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啊,多虧了這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最後入圍,「分居風暴」(A Separation)不單單讓我們再次想起了伊朗影史曾經亮眼的輝煌,它還更讓我們看到了與國人熟悉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天堂的孩子」、「櫻桃的滋味」...等截然不同的伊朗風貌。不知道這和05年開始由阿哈麥迪內賈德(Mahmoud Ahmedinejad)接任總統走保守路線是否相關,但除了去年這部「分居風暴」以外,伊朗近幾年都未曾出現讓人驚艷的作品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電影一開始就是飾演夫妻的納德(Nader)跟西敏(Simin)兩人對簿公堂吵離婚,身為一個盼女成鳳的母親,西敏花了重金取得簽證就盼一家能離開祖國到異鄉發展,而身為一個有義務與責任感的兒子,納德選擇留下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的老父。兩人無法取得共識,結果他兩的女兒塔梅(Termeh)選擇留下與父親爺爺同住,西敏則另外找來一名看護拉潔(Razieh)協助照料,自己打包回娘家。而拉潔由於先生霍亞特(Hodjat)負債累累,即使已經身懷六甲,仍不辭路途遙遠帶著小女兒來賺取生活費。然而意外發生,當納德某天回家,看到的竟是自己的老父被綁在床上近乎奄奄一息,盛怒之下推了拉潔。爾後電影的發展便像是乘坐雲霄飛車一樣,拉潔流產,兩戶人家告上法庭,隨著法官的調查,我們像是揭開一個又一個謊言又落入一團又一團的迷霧中一般看得無法自拔。這部片沒有動聽的配樂,全片就是靠男女主角、配角一來一往的對白支撐;這部片也沒有華麗的場景,要不是在主角家中,要不就是在法庭。但或許就是因為這些外在因素的單純,讓觀眾能更融入在劇情本身,也才會跟著故事發展心情忽上忽下,影片中沒有所謂的好人壞人,A撒了大謊,而B又有說不出的真相,每個角色都不完美卻都值得同情,因為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價值觀在犧牲。隨著導演鋪下的梗,身為觀眾我們反反覆覆,根本不知道該支持誰,最後只能跟著劇中最無辜的角色塔梅在片尾一起留下無助的淚水。

這部片在國際影展上都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不僅是奪下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也在本屆金球獎中奪下最佳外語片。能不能在這屆奧斯卡中繼續奪得佳績,這星期馬上就能揭曉。片中最主要五位演員,我覺得演得實在很到位,飾演霍亞特的侯塞尼(Shahab Hosseini)有多年的演出經驗,演起飽受打壓起而反撲的無業游民,那些瘋狂的舉動,演得恰到好處。而飾演男主角的穆阿迪(Peyman Moaadi)為了自己的家人、證明自己的清白,時而衝動、時而內斂的情緒,也勾動人心。而女演員方面也毫不遜色,哈塔蜜(Leila Hatami)扮演起人母人妻,在女兒面前需要打起精神強作堅強,但回歸自己挫敗的婚姻,那種想走又走不了的脆弱,在她對著公公痛哭的那一幕卻是一覽無疑。至於飾演對信仰虔誠的看護,芭雅特(Sareh Bayat)把片中的矛盾處處演在臉上,她有道德的束縛,卻又擺脫不了低收入戶面對生活窘境的現實。但全片中最讓我關注的是那位扮演十一歲女兒的法哈蒂(Sarina Farhadi),她其實正是這部電影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的千金。影片中的她除了來自課業的壓力外,她更必須承受父母不和可能面臨離婚的悲劇,在片中她一直像是一股清流一般讓人喜歡,但是當我們看到她也為了自己的家人而犧牲了她一直擁有的正義時,你看著法哈蒂的淚水劃過雙頰,很難不替她不捨。不論是汨汨而流的淚水還是堅毅的眼神,實在很難相信這樣渾然天成的演技竟是初試啼聲。

社會階級、男女性別的對立製造出的紛爭是我們在電影中常常見到的題材,但當它又發生在伊朗時,宗教帶出來的道德與規範則從另一個角度扮演了判斷一切是非對錯的角色。導演似乎有意在某些場景中,讓我們去認識其中的矛盾。有兩幕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是當看護拉潔發現老爺爺失禁尿溼褲子,她當下的反應是打電話詢問倘若她幫老爺爺洗澡是否有違宗教法?還有一幕則是當霍亞特發現自己老婆跑去人家家照顧其他男性時所發出的憤怒,他的瘋狂彷彿更甚過得知不幸流產。這兩幕畫面使我想起電影開頭夫妻兩人在法官面前對吵時,西敏堅持要帶女兒離開,原因是不能讓她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所謂「這樣的環境」指的是什麼?是因為男女在自由度上的不平等?是宗教法箝制的層面太多?無論是什麼,絕對不會只是單純的「國外的月亮比較圓。」我想導演也有意透過故事本身強化破碎的家庭所引出的悲劇,看多了社會新聞,我們對於「離婚」已經感到麻木,但是對於保守的伊朗來說這還是件大事。這場「分居風暴」同時還給了觀眾一些深層的反省,有時候,我們看似是在做一些為對方好的事,但會不會其實是對對方最深的傷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ah 的頭像
    sabah

    sabah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