一天受到其中一位遠走他鄉去大學念書的哥哥的啟發,主角開始偷偷報名升學考試,竟然在這樣資源稀少的情況下,也進入了楊百翰。我本來是一天看一篇,想說這個春假漫長,就慢慢啃完,但是大概就是從進入第二章申請到楊百翰開始,劇情突然變得雲霄飛車非常緊張,結果兩天時間我就看完了,一邊落淚,一邊像是被重石壓制一樣讓人難以喘氣。
第二章,有很大一部分在著墨適應的困難,一個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的學生,直接進入大學,聽教授上課,對於「考試」一事,一點概念都沒有,再因家中在經濟上並沒有給予支援,每天瀕臨破產線,也讓作者無法專心學業,在這個部分,儘管已經披露出父親的幻想躁鬱症、大哥有暴力虐待傾向,但有幾處家人之間的描寫還是讓我落淚了。到了第三章,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沒有接受過k-12教育的作者其實是個學霸,一路打到英國劍橋又打回美國哈佛,可是她在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覺醒後,終於讓她與第一部分那個逆來順受、處處受家人安排的自己作出絕斷。
書中的最末尾,提出了自己這樣的轉變,來自於「教育」,這也是書名為什麼叫做Educated。書中提到的幾名角色,像是家中第一個去念書並且給她啟發的哥哥還有她在劍橋、哈佛唸書時的男友,似乎都有留下讀者評論。而其他人的書評中也是正正反反都有。可是我覺得這本書的本意並不是要我們去還一個公道評斷書裡的角色誰是誰非,也不是要我們著眼在作者怎麼在受暴力的成長過程中突破重圍變成資優生的故事,而是要告訴讀者「沒有誰可以去定義你,只有你自己能定義你自己」;而人是複雜的,有的時候,你的好意對他人來說可能是難以承受之惡。
是一本相當精彩的書,看完之後情緒很多,需要一點時間沈靜一下,台灣也出了,中文版叫「垃圾場的自學人生」,乍看書名或許會讓人不想帶回家?可是其實是一本會讓人深思的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