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的時候,林老師讓我們做過一次教材review,我那時的分析到底像不像樣已經無從得知,可是研究一本教材,卻是我一直以來的私好。
這次我看的教材是Georgetown大學出版的阿語教材,讀了一方面複習自己的阿語、一方面從教材中得到一些關於華語教材編纂的靈感,一舉數得。Georgetown大學的中東研究在美國學校中是數一數二的教學研究單位,這套Al-Kitaab fii Ta'allum al'Arabiyya共有四本,第一本是字母入門書,我並沒有看過,我看的是這一系列的另外三本主力,也是很多大學相關系所會採用的教材。它們的Part 1是給已經會字母及一些簡單辭彙的初學者看的,是一本厚達將近500頁的重量型課本,內附三張DVD,差不多適用於大一下學期開始使用。這本教材共有二十課,每課固定教授的單元包括:單字、正文、文法、閱讀理解、方言,多數的課還會加上文化及聽力兩個單元。單字量大略是一課20個左右,對初學者來說並不構成壓力。正文則基本上環繞著一個「阿拉伯家庭在紐約」的主題,每課有一位主角做自敘。方言的課文部分則同正文。在每一個單元底下都有為數不少的口語或是書寫練習。 這本教材讓我驚艷的幾個地方是:
1.DVD的豐富。運用科技的發展,讓學生透過DVD大量接觸聽力材料,對一本語言教材來說是一大利多。在這套課本的DVD中,單字有例句可供學生做聽寫練習、正文的語音檔當然更不在話下,甚至還能作成影像檔,此外還有一些額外的聽力練習或像是文化單元下針對某些主題做的採訪。雖然它還不是真的像我之前在研究所看過那些可以超fancy的互動光碟,但是它所提供的材料絕對已經足夠學生使用。
2.正文的設計,也滿讓人印象深刻。方才已經提過,在DVD中,一篇篇的課文都變成實際上的影像檔,本來好像是枯燥的內容頓時之間變成像是一部連續劇,我不敢保證它會引起學生興趣,畢竟只要一本書叫做是課本都很難引人感興趣,但是正文的故事性絕對高過普遍的教材。「這是~」、「那是~」諸如此類無聊的句型,其實放在比較有趣的話題中,其實可能可以是一個辦法。
3.閱讀練習全採用第一手文本資料。這其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因為編者必須從大量的文本中找到適合各課主題的資料,我尤其還喜歡他們在讓學生練習時同時加入了閱讀策略。在過去我所接觸的阿語語言教材(撇開知識性或專史專文文學史這類的課)中,這種直接取材報章雜誌來做閱讀訓練的方式是比較少的,大概因為過去接觸的教材都已經十幾歲了,當時的外語教學可能還不發達到像現今這樣,在最近比較新的幾本華語教材中雖然有某些教材開始有這樣的設計,但像手頭上這本這麼大膽的使用第一手資料,每篇文章設計得恰到好處的,還是很少。打個比方,第二課課文的閱讀設計,便是取自某雜誌的交友系列,學生雖然識字還不多,但是認識人名、國名、幾個簡單的興趣,卻已經是綽綽有餘。這是相當有巧思的設計。在教材循序漸進下,到了十五課,閱讀單元看的文章已經是取自於旅遊雜誌,介紹突尼西亞。
4.方言教學,一般的語言教材會放入方言的其實很少,多半都是出一本專教方言的課本之類。Al-Kitaab系列在海灣方言、埃及方言、北非方言、閃姆地區這麼多方言中選了最popular的埃及方言,我想是個滿好的選擇。但我自己雖然對這個設計感到驚艷,不過實際效果如何,我還是抱著問號,以我自己從沒學過埃及方言為例,看完了第一本教材,我還是不覺得自己學到了什麼,目前我還在看第二本教材,或許看完以後我可以跟大家報告一下我的方言歷程,不過我猜多半有限,因為我畢竟對於學習方言這件事在心理上有多多少少的一點莫名排斥。
以上這幾個部分是我覺得Part 1最精彩的部分,不過沒有一本教材是完美的。首先,他們的文法教學,我覺得太過囉唆,做張表格是比較好的。再者,他們在第一冊所使用的生詞我覺得略屬艱澀,跟一般給初學者使用的語言教材相當不同,這些生詞當然也都很實用,但是是實用在閱讀報章雜誌文本,而非生活用語。因此我認為這本教材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以培養出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為主,輔以大量材料提升學生聽力練習。
從大學時代開始,我也看過了不少的教材了,只能說隨著科技時代進步,教材的變化當然也跟著日新月異,在美國,阿語的教材已經發展成這樣,華語教材不知道有沒有也跟上腳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