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華語向前走」是僑委會針對海外1-12年級華裔學生出版的教材,從近期頻頻舉辦的教材使用分享講座以及教材全面電子線上化,都可以感受到僑委會推這套教材的用心。因為是針對華裔學生所設計,所以我就不把它拿去跟其他SLA的教材相比,今天純粹想從華裔教材這點出發來談這十年走來,海外環境的改變以及中文學校在教材使用上的轉變。
我過去任教的中文學校經歷過兩次教材更新,大約十多年前我剛教的時候,多數學校選用的是「全新版華語」,全新版華語的特色是生字量多,一冊書裡頭大概有十篇小品,而當時的大環境是海外華人家庭主要使用語言多為中文,一般華裔學生聽、說還行,可是大字不識得幾個,也就是有點像大家所謂的「文盲」那樣(但其實說口語也沒有到真的很厲害),所以海外爸爸媽媽能支持的部分就是在家說中文,然後週末送去中文學校練讀、寫。這本教材滿足了這個需求,它的好處是很單純,完全實踐Less is more,課文、生詞,一課又一課,編法雖然是比較參考小學國語課本的做法,但是想到十年前多數在中文學校任教的老師其實並沒有真正受過二語習得的訓練,所以這種編法可能頗出乎意料之外地相對親切,就算多數的文章跟學生很難有所連結,教材本身也沒有辦法提調學生學習動機,但是在當時的大環境底下,這本教材還是有模有樣地陪伴海外子弟很多年。
教了幾年以後,南加州出了一套很不得了的教材「美洲華語」,當初在推美洲華語的時候,大家也是很積極,線上補充資源網站相當豐富,當年也正逢美國外語課程革新,推出中文課的AP考試好幾年了,許多家庭看到了這個需求,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在AP上拿個五分,而美洲華語剛好趕上了這個變革,抓緊美國外語教學協會的核心,把「語言教材」的要點凸顯出來,一篇課文裡,有對話、有故事閱讀,有句型、文法,高年級一點的有成語典故等等,於是許多中文學校也就趁勢把全新版華語換成了美洲華語, 期待這本跟美國長大的華裔子弟比較有共鳴性而且掌握考試訴求的美洲華語能夠滿足這些家庭。這套教材內容當然是很豐富的,可是它的問題就在於太過豐富,對許多沒有受過二語習得的老師來說負擔不小,量大內容多,我經常會聽到新手老師拿了這本課本卻不知從何開始的窘境,前幾冊的編排走向挺穩的,但是有些高年級的老師認為第九、第十冊的難度跳太大,根沒打穩的學生就算八冊都上完可能還是在銜接上很難順利過渡。
然後我們進入到了2020,其實早在五年前,大環境的風向就又已經變了。我所觀察到的是由於課後中文安親班的增加,所以父母親認為小孩聽、說中文的機會增加了,於是家中主要使用的語言不再以中文為主,可是安親班參加的年數有限,沒有安親班可以上的時候,還是送來中文學校,並且天真地相信中文學校一週兩小時就能夠讓孩子的中文維持在「一定」程度。想當然爾的,這是不可能發生的錯覺,而要用過去頗有門崁設定的教材來教,只是一個七傷拳而已。我不知道「學華語向前走」的編者當初是怎麼決定這個做法的,但是它確實順著當下的大環境走,它的螺旋編排、難易度都有SLA的思考在其中。而說老實話,這也是現今多數還去中文學校的華裔家庭所能應付的。
我已經離開了僑教,所以沒能真正第一手在教室使用這套教材,但是我覺得這個應該可以和現在的大環境相輔相成,並不是說出一套教材就要換一套,但是環境的走向比我們想像要快,在這樣的前提下,這套教材是一個選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