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M的最後一環是presentational mode,講的是表達。一樣,我對於presentational mode還是有很侷限的誤解,比方過去當我聽到這個詞彙,我心中想到的就是學生的口頭報告(也不能怪我,畢竟字根都一樣.....),當然表達模式不是這麼簡單,書寫形式其實也是一種表達。我覺得讓學生做的project可以是很直觀省察prestational mode的一種方式,不管是口語形式還是書面形式。從project來反省我自己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我仍然看到很多教學上的失誤:

1.rubrics
要學生做一份專案報告時,我從來沒有真的給過學生什麼評量標準表。今年教華裔九級,為了替學生做將來考AP的準備,我也是很偷懶地用了college board的評分標準當作是我們的rubrics。要讓學生好好地做一份報告,老師就應該設計製作一份評量標準表,讓學生明白期望在哪,學生才有一個目標去達成。(更不要提有的老師的rubrics製作得生動到根本已經不覺得是rubrics,不知自己啥時才能做到那樣.....)

2.purpose
我們讓學生做一個專案報告,只是為了練習而做,還是這些活動、報告的背後都有一個目的。當然,深層的目的大家都一樣,就是要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我這裡所講的是表層的目的。我們能不能給學生一個情境,真的假的都無所謂,讓學生不會覺得這份報告只是回家功課只是作業,我們能不能提供一個目的,讓學生做的時候有個想像,樂在其中。我當然也沒做到這點,從來沒做過。

3.backward design
以前聽到backward design,我以為是學年學年大方向的backward design,後來才發現,其實每個教學單元都需要backward design,先去想這個單元,最終我需要學生呈現什麼來決定他在這個單元的成功與否。設定好了最終的呈現,可以是評量、報告、專案計畫、演戲.....,再來想我要怎麼樣幫助學生能夠達成目標。

這是presentational mode很具關鍵的點,不過我都沒做到。話說回來,雖然都沒做到,但是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學生最喜歡做的還是找資料做口頭報告,華裔子弟真是太乖巧太認命了。哎~老師以後會改進,讓上課變得專業一點。 ca v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ah 的頭像
    sabah

    sabah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