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四月份的另一個重頭戲,全美中文大會。

兩年前第一次參加大會,當時正值疫情爆發沒多久,可是我卻被整個會議的流暢豐滿給震撼,覺得,哇~一個網路研討會做成這樣以後還會有人想路途遙遠去參加實體研討會嗎?當時受到的震撼不小。時隔兩年,我又來參加,還是一樣滿載而歸。照上次的po文,也分三點報告:

1. 1:1 networking
我真心覺得今年大家比較不愛聊XDDD。可能是慢慢與這個病毒共存了,可能是在美國的大家普遍都回復正軌了,不像隔離的那段時光總覺得很疏離,記得兩年前登入1:1,不用等三秒馬上就配度成功(?),可是今年我好幾次上去這個等配對,都沒有人登入,一直到研討會最後一天下午,才一口氣碰上幾個老師。不過,碰到的幾位老師都非常好,我碰到規劃星談項目的老師、喜歡看我報告的老師、還有一些是plenary講員,短短的五分鐘我們卻聊得很開心,每次都還沒聽完就被cut掉了。

2. plenary分享
今年的主題似乎更偏重在共同體的話題上,我想也是因應整個亂七八糟、天災人禍一個不少的當下而需要的主題。星期六的對談,講者Homa跟大家分享了在語言課中幫助學生建立Global Competence(我個人很喜歡全球素養這個翻譯)的重要性,她的一句簡單總結 “being a friend to the human race” 也呼應了最後一天另一位講者的分享,到底什麼是全球素養,不要講得太複雜,其實就是做一個global neighbor,然後把這個角色當好。另外,還有一個話題我想也是對當下的美國中文教育滿重要的,就是我們常常會有教師留不住的問題,如何培養出更多的在地教師,這些都是一時半會看不出來可是其實迫在眉睫的問題。很高興看到了羅雲老師。

3. Breakout Session學習
今年聽的都不錯,第一場聽到三位老師分享怎麼在課堂裡運用影片,分享得很有邏輯也很實用,而且最後更大方地分享了片單,我應該馬上私訊邀他們進入我們電影小組(總是事後才想到...);第二場我去看看老朋友項老師,然後重溫authenticity的全面性(語料、語境、溝通、任務);第三場我也很喜歡,是普利西學校的老師們詳盡地給大家介紹他們的項目是怎麼做PBL的,台下留言處有老師說道「這是聽過的PBL分享中最清楚的一次」,我也同意,要把PBL講清楚真的不容易,但是他們給了很實用的方式教大家怎麼設計驅動問題(作為一個role,我們怎麼給audience 創造/ 設計/ 做 product,來達到purpose),然後再逐項介紹PBL的每個階段,從Launch到Build knowledge到Build and critique到最後的present and self-reflection,其中又舉了很多學校做的活動為例,說得很清楚。最後一天的重頭戲是金老師的演講,金老師這次談的是SEL,短短的一場報告中給大家分別介紹了以「性格」和「減壓」為主題設計出來的課程,有一位老師說「金老師不是在演講,是治癒」,我也很同意,我覺得聽完老師怎麼一步步引導學生以後我們好像也被減壓了!第二天,第一場選了高老師的分享,高老師一口比我標準的國語總是讓我又佩服又汗顏,這次他分享的是sentence builder的概念,我想也是台灣英語教學界很強調得語塊概念,其實跟以前靳老師的定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也都讓我想起過去在ICLP的日子,兜了一大圈,這個還是不能不練的基本功夫。第二場,是我的報告XD。然後,報告完以後我就開心、放心地去吃早午餐了。回來的時候,看了回放,又看到之前在史大認識的老朋友。突然想起羅老師前一天的分享,「很多PD或是老師的培訓項目,最後其實就是一個傳承,這些當初學習的老師後來也都出來分享、幫助其他的老師」,這次的報告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羅老師所言不假。

最後,來說說我的報告...話說我每一次的報告大概至少都會演練個十來回,可是恰恰巧CLTA跟NCLC都在四月,我前面三個月的時間都在練CLTA的報告,而NCLC的報告我只有兩週練習,已經很心虛、很睡不著了,半夜我兒二號又給我搞一招拉肚子(其實我也拉),而人生往往就是這樣,準備老半天的沒人來聽,覺得沒準備好的就是會爆棚。CLTA扣掉我那場的主持人跟其他報告人,我覺得台下聽眾應該不超過十位,今天這場來了140位...不管怎樣,感謝上帝,今天的報告最終也還是順利落幕(而且大家給我的留言真的揪甘心,一位老師還寫信告訴我我圈粉無限XD,非常感謝大家的謬愛~❤️)。我會繼續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