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誰也沒想到的,一季過去又一季,何時才能再見我可愛的202教室,何時才能見我那張卡片牆。
三月中隔離令下來的時候,誰都沒想到一停課就是一季,學校非常迅速地替大家裝備,每個人瞬間被迫斜槓直播主,沒想到開學在即,遠距還是繼續。這系列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上一季的心得,順便也整理一下這整個暑假塞滿的PD。這篇先從心理戰講起,這個暑假滿滿的研討會,東學西學的,我們又不是張無忌,當然會慌,我覺得外語老師做遠距的時候要把持兩個原則,進而成為一個有效率的老師。
1. Proficiency
自從OPI進入到我生命以後,Proficiency就變成我所有課程設計的關鍵詞。雖然沒有把學生丟到真實世界讓他用中文溝通,我說不出proficiency based,但是至少我們的課要能是proficiency focused 或者proficiency oriented。老師們遠距以後,勢必得對過去的上課內容有所取捨,但是如果能時刻緊抓著對Proficency的要求,提醒自己,我現在在要求什麼樣的語言功能,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可以怎麼幫助學生往下一個階段去,那就不至於迷失方向。簡言之,萬事皆能放,除了Proficiency。之前的工作坊,老師跟我們分享一招,把這個級別的 can do 打出來,再一個個單元去檢視,就會很清楚地發現哪個單元在做什麼樣的事,有些單元跟Can do都沒沾上邊,或者一整個單元就只配到一個功能,那或許該是時候調整。下面是我們七年級的目標。
2. Motivation
教大學生的時候,我真的不太在這方面講究,可是對K-12的學生來說,動機是所有學習的先決條件,一旦學生失去學習動機,老師備課再辛苦也都枉然。保住學生動機,第一個要先營造出一個友善的學習環境,如果教的是新班級,開學前幾週要努力製造出社群(community)的氣氛,讓同學多認識彼此,讓同學多認識老師,也要幫助同學熟悉工具以及學習平台。有了社群,學生碰到困難的時候,才能互相取暖繼續下去。第二個就是要會找hook,找到能讓學生上鉤的素材,學生先要感興趣,願意說、喜歡說,才能夠繼續下去。有時候,有些老師們可能會一上來就先用一個高大上的核心問題Essential Question,不是不好,但是沒有先設計hook釣到學生,後面只是老師為難自己而已。
外語老師,這兩大原則把持住,就不會浪費時間做吃力不討好的事,像是出一堆題目可是學生對那份素材一點好奇心都沒有這樣的情形。把握兩個原則,會讓自己跟學生的日子都輕鬆許多。當然,當一切遠距化以後,善用科技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善用科技之前,別被科技給逼瘋了,很多時候參加PD聽了一堆很酷炫、很好用的工具,可是太多了,哪有那麼多時間,光設帳號就累死了。所以我覺得運用科技也要把握幾個原則:
1. 教學平台本身的功能要熟悉
像是很多學校都是用Zoom,那麼Zoom內建的一些功能(怎麼分組Breakout Room,怎麼在白板上互動、發言舉手、投票、留言等等),應該要知道,因為這樣是事半功倍,大家在同一平台上,操作方便。或是很多學校有自己的LMS,canvas、schoology等等,這些學習系統也都有內建的評量、公告、存放資料的機制,這些也應該熟悉。說真的,如果對科技真的很不在行的老師朋友們,就把學校使用的教學平台跟學習系統平台熟悉好,就很夠了。真的!
2. 在精不在多
當然,我們看到老師在分享的時候做的演示都會覺得棒呆了,我也要用,可是,這樣真的只會累到自己。我覺得老師們研究好前面講的教學平台以後,若還行有餘力,再多研究兩個外掛的工具,這樣就好了。那麼多工具,要怎麼選?先問自己為什麼。我為什麼要使用這個工具,我可以用在哪?還是我就只是看到老師用了以後覺得很酷我也跟著要用在那個單元然後就無疾而終。最後,更要問自己,我有沒有辦法把它開發在不同的溝通模式上。科技工具可以幫助我們的教學更有效,但絕對小心不要被它操控。我認識幾位老師,是教育科技的大咖,開發各類工具這件事,他們研究得不亦樂乎,所以,真的,讓他們來做就夠了。我們就選好一兩個,然後下好離手地研究好就可以了。
這一篇是強化心理準備迎戰,下一篇來跟大家談談,一節課,怎麼運用,能有效運用的有多少時間,該給學生放空消化的有多少時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