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第二週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在幹嘛,第三週的內容相對就顯得清楚明瞭多了。第三週的課程強調的是當mentee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措施?是直接給予反饋?還是讓mentee去思考解套?這個問題課程並沒有提供我們太多的答案,可能是講員以身作則要我們自己去思考解套XDDD。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去聽mentee的困難,課程倒是提供了兩種滿實用的工具。

一為cycle of inquiry,其實跟前兩週所學的重點差不多,關鍵在於「聽」,聽懂、問更多的問題來幫助我們聽懂、提供一些方案、反思。

另一個工具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去了解feedback trigger。其實要給反饋大家都會給反饋,可是為什麼多數的人只喜歡聽好話?那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落入反饋的三種情緒陷阱:第一種trigger是面對不實的反饋,我們會認為「這些反饋都在亂說」、「我沒有這樣」,第二種trigger是針對給我們反饋的人是誰,如果我們信任對方,那多半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果我們不信任對方,或是還沒有建立起一個信任機制,那麼對方給的反饋不管是什麼,我們都會不以為然或是感到憤怒,第三種trigger是對自己的全盤否認,因為一個小小的反饋就覺得自己一無長處。了解這三種trigger以後,我覺得不管是對我在接受別人給我的反饋或是給別人反饋,都能更就事論事,更周到。

第三週的作業也是情境題,我們必須面對三種不同的情境給予回應。至於是要運用cycle of inquiry 還是要運用給反饋,這就見仁見智,多半情況下其實兩種是參雜在一起的。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個情境,當對方跟你見面開一對一的會時,他說「我真的待不下去了,學校的工作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我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團糟,今天是我兒的生日,可是我卻連禮物都還沒時間去準備。我根本不知道能不能開這個會!」我的回答是「那不然,我們今天先不要開會,你去喝杯咖啡,早點回家給兒子準備禮物,我們可以這週晚點再找時間來開會談談學校的工作,好嗎?」我看了很多老師的答案也都很優秀,可是他們都沒有要放人走的意思XDDD,害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太放縱了,哈!是說,話都已經講成這樣了,會還能怎麼開?

第三週的課程整體說來,還滿有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