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九級:
上過三週,一個單元結束,我覺得大家基本上越來越進入狀況了,最令人欣慰的是,這班學生或許有幾個會在規定時間後一天交功課,但至少都會交。本週進入第二課,我設計的流程是:warm up(檢討上次的電子信作業)、講義句型、閱讀,第二個小時是桃花源記、對話。在講義句型中,我摸索出比較適合我們班操作的模式,我會短短時間帶練,再讓學生把練習題討論完,最後發表,我覺得還可行。我們今天開始第二份的閱讀,讀的是現代的網路文章「多餘的一句話」,這篇故事有幾個詞彙或許較難,但是故事挺生動,大家都聽得滿有興趣,我花個幾分鐘,帶大家看了幾段,一樣請大家來猜故事結尾,他們也都滿興致勃勃的有各種討論,所以他們班其實很適合做閱讀project,學生有興趣,回家也會完成指定閱讀量。上週的桃花源記,我留了結局請大家回去看,多數的人都看完,在討論題上也有許多高見,我們最後延伸的地圖活動是兩兩一組,每人拿到空白地圖一張,我請大家花三分鐘畫出桃花源的位置,收回重發,讓學生去找別組的同學,你講我畫、我講你畫,看看哪個人畫的最貼近手中的地圖者就算贏家,這個活動大家都做得很開心,我自己也滿高興的。在對話部分,我們依舊用speed date,讓大家熟悉主題,最後的五分鐘做語用,學生熟悉了運作模式,都做得很好。所以,基本上,這週我覺得是很OK的!
外籍七級:
我每次在教這班外籍生,我都覺得自己不像是個中文老師,我好像在教幼稚園,一直都在管理教室秩序,我們兩個助教好像也管得快不行了。這樣下去真的不行,學習態度的問題,真的超讓人費心。今天我們是第一單元的總複習,我準備了幾個遊戲給學生,學生比較賞臉的只有給詞說故事。speech也有幾個就大剌剌坐在那說她沒準備。下課後,我跟Rachel carpool,她提醒我,六級的學生照說應該要能接上一般高中的中文三,這倒是讓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省思我的課程安排,手上的這批學生真的能接軌去中文三嗎?我深深地懷疑。
華裔六級:
六級的學生不喜歡討論,他們喜歡不講話一直聽課順便做做自己的白日夢。這是一個正確的語言課嗎?如果學習的對象對於語言學習方式沒有正確的認知與期待,身為老師的我,應該要滿足他們,繼續沿用古代教法?或是我應該不顧一切地革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