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下課的時候,有位家長特地跑來跟我說「我真的好喜歡這套教材,比去年的好玩多了」,另一位家長則是跑來送我一個竹蟬,這一切都是因為第二課的主題是中國童玩,身為一個老師,能拿到一本引起學生(或是家長)共鳴的教科書,我自己也滿開心的。第二課的安排,以文化面來說,重點當然是讓學生認識「扯鈴、陀螺、毽子」這些很具代表性的童玩;以語言面來說,則是要讓學生練習如何「下指示」、「給說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課的語法複習,例如「一邊~一邊~」、「先~、再~」、「後來~」都是漢語語法中算是相當重要的語法點,對中文學校的華裔學生來說,他們其實並不陌生,但是能不能主動運用在他們說寫(output)的表現上,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我建議老師先進可以在這一課的語法上多下功夫替學生強化一下。^^
以下我分別就剛剛提到的三面來跟同為中文學校老師的兄姐們分享我這三個星期設計出的一些活動:
1.文化面:
我知道很多老師的作法都是帶很多道具,到學校來一一介紹給學生看。如果您教書的地方華人不多,那麼這是很好的辦法。學生可以從課堂上認識有趣的中華文化,不亦樂乎?但若是您所處之地和我一樣,華人頗多,或是代表處很熱心經常到僑校舉辦文化節這樣的,那老師您就更不必費心了,因為,這些學生通常小學三四年級就已經玩過了啦。所以像我就是直接分配,大班一組負責一項,讓學生帶來介紹表演,小班一人一樣各自帶各自喜歡的。三個星期共六個小時的課,我會從中找出20分鐘,讓學生自己上台介紹,互相分享。老師甚至可以讓學生做專案報告,各組介紹的時候連帶報告玩法、背景、由來等等,或是乾脆弄成小小園遊會,各組留下兩人「顧攤」,其他人可以自由參觀其他組別,十分鐘過後再輪流換人顧攤。我們班因為上一課已經做過專案報告,所以這一課我就沒有那麼要求,大家把這些小玩意帶來,上課表演一下就可以。但我們班因為太過活潑,硬是又辦了一場比賽(看誰扯鈴可以扯出嗡嗡聲十秒以上、誰跳繩跳得久、誰陀螺轉得久等等)。基本上,這一課是還滿容易吸引同學的。
2.語言功能面:
因為練習的是「給說明」,課本上兩個課外練習,「折紙花」及「看圖說話」其實都可以做為很好的語言活動。在「折紙花」的練習上,我設計的比較像個分組競賽遊戲。先不要告訴大家要做什麼,從各組挑出一人在教室外頭等待,教室內其他的同學現在則可以打看課本紙花教學圖片。等外頭的同學進來後,大家就可以開始練習「你說我做」(當然是用中文)的活動。 因為教室外的人並不知道我們要折的是紙花,所以必須很專注的聽他的同學告訴他怎麼做要做什麼,而其他同學也藉機訓練了怎麼一步一步教別人做東西。從這個活動,老師可以發現其實很多學生說話很有邏輯喔!不過,做這個活動,學生很容易不小心說出自己的母語,畢竟用熟悉的語言講「剪一個圓形」很簡單,用第二語言講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另外在課外的延伸作業裡,我從youtube找來兩則影片。一則是生活智慧王的「快速折衣法」,另一則是有一天O下班給我看的,「How to peel a head of garlic in less than 10 seconds」,我一看到馬上大呼「啊!太好了這可以給我學生練習。」然後O馬上覺得我教書已經教到瘋了的掉頭離開。我放了這兩段影片在我的教學部落格上面,讓學生練習一下翻譯,聽中文的「折衣法」就用英文說明,聽英文的「剝大蒜」就用中文說明。
3.語法點:
華裔學生的漢語聽力一般來說是很不錯的,所以這省去我們很多麻煩。以前教外國人,要想很多「前戲」來鋪陳一課語法,現在教華裔,幾乎是一點就通,可是壞就壞在他們會聽不會用,每次講中文,大家是都聽得懂,但是就是不太會主動表達稍有點程度的語法點,我覺得老師應該多給學生製造任何可以用語法點的機會,一用再用。這一課練習的語法點與時間相關,所以我先是確定每個學生都很清楚怎麼用這幾個句式後,就請學生兩兩一組從這些句式中選兩個出來說一個故事。我自己先給了一個故事,「從前OO和XX都在中文學校上課,OO很不喜歡XX,一看到她就想吐,但是有一次考試,XX給OO看她的答案,OO考了一百分!從那以後,OO就愛上XX。他們總是一邊上課一邊傳簡訊,回家以後,一定要先打電話說晚安再睡覺。後來,他們就結婚了。」這是完整版的故事,但是我上次上課還沒講完,學生就開始Ew!Ew!滿天飛,表示他們的抗議與聽不下去。- -"
以上大致是我做第二課使用的一些活動,我另外一個小班的學校,還讓他們有一個「我的小把戲」的口頭報告,讓學生教其他同學做一些好玩的把戲,小魔術、摺紙都可以的。大班因為這樣一個一個報告,會佔掉太多時間,只好就略過一次,但如果是四週教一課的學校或許就可以試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