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聽到這個詞「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中文好像是翻成文化回應),可是到底指的是什麼,卻又不是十分確定。今年的外語協會線上課,開了一門外語課室中的CRE,由Dorie Conlon主講,這兩三年,經常可以聽到Dorie在研討會上分享她如何在自己的西語課室中建立起social justice的意識,她目前正在撰寫的博論也是以這個為主題,所以老闆介紹我們這個課的時候,我跟部門幾位老師就二話不說地報名了(另外一個原因是今年的summer reading 也要討論CRE),可是遲遲沒有下文,沒想到在學期結束的最後一天,鏈結送過來了,所以我的最後一天,在送交成績與等待期末聯歡的下午空擋,就送給了PD,我真的也是很認真...

Dorie的這門課作為CRE的入門,我覺得深入淺出,課程裡面的module設計銜接地十分順暢,用很系統、很邏輯的方式把理論條列出來,先是讓大家在複習一下Equality跟Equity的不同,再重點介紹Stembridge的框架,以CRE為主,再帶入ACTFL的語言課核心,最後也拋出一些題目讓我們去反思我們的課室裡是怎麼營造出Culturally Responsive。

上完課以後短短的心得如下:

1. 我們的目標並不是在於給學生一樣的資源以達到所謂的公平,而更是應該去觀察、理解每一個差異,然後給予適當的協助。

2. CRE跟之前上DI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並不是一種教學法,這更像是一種一輩子都需要去訓練學習的教學習慣,只有常常反思才能內化。

3. 外語教學,我們都喜歡使用所謂的真實語料,但是在使用前,我們必須要檢核這份語料的背後是不是存在一些我們容易忽視的偏見。

有一滴滴可惜的是,這堂課可能因為時間的關係,大部分都是著墨在理論架構上,比較少分享實際的課室實例,但是其實轉念一想,每個人教學的環境、對象都不相同,也沒有辦法複製,最重要的精華還是訓練自己對於文化回應的靈敏度。

這門PD結束了我的2021學年,開啟了我的暑假。今年暑假,說什麼也不會走回去年的瘋狂之路,想起我去年的行事曆,一整個慘不忍睹,三週的星談x2+加州外協summer institutex1+CDE教材reviewx1+備一門AT課,做完這些我已精疲力竭,然後就開學了,搞得我元氣大傷,一直到很後面才修復,今年雖然也還是會繼續做PD,但是都是輕鬆小品路線,期待有一個充電充得很舒服的暑假(不要提醒我寫推薦信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