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台灣教書的時候,有前輩跟我們講過,教書需要讚美學生,但不能過度的讚美。讚美一旦氾濫,學生便不會當真,那倒不如不說。我個人上課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吝於給讚美的,好像參加獎一樣,學生都來上課了,給他們一聲鼓勵,無可厚非。我有很多聽起來普普通通的讚美詞,例如學生造完一個句子,我就給了他們:很好、不錯,其實這都是拿來當作參加獎的,哈哈。但我還有一個[漂亮],非到關鍵時刻是不會使用的。這個很少出現的讚美才是那些好學生追求的,因此,每次分組念書,好學生都念得很做作,只求我那高呼的一聲漂亮落在他們頭上。實在很有趣。

讚美根據時機被我劃分成共通性與個人性。比起共通性讚美我更喜歡個人性讚美。我所謂的共通性就是學生學中文在課堂上時的表現,只要達到我的要求,像我剛才說的,很好、不錯就會源源不絕的冒出,這樣的讚美一節課就可以給出幾十個。個人性讚美則不需要在上課時像是要讓大家見賢思齊似的宣布,也不見得真的需要跟中文相關,讚美的內容方式卻可以千變萬化。我這次出了個作文題目,多數人草草了事交卷就好,有個上課不是那麼搶戲的學生卻寫出了一個好清新的小故事,我欣賞的不是她所使用的詞彙句法,而是故事本身的創意,下課後我到她面前誇她一句想出這個故事以後可以當作家,學生眼睛發亮地告訴我,她學校的英文老師也這樣跟她說,而且她真的好想當一名作家。

我喜歡讚美我的學生,但我更期待能更多看到他們在中文以外的強項。題外話,讚美跟一針見血搭配在一起真是說不出的詭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