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想跟大家介紹一本好書,The Power of Making Thinking Visible。這本書的作者之前出過一本Making Thinking Visible,也很值得一讀,我忘了我有沒有寫過介紹了。大概之前快放暑假那時候,我聽了他們的一場webinar打書(誤),裡面談的是出這本書的宗旨,他們一講完,我就下單了(顯示為腦波真的弱,又誤),可能是聽過兩位老師的想法,再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比讀第一本書的時候更容易懂些。

這本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身為老師如何幫助我們的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重點在思考也在習慣。既然是談習慣,就不應該只是做做教學活動而已,而是應該定期地操作才能建立起思考的習慣,而且更要讓學生記錄下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讓思考被「體現」。這本書的理論面講得不多,倒是幫助學生養成思考的routine介紹了很多,作者把這些習慣分為三大類:(1)跟同儕之間的互動,談的是怎麼給別人反饋,怎麼接收消化別人給予的反饋。(2)對於主題的思考,談的是看的一份素材,可能是一篇短文、一篇報導、一則新聞、一部電影、一幅圖畫,可以透過哪些習慣去跟這些主題或是素材互動,讓自己的思考更深化。(3)對於行動力的思考,沒有行動都是死的,所以怎麼把自己思考過後的想法化之為行動或是做更深入的反思。每個類項,作者都提供六個routine,我們當然可以把它單純地看成是教學活動,但是就像我之前講的,如果只是一次兩次的教學活動,那我們就有點浪費了,沒有把它做到極致。如果能長期運用,讓學生自然而然把這個活動變成是學習的一部分,那我們幫助學生建立思考習慣的目的就達到了。

我覺得老師們拿到這本書,可以從幾方面著手,第一是邊讀邊思考,這個習慣適合用在什麼地方。你會發現,有的時候不同的routine可以用的地方是一樣的,這種情況下,我建議選一種做就好,因為我們不是在馬戲團,做完一個活動換新的,重點在於「建立習慣」,所以一開始不貪多,選一、兩個適用的,然後一直做,做個一學期、一年,才會達到作者的理想。第二是書的最後談到了一些老師們彼此合作的方法,我覺得做routine,自己一個人做,可能做不了多久,會沒有動力,找一些朋友一起做,然後一起記錄操作時碰到的困難,大家集思廣益,這本書能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非常高興,桌上如山高的書又消滅一本了,我終於可以看到被書擋住的新印表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