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週末參加了全美中師研討會,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停擺一年,所以今年的研討會整個辦好辦滿,搞兩個星期,不過,這個週末雖然只是上半場而已,卻已經收穫滿滿了!

我發現這次的研討會有很多是這一年來已經在各小組分享過的,所以上半場我選了好幾個自己還沒聽過且不太擅長的領域,好比閱讀或者(因應明年可能的班級變換而來的)一些中高級課程安排的做法,也因此聽到好幾場羅老師星談項目的分享,羅老師團隊的分享都很精彩,也引人深思自己在閱讀教學上還可以再加強的部分,另外上半場我個人覺得最精華的精華是方才結束的圓桌論壇,大會請來好幾位大師談對於漢字教學的看法,台下也有不少老師積極分享,真的聽得讓人覺得好不過癮!

儲老師和何老師的主張都是電書/ 電寫為主、手寫為輔,我原先有點期待兩位老師就大膽給我們建議讓我們把漢字給丟了,可是兩位老師並沒有這樣的意思,兩位老師都還是肯定漢字書寫的必要,何老師有一張slide分享了他們項目的評估做法,還是有聽(手)寫的部分,可見並不是要讓手寫消失,只能說,以溝通、交際的目的來說,打字應該要使用得更多。靳老師以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漢字系統與閱讀之間的關係,提出漢字的閱讀過程不是只有top down,也有bottom up的部分,學生應該要積累常用的部件,此外靳老師在分享末尾聽出的研究方向我覺得是解決漢字教學的當務之急,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討論手寫、打字與其他技能的相關性,只有架設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測試、K-16的對接問題,張老師也是實證研究,但那個部分我剛好家裡來客人,消音一會兒。劉老師、梁老師則是比較支持手寫重要性的。孫老師則是用項目分班考試直接點出漢字手寫不手寫在今日會引發出來的問題,好比學生的聽、讀、說都已經達到中級,但是沒法手寫漢字,那麼分班該從何分起,孫老師在漢字書寫上的解決之道也是積累,以少成多,兩年積累到1000字。而另一位何老師提出的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需要手寫就手寫、需要打字就打字,得到很多共鳴,可是還是回到了考試測評的癥結,考還是不考呢?學生在中小學學了七年的中文,但是因為學校老師不教漢字讓他到了大學以後又重新分配到中文一,最後學生選擇退選不學,這是誰該負的責任呢?當然,也有像高老師那樣主張不需要再手寫的看法,儘管高老師以學習者+老師的身份也提出了很有力道的說詞,但我感覺普遍上多數老師們在這次的圓桌論壇中,並沒有全棄的意思,而且關於手寫的漢字教學,是怎麼個教法,整字、整詞還是部件,這個倒又有不同說法。

以上是我聽完以後個人的理解,如果理解錯誤完全是我個人問題。漢字教學真的是一個大話題,現場的前輩們分享完以後都還會發生彼此誤會的部分。我從踏入華語教學以來,面對漢字也有好多回的正反不一的看法轉折。我記得以前觀摩的時候,聽過周老師一句名言,意思是不要讓漢字拖累學生,就實用性或是交際功能角度來說,我確實也覺得手寫好像真的沒有太大必要,因為像男人他過去一個月來,我好像沒見過他拿筆,說實在話,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九成五都是用電腦了,我們真要讓學生繼續學寫漢字嗎?寫給誰看呢?對於那些寫不下來、學不下來的學生,漢字是負擔,但是是一個必要的負擔嗎?但就在我抱持著這樣的理念接下一個從來不要求寫字的班級時,我的這個看法就變了。我發現原來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前衛,我沒辦法完全棄寫,其一當然也是因為我知道很多大學的分班考試手寫是躲不掉的,其二是因為當時我發現我自己並不知道要怎麼接那個班 - 學生學了一年可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麼給學生考試。所以,我後來的做法也是各半,學生做報告、寫文章的時候以打字進行,因為我想看到的是他們的寫作水平,不是漢字書寫力,而日常作業或是小考則還是要求手寫,保持對手寫漢字的熟悉度同時也是基於一些關於漢字手寫與閱讀的相關研究。這對於我的中文一來說,難度高份量也重,但這些學生最終也都能維持住水平也不錯。我本來有點點希望今天聽完演講以後,我可以得到一個肯定的、心安的,就把漢字給丟了的說法,但是顯然,這不是今天聽到的結論。

雖然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討論,但是非常精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ah 的頭像
    sabah

    sabah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