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自遠方來,都讓我快要忘了上週教學鳥事。昨天有老師來電,讓我又想起這件事。
自從設計了新的教學課程以後,就得經常把心臟弄強一點,上週學校召開家長會,讓兩班家長提問。有一個家長猛揪著閱讀補充「五柳先生」不放,他說我寫的內容會誤導他的孩子,讓他的孩子覺得五柳先生是個不事生產好吃懶做喝酒賭博之徒。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孩子看完一篇文章有自己的理解」真是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我把這篇撤掉換一篇新的來,中華歷史五千年,故事最多,我還怕拿不出新的東西講嗎?
可是我為家長在教育、學習、文化觀的停滯感到可惜。五柳先生一文,我從頭到尾沒多加一句、沒少寫一句,只不過我們讀的是范仲淹原汁原味,我寫的是白話再白話的文體,我沒有美化五柳也沒有醜化五柳。要說我真的做了什麼,我只是在文末思考題上面出了道題,五柳先生活在今日會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這是我給學生的挑戰,讀一篇東西,不是只讀不思,他思考過後,他有他對這篇文章的詮釋理解,他要說不事生產也行,他要說必須去戒酒中心也行,他要說五柳真酷我喜歡他的不求甚解也行。2014年的學生不是1988的學生,我當年學的時候,沒有人教我思考,我只是背陶淵明字啥號啥,五柳先生代表的就是一種文人淡泊名利的形象。
我背了一大堆即便現在成為中文老師也沒啥錄用的東西。
可2014年的教室已經不同,你必須在每一次上課中都體認實踐「我們各有表述思想的權利,我不需要跟你相同,但是我一定尊重你」這件事。因為這個思想擴大了,其實就是身為地球公民的最基本條件:「我們有不同的文化、哲學、價值觀,我們彼此尊重」。學生讀完文章有不同的理解,針對提問彼此討論,這有何妨。為什麼五柳先生就一定要代表「清高」,不能被批評?為什麼學生就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把這件事講給一些局外人聽,他們第一個問題都是「五柳先生那課到底在講什麼?」為什麼他們都有這樣的問題,說穿了,就是以前國文課,老師根本沒叫我們思考過。你只有從這裡挑戰學生,學生對文章有感覺(即便是負面感覺、那又何妨),你才有辦法再多給一些挑戰「為什麼古代的文人會寫出這樣的文章?」,為什麼「這樣的人華人會推崇?」,只有這樣順流而下,你才能把好東西教出去,否則一開始就跟學生解經,還是跟黃皮白肉的香蕉學生們解經,那才真會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話說回來,我沒有任何思想改造的意圖,學生讀完若能勇敢發言,我會告訴他們「OH dear you guys make my day!」可惜跟我槓上的是家長。 - - "
家長繼續跟我槓「孟姜女哭倒長城」,那篇剛好不是我寫的,我覺得文章也很OK,他說學生讀完會覺得很stupid,雖然我那篇最後的題目是讓學生比較織女、孟姜女跟茱麗葉,但是學生覺得古代愛情故事很蠢又怎麼了???????未識愛情愁滋味的青少年,哪個愛情故事不蠢???
說回昨天的來電,老師其實做了很多事,可是家長卻頻頻出擊,最後換來的結果就是「好啊,大家不用不開心,不喜歡這樣的變化,那就回到安全地帶做大家喜歡的事就好了」,我為她的學生感到可惜,掛電話前我想起了之前Ariel給我的鼓勵,我也肯定她、鼓勵她「繼續做下去」。
我也要鼓勵我們的家長,不要怕面對改變,您的孩子都準備好了,很多時候沒準備好一起改變的只是您。您可以極其負面地批評老師,可是損失學習、損失思考力的卻是貴子弟,我能安慰幾個老師,卻安慰不了每一個因為受挫而喪失熱情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