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med Amin(احمد امين, 1954-1886),對現代埃及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個知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他有一篇文章是寫給他去英國念書的兒子,信中對於「留學子弟」有一些看法,我覺得滿適合送給任何一個即將/正在留學或是才剛歸國的弟兄姊妹欣賞。不過,當然不見得所有留學生都是作者講的那樣,但確實,在外生活很容易產生迷惘,也有很多迷人陷阱需要小心。請大家再次容諒我不精準但很誠懇的大意翻譯法:

孩子啊,

你完成了埃及學業,現在人在英國念書。其實在你之前也有很多去歐洲念書的留學生,他們大致上有幾種類型:

第一種人他們覺得在埃及飽受束縛,而今嚐到了歐洲自由的氣味,他們決定不要再當傳統思想的奴隸,他們要做自己的主人。於是在他們身上再也見不到道義,他們轉而奔向金錢的誘惑。白天睡覺、晚上鬼混,享受一切的奢糜。他們為了跟家人拿到錢,什麼話都說得出來,「我要錢買書」、「我要錢買衣服」、「我要錢看病」...而這些用盡方法拿到的錢全都是花在生活娛樂饗宴上,最後,他們悲慘的回到自己的國家,不見文憑、道德喪盡,也找不到任何工作。

第二種人他們剛好相反,這等人人數極少。他們非常非常非常用功地念書,除了他的房間、課本、大學教室、通往大學的那條路之外,其他什麼都不知道。就這樣傻傻地唸唸唸,唸到拿下文憑回國。這些人是求得了學問,但是卻把心關上。我不喜歡這樣的人。

還有一種,是我喜歡的,我也希望你能成為這樣的人。他們瞭解自己的使命,知道留學只是一段旅程,是為了求取知識。他們留心看周遭的事物,一步一腳印,直到他們求得知識,也擁有了美好的回憶,回到自己的祖國。

像這樣,在異鄉念書的人各有不同,回國以後的人也分很多種。

有一種人是他們回來以後,還日日夜夜思念他們在歐洲那種充滿娛樂的生活,他們貪戀那兒的日子,到處放話自己還要再回去過那樣的生活。

還有一種他們回國以後,像是根本沒出過國念書一樣。視野狹小好比井底蛙,多的只不過是那一張文憑。

另一種人他們在歐洲念書開了眼界,增廣見聞。可是當他們回到祖國看到不文明的社會亂象,他們不會想著要如何幫忙整治國家。好吧,或許一開始他們也試著改變,但是發現沒能有什麼作為以後,就只是悲觀的認為自己的國家沒得救。

這些都是我看過的例子,我不願意你成為上面這三種的任一種。我希望你回來,帶著你學到的新知識、看到的新鮮事,我要你觀察我們國家的不足。然後我要你用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盡你所能的幫忙修正我們不好的地方。你不能修正所有的不足之處,沒關係,就先從你周遭開始做起:你住的社區、你工作的地方、自己的家內、跟朋友相聚的時刻。

在你之前,有很多失敗的例子,他們出國是為一張文憑,回國是為一份工作。我期盼你出去是為了學到東西,回來是為了讓你的家鄉你的祖國變得更美好。

********************************************************************

如同我的前言,留學生絕對不是只有作者講的這幾種極端類型,「回去?留下?」的考量也因著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會有所改變,而作者最後帶有那麼一點國族意識的強調,要兒子返鄉服務,對於現今的地球村時代恐怕也不盡適用,可能還會被批評八股味太重?!但是如果我們想想寫這封信的年代,想想一位對兒子出國唸書又是驕傲又是擔憂的老父心情,我想,或許你會跟我一樣,讀後有點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