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從2021年開始的ILC(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ertificate)之旅,終於要邁向最終章,從最早開始的Articulate the Intangible of Teachings,讓我們去反思教學中的那些理不清、說不清,到秋季的Teacher Mentoring Teachers,談怎麼做好一位Mentor(非常感恩我在那兩年碰到的mentee,Huo Laoshi,在我們討論老師的需要之餘,霍老師也願助我一臂之力讓我在這個課上的作業得以實踐完成),再到去年暑假的Instructional Coaching through Change,預備了我過去一年在史大的服務,也替我打好信心,終於終於,來到這系列的最後一個課程Leading Teacher Teams了,雖然學校之前寫信問我是否有意願接我老闆的位子,被我已還需要學習為由婉拒,但是我知道這個課程一定還是會幫助我日後的某個角色。然後,我也很努力地看了一下自己在這裡記錄的筆記,覺得非常慚愧,我到底都在記些什麼啊,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做筆記💪!話說,這個課程其實一月是它的第一波,那個時候我真的差一點報名,但是想著中間會因為去阿曼旅行而中斷,最後還是決定放棄一月而改上三月這波,我以為不會再看到過去那些老同學了,沒想到還是看到了幾位,咱轉來轉去的,都來到了最後一回合。

Orientation問的還是老問題,想像這是一個人生最棒的PD跟最糟的PD,這次已經是我第三次回答了,駕輕就熟了。自我介紹,我赫然發現去年在寫自我介紹的時候,當時寫著我在學習韓文,沒想到今年是在認真學習ASL,果然我愛語言這件事一直沒變,可是是什麼語言就很難說了。

第一週的課程我們談的是建立teacher teams。我們的第一份作業是要分享一個成功的team meeting例子,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實在很幸運,在這個學校的這幾年,我待的部門、年級,都是很有紀律、很有愛的環境,所以我寫這份作業的困擾竟然是我不知道要選哪一個來寫😱。在其他人分享的作業中,會看到一些成功會議的共同特質:welcoming,respectful (to meeting time and people),shared value/ mission/ vission,還有一些小撇步,像是提早寄發會議agenda等等。第二份作業,是我們需要分享一些norms,還需要討論有哪些適合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檢視我們的norm是否合宜。我分享的活動是經常性的check in,詢問team members的想法,其實這也是我上課的一部分,越上真的越會覺得老師做的事就是leadership的縮小版。經常詢問學生的想法,讓自己的課程更適合這個班的每位同學,放大到一個team也是一樣,經常詢問,來知道怎麼樣讓這個team活起來。然後,就有一個同學說他要回去用我的這個idea...第三份作業是實作,需要把norm帶回team裡面,我人不在其位難行其事,只好寄給史大A團,期待他們給我回信(還在等待)。

這一週的學習,含金量滿高的,但是不複習會忘記。第一週的最後是一個自我檢測的活動,檢測teacher team 三角地帶,我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理解的話就是:組織力、交際力、持續學習力。這個檢測基本涵蓋了這週的學習精華重點,第一要件是組織力,談一個有效率的團隊需要哪些要素,在這些要件當中,我發現expert coaching,一個受夠訓練的facilitator是很重要的,可以在團隊卡住的時候帶大家繼續往前,我聽說過幾個不是很成功的團隊,現在回想,固然有各種要素,但是領頭羊沒有受過訓練自己先崩潰的也常常是其中關鍵。另外,私立學校可能比較少會碰到這樣的問題,但是公立學校或許比較常聽說的是缺乏一個大環境的支持,這個尤其容易發生在當上位過度重視STEM而缺乏對外語教育重要性的理解時,在過去的各種研習會中,我經常看見外語老師在這方面的掙扎。在交際力方面,有兩個很重要的學習,一個是group development的五個階段,這個真的幫助我更清楚地檢視我所在的每一個team到底在哪,很有意思的是,有時候有些team已經在performing stage,但還是有可能因為人事變動而會到前幾個階段(which totally makes sense!!);另一方面的學習是新進成員的self-orienting behavior,每個新進成員都會有個過渡期,對這個團隊、對自己的種種不信任感,這個也完全說得通(包括用在我自己身上)!最後一個檢測是持續學習,理解整個團隊的共同學習還有每個獨立個體的學習目標,持續地支持著也是一個好的facilitator的重要要件!

這次的筆記記得很充實,期待每週我都這麼充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