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在台灣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個話題,是所謂的「翻轉教室」理論。我上網看了工作坊的錄影,想談談這些理論/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上的應用。

1.何謂「翻轉教室」?何謂「學思達」?(這是我上網觀看工作坊後的心得,若是體會錯誤,還請老師先進們不吝賜教。)
這兩者的做法固然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都是「將學習權回歸學生」。老師在教室中應該避免一人獨唱,盡可能製造機會讓學生才是課室中「主動」的角色。翻轉教室的做法基本上是讓學生根據教師進度,回家先自學,媒介或許是網路平台上的教學影片,或許是老師自製講義,或許是一本書...學生在家先學好,到教室以後,老師不再進行教導,而是設計題目讓學生分組討論、分享、發表等等。「學思達」由張輝誠老師提出,做法則是,在課上讓學生閱讀講義/文章,閱讀後各組針對老師設計的題目做討論,上台發表。這兩種做法,我頭先認為「學思達」較難應用在僑校的課室上,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學生閱讀速度太慢。當然,閱讀量是要訓練的,但是僑校的運作模式一星期一次兩小時,說真的,很難訓練起來。可是隔了一夜,我覺得我太侷限照單全收,張老師教的是高中國文,學生可以閱讀,我走的是外語教學,給學生的東西自然不會是一篇文章、一本書,但依然可以是短短的一篇課文,或是生詞。我預計今年夏天回台灣,屆時應該會親自去觀課,或許在觀課後可以跟張老師討論,看看學思達的方法可以怎麼樣更好地運用在僑校的學生上。

2.「翻轉教室」在外語教學上的成效
就我的實務經驗來看,我認為翻轉教室用在外語課室中是最最合適的。我曾經在台大ICLP、日本一般大學、日本遠距教學、美國中文學校不同的地方任教,其中ICLP實施這套教學法由來已久,少說也是幾十年(可不是十幾年喲),只是當時沒有人給他一個名稱叫做「翻轉」。我們當時要求學生回家自行備課,第二天上課,老師基本上不會講解生詞解釋、不解釋課文,老師就是不停地提問,各種程度各種層次的提問。從那裡出去的學生,用的詞彙句型,說真的比許多母語者還強。學生在家自學語言不是做不到,不僅不是做不到,在youtube還可以找到一大堆語言教學的視頻,重點在於自學後沒人跟他練習,所以課堂上若是能把教的時間通通換成練習,是再好也不過的事了。但是,我在這麼多地方教學,也只有ICLP跟日本遠距教學能做到先行備課,這是我下個主題要講的。至此,我無法否認的是,翻轉確實是外語課室中一個極佳的教學法。只是,他有實施上的難度。

3.「翻轉教室」在外語課室中實施的難度
我剛說ICLP做得到,也一直在做。原因為何?這跟學習者有很大的關係,I提供的教學環境真的沒話說,學生通常一天四堂課,兩個小時單班也就是一對一上課,兩個小時小班課,小班人數最多不超過四,一週五天,任何人這樣上下來都會有非常驚人的進步,因為我們提供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教學品質,學費其實並不便宜(雖然沒有反映在當年老師們的薪水上...),誰會願意花這樣的錢來呢?基本上三種:一是中文是他此生摯愛,一定要把它學到精通再精通,只要能精通傾家蕩產在所不惜;二是外國大學漢學系研究生,拿了獎學金,來台灣一定要交出之乎者也的論文來;三是政府官,拿的是公家的錢,不能不學好。這樣的三種學生,他的學習動機超強,每天沒日沒夜不知道花幾個小時在中文學習上。有這樣的學生,實施翻轉並不難。可是一般的語言中心呢?雖然也不乏用功者,但是抱著交交朋友成績隨緣的學生也占一大票,要學生回家先備課,誰甩啊?拿去跟朋友瞎耗都來不及,談戀愛的也不在少數,那就更不用說還有打工者,有時還會因為打工打太兇睡過頭不來上課了,哪有可能再去備課呢?再回頭看中文學校,雖不至於有什麼打工下課瞎耗,可是他們正規學校也有功課,那些都做不完了,誰還有心思來回家先備課先自學?所以,在實施難度上,動機跟學校機制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有動機是最重要,沒有動機但是有好的機制也還可以,例如,如果是正規學校(這邊華人習慣以主流學校稱之),要算分要被當,那大家也還願意翻轉,但是沒動機也沒機制,就像語言中心或是中文學校這樣,特別是中文學校,成績考不好還是可以繼續升上去的制度,學生根本難得主動備課主動學習,要翻轉,恐怕翻船比較快。

4.「學思達」在外語課室中的應用
學生沒有動機,學校沒有機制,翻轉翻不太起來,那麼學思達呢?我發現學思達是跑得起來的(不好意思跟前一天po文截然不同)。我這學期教十二年級,有一堂課我運用一個叫做「NearPod」的程式,做了一個互動式ppt,學生自己看一小段文章,只有幾句話,然後停下來跟朋友討論一下,他們必須回答我的題目,然後再進行下一段。這個過程與學思達的流程有點雷同,只是我們班總人數七人,還常常缺席,沒辦法像工作坊中講的可以四人分組,通常就是兩人一組,而且他們也不想搶答,所以我也沒有什麼機制。但是事後與學生聊天時,他們常會問我「為什麼最近不用nearpod了?」可見他們也喜歡那樣的模式。現在要思考的是,十二年級生我讓他們自己消化段落,可是如果是去年的班八年級的學生,那麼在生詞上、課文上、成語上,我是不是也可以做到放手讓學生自學,發給學生的講義要如何用中文讓他們吸收?我雖覺得過去兩年做八年級已經很好,但是如果有值得一試的新教學法出現,還是很心癢癢地想試試看呢。用對話、問題來帶生詞,跟給學生兩分鐘自己消化生詞然後分組回答講義上的問題,哪種會更有效益呢?

不管「翻轉」還是「學思達」,都在講一件事,以學習者為中心。而這件事在外語教學領域中更是奉為圭臬行之已久,students-centered learning衍伸出各種教學法、教學理論,我想起前輩曾經說過的,沒有一種教學法是最好的,每個老師心中一把尺,站在最前線的老師說實話,也只能看著每年的學生做變化,如此而已。「翻轉」、「學思達」其中「重視學生」、「改變」、「拋棄固有教學舊傳統」的精神是很感動人的。以我個人目前的狀況來說,教學最重要的是兩件事,一是緊抓「學習者中心」的理念,二是不停創新,有新的教學法出來,就不妨試試,不見得真能適用,但唯有試了才知道問題在哪裡,才更能往外語教學的最核心探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