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週的課有趣多了!這週上課的主題比較實際,講員直接選了幾種group work的方式實地操作,其中think-pair- share跟jigsaw是我自己比較常用的,另外兩個poster tour跟peer instruction我沒有試過,很高興學到新的方法。另外,講員也針對group work學生有時會偷懶打混的問題,讓現場學員用poster present的方式一起來解決。這堂課收穫真的不少,錄像中的學員看起來可能也比較熟絡了,上課的氣氛終於沒像上次那樣僵硬。

他們的課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會請舞台劇演員講一些「舞台展現」的技巧,我想起了小燕,小燕是我研究所的好朋友,她本質就是黑色幽默,但她又是個十足的演員,以前我們一起在I單位教書,她常常會告訴我她剛剛如何如何地在教室裡又演了一齣,像小燕這樣天生的冷面笑匠,放下一切演戲時,我相信那股張力。跟我又有點不同,我天生就愛演,在課堂上演起來時,難免爆發力會不如。小燕,妳如今又身在何方呢?

這個星期的分享部分邀請了兩位老師,其中一位講的我都聽不懂,另外一位講的我比較有共鳴。站在講台上的人,更重要的使命其實不是自己的研究,儘管那部分也很重要,但是更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帶給台下的人深層的思考。我想起在台灣的日子,教育部一天到晚搞評鑑,評鑑的標準我就不講了,但是評鑑評鑑評鑑,要了一堆數據,就能表示教學的品質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