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跟每一個家庭一對一的會談季節又到了,語言老師找不到可以相併的科,只好一人獨撐15分鐘。去年是我第一次,光想哪來的東西可以讓我跟每個家庭扯15分鐘就已經非常痛苦了,根本沒有心情聽家長在講什麼。今年我終於發現為什麼比起comment cards,大家會更喜歡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了,因為與每一家這短短的十五分鐘,真的可以讓你聽到很多小故事。今年的家長都相談甚歡,有的還講過時。謝謝家長的肯定與分享,謝謝我的爸媽,因為他們都待過教育界,他們教我怎麼跟家長溝通。還謝謝阿ㄧ跟男人,雖然他們不是教育界的人,但他們的臨門一腳常常讓我大夢初醒。
有一個家長跟我分享,她跟女兒常常去附近一家中國餐廳吃飯,女兒都會負責用中文點餐買單,所以服務員都認識她,有一次他們得跟人一起併桌,同桌的華人聽到女兒的中文都很驚訝,然後他們就開始用中文聊天。這位媽媽趕快急扣爸爸,叫爸爸快來見證一切。這個故事,我聽當事人講過,但是學生總是笑笑鬧鬧地,講的時候我不特別感動,而這家長,他是一邊講一邊要哭,我才真是雞皮疙瘩也出來了。
又一個家長跟我分享,他的女兒,今年的新生,為了一個交不出來的project感到很緊張,因為原訂補交日期竟跟校外教學日衝堂,我壓根忘記這件事,學生在家卻急跳腳,家長就跟女兒說,你為什麼不寄信跟老師說,學生來信,我回信。據說我的回信讓學生興奮了一整晚,家長為此跟我道謝。新生滿容易大驚小怪的,其實我一直都是個有信就回的人。:P可是細想,一個小小的動作,我們根本不以為意的事,對學生卻是大事。有這個機會做老師,我還有藉口能不更加珍惜不更加學習貼心一點嗎?
我也碰到家長跟我說他們在機場的插曲,她女兒如何驕傲地在機場跟華人旅客對話。一樣,這件事從學生那兒聽過,可是從家長那再聽一次才發現原來學生喜歡跟我分享的,不是芝麻蒜皮狗屁倒灶,而是對她的家庭來說,如視珍寶的點滴回憶。我學到更認真的對待每次學生的真心相對,不應該再邊改作業邊敷衍了事地回應學生。
還有一個家長,也是新生,我跟他說他女兒表現如何又如何,他卻說他女兒回到家以後覺得自己的口試不是很理想。所以說立即的回饋是這麼重要,學生的觀感角度跟老師的觀感角度相差這麼遠。在我看來,雖然學生有幾題miss掉,但是能用盡方法跟我對話,在這個階段裡,我認為是非常好的表現,可是學生沒有辦法看到我當下內心的評語,只好著眼在自己的失誤。我學到口試完以後,要馬上給予學生反饋,告訴他哪裡做得好,哪裡還可以再加強。
也有一個家長跟我說他女兒有一天哭了,結果一問竟是為了中文考試。我知道他女兒最近在中文考試上有點上上下下的,可是每次上課,他都很開心的樣子,跟我說他回家會準備會練習。我聽了家長的分享才發現我都沒有好好的關心,沒有真的給他幫助,只是口頭問問他有沒有問題怎麼能算是幫她解決問題呢。在她每天歡樂的笑容下,我都沒有發現他正在為了我的課而掙扎,覺得有一點難過,畢竟家長最後又補了一槍:她最喜歡你的課...
這才發現,原來家長懇談會,重點不是讓我學習怎麼在家長面前說得口沫橫飛,而是讓我學習去聽,用心、誠懇地聽。聽到他們的挑戰、聽到他們的需求、聽到他們的感動、聽到他們的期待。家長離開教室前或握手或擁抱,我感受了那力道,再次深深感謝,感謝神讓我走了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