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我去參加了一場座談會。這場座談會的主講群,正是我現在手邊一本主要教材的編輯團隊。這本教材我自己還算喜歡,如果好好地用好好地教,應該學生是能學到不少東西。難得編輯團隊北上,座談會地址又離我家不遠,當學校發給我通知信時,我二話不說地就參加了。整場座談大致上分四個部份進行,由主編開場,再者由三位編輯團隊兼資深老師就「每冊教學流程」、「教學活動」及「多媒體教具的搭配使用」來分別進行說明。

主編開頭的一席話,說明海外中文學校的定位與未來走向,對很多老師來說可能有點老生常談,但是對我來說,卻像是深夜黑海裡的一盞燈。這一年多在中文學校,硬是拿CSL的方式來教學的我,常常是與學生、家長、學校這三角拉扯戰下的輸家,我也會反省,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過去教老外的經驗對這些華裔子弟來說是如此不通?主編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我想該是我放下堅持,接受CSL(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與CHL(teaching Chinese as a heritage language)是兩碼事的時後了。 

而中間三位老師穿插也是相當活潑。第一位李老師介紹各冊的不同流程,我覺得對第一次接觸該教材的新手老師應該是相當有助益,雖然課本開頭就放著教學建議,但畢竟真的會展書閱讀的人還是少。不過對於已經使用該教材使用到上手的老師可能就沒什麼幫助,畢竟每位老師教學風格不同、每所學校時數進度也都不同。我自己是今年才剛接這本教材,尤其李老師在高級班舉的例子正是我現在使用的第七冊,所以對我來說當然是利多,不過台下的其他老師實在太吵了,害我聽到的也很有限。

而整場座談會,我最喜歡的是第二段鄭老師的演示,鄭老師介紹的主題是「教具使用與製作」,但我個人認為老師的演示更可定名為「教學活動設計」,老師在短短時間內將各種想得到的教學活動都搬上台面,非常活潑有趣。只可惜,老師設計的這些活動主要針對低年級對象,唱唱跳跳說故事,讓我想起大學的兒美時光,不過用到我現在的七年級這邊,我要放CD給他們聽,他們恐怕會跟我抗議。我的學生只喜歡拿著我的祕密武器,狠狠地丟黑板,發洩他們的情緒。XD

第三段,是許老師主持的「多媒體教具使用」。研究所時期,我曾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參與國科會計畫,非常地清楚將「多媒體」使用在教學中是多麼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所以不論效果如何,我都對許老師感到相當欽佩。尤其許老師大方慷慨地將自己所作的遊戲全數貢獻給教學者及使用者,更是讓人感動萬分。在許老師演示多媒體設計時,我認為觀察台下老師是一件更有趣的事。有老師驚呼連連,覺得好FANCY,也有老師投以不以為然的目光。而曾經有過「設計者」與「使用者」兩種身分的我,既能瞭解前者也能體諒後者。確實多媒體的聲光色,會讓傳統流於呆板的教學煥然一新;但是有多少教室真能讓我們使用投影設備?教一個字得動用這麼多工夫是否值得?等等,也確實是教學使用者很現實的考量。不過畢竟時代會變,基於過去我也曾經在「多媒體教學」上下過功夫,儘管現在我們或許只能拿多媒體當作是一個噱頭,我想我還是樂觀地傾向於「繼續開發」。

三個小時的座談會,實質的幫助有限,但是確實這四位老師,給了我很多正面的省思,我想這都是收穫。一場座談結束,我突然覺得來到美國,讓我離CSL的領域似乎越來越遠,反而是踏上了CHL的不歸路.....(寫這句話的時後,我感覺自己站在一艘小船上,向著岸邊的阿當、德明、toshi、以及眾多同窗學姊學妹學長學弟們,含淚揮別。: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