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美國生活了幾年,花兒開始上小學的第一年,阿嬤跟阿公過來了。過來的前幾天,她看得出來,全家忙得一團亂。爸爸媽媽上街買菜把冰箱填得滿滿,家裡面那個超大的房間擺了一大堆閃閃發亮的傢具,木頭樓梯也開始鋪上地毯.....整個世界正在小小的翻轉。
第一天當然是印象深刻的,阿公跟阿嬤嘰哩瓜拉地講了一大堆她聽也聽不懂的話,那是台語。這也不是件太難想像的事,花兒從小跟爸爸媽媽說的都是中文兩成英文八成的語言,在幼稚園裡跟小朋友說的是英文,她沒聽過台語,不知道那是什麼。阿公阿嬤對著她又抱又親的好是開心,然後拿出一件小毛衣,媽媽說,「花兒, What should you say!? 阿嬤 gives you a beautiful sweater!」花兒對著阿嬤說了聲「Thank you. 阿嬤。」阿嬤的表情不是太好看,跟媽媽念了幾句以後,那天晚上,媽媽到花兒的房間跟她說,「阿嬤 doesn't speak English. So you should try to speak Chinese! OK!?」小孩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就跟我們小時候一樣,學的是國語,沒人教我們台語,但儘管說得不好,聽,確實是時間久了,密碼就會自己破解了,然後,就懂了。花兒的語言模組正在轉型,學校裡還是英文,在家就變成中文五成英文五成,因為阿公阿嬤的關係,中文那五成是台味很重的。

所以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花兒的國語說得那麼台式吧?!

阿嬤來了以後,不只是語言上的轉換,生活作息上也有非常大的不同。小學以前,花兒的早餐是烤吐司跟一大杯的牛奶,有時候是喜瑞兒,但是阿公阿嬤過來以後的這幾年,餐桌上沒有在出現過這些東西。花兒媽媽一大早要爬起來煮粥,大華超市還沒有出現以前,花兒媽媽要在廚房站上一個半小時,就是在那炒啊炒的做魚鬆,冰箱開始有黑色的蛋,還有很多看起來顏色很怪的醬料,她唸書期間好幾年不准去麥當勞,每餐都是在家裡吃。吃飯的時候,弟弟妹妹不可以在桌子下面鑽來鑽去,時間一到,通通都得坐好。她是第一個因為筷子沒拿好被敲手的孩子,看到大姊被敲,弟弟妹妹每個拿筷姿勢都是一把罩。

這樣嚴謹的生活維持了好久好久,花兒媽媽比之前又再更安靜了些,後來花兒的叔叔跟嬸嬸也從台灣過來了。叔叔嬸嬸他們有兩個男孩子,當然,都是花兒的小表弟。多了些年輕人,並沒有因此比較有活力,彷彿只是安靜的人越來越多。平常沒事的時候,花兒媽媽跟嬸嬸輪流陪著阿嬤去買菜,今天晚上要吃什麼,菜單全由阿嬤決定,媽媽跟嬸嬸說穿了是司機跟付錢的。週末大家都應該待在家裡,不要有什麼外務,週末,大家都應該團圓。花兒年紀小但是會看臉色,她知道大人在做什麼。她知道花兒媽媽跟阿嬤意見不一樣的時候,花兒媽媽只是回房間去不回嘴,嬸嬸比較勇敢,會大聲說話,然後接下來,換叔叔跟嬸嬸開始吵。

花兒說,「我寧願大家吵,阿公阿嬤來了以後,家裡實在太安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