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y這次借我的書裡頭有一本是學長跟哈佛的老師們寫的「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這是一本很薄的書,裡頭有很多實用短句,用對話場景來鋪陳,真的是書如其名,「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
這些實用短句,歸根究底要回到語用的教學。我不知道其他老師先進如何,我個人從來沒有試過在課堂上進行語用方面的教學。好像不太知道怎麼教,也沒有教材在教,只能鼓勵學生到坊間書局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書自己看看,或是假裝相信他們在台灣對這個語言背後的語用產生了語感就自然會使用之。至於在美國的這些華裔,沒有大環境,那就只好假裝相信,有爸媽的加持,他們天生就有這樣的語感。可是,我後來發現,事情還真不是這樣,華裔的學生或許有點語感,但是他用不出來,有些層次高點的語用,那可是會完全聽不懂的。
今年在我編的教材裡,每篇對話底下都有個幾句具有功能性的語句,本來只是標誌出來,不打算教。可是既然都從Mindy那借了書來看,也看到Henny老師分享的sentences starters的做法,也是在講一樣的事,所以我想不該逃的就不能逃,這學期我會試著做做語用的活動。目前想到的做法是:
1.將我認為比較具有指標意義的語句/言談詞挑出,例如「糟糕!」、「聽你這樣一說...」、「我真不敢相信!」,利用index card做成一張張小卡。
2.第一輪練習,我會先挑比較能放在同一個主題用的句子,把主題給全班,要同學分組設計對話,對話中得將板上放的功能語句/言談詞都放入。
例如:我想練的功能語句是「你上次說...」、「當我沒說吧」、「我不敢相信」、「那是他說的」,那我搭配的主題就是「校園八卦」。學生分組去用這些功能語句講一個八卦。
3.第二輪練習是假定這學期我們想練的功能語句/言談詞都已經用不同主題各自跑過一遍,學生都已經對這些基本功能語句有足夠的理解。我會讓學生隨意抽卡,一人抽一張,兩至三人配對,創造一段對話,對話必須用到組內每位同學手中的功能語句小卡。
如果能夠一學期不時拿出來練習的話,我相信,這個語用應該會內化。語用內化,那層隔閡才能打開,才有可能被稱「他的中文很道地」.....
學期結束(一樣,如果我還記得的話),我會回頭跟各位先進們報告使用狀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