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趁著春節尾聲、又逢情人節,我受邀做了一場線上發表,感謝主也是順利落幕。

上一次我發關於發表的心得,是2020年的事了。去年我一共做了六場發表,這六場有的是我自己投稿,有的是承蒙台下的觀眾厚愛,被邀去講另一場,每一次都感到很開心。回到20年前的自己一定不敢想像、相信自己有這樣一天,會樂於發表。想當年在科威特的時候,每次被哈立德叫起來做報告,我都一定會在報告中間自我中斷,開始用中文請求第三方(通常是我們拔姐)協助,後來我做了OPI以後才知道,這是breakdown的一種表徵...XDD。回台灣工作、又再回學校唸書都沒有幫我克服這個問題,不要說上台,就是只是坐在台下回答問題都還是臉抖個不停。最終,我的這個症頭是在金金老師跟葉老師幫助下克服的,金金老師讓我看到,當你對自己講的東西有熱情有興趣的時候你就忘記那些舞台恐懼,葉老師的演講課給了我一次又一次機會練習說話。雖然從所上畢業,又相隔十年我才開始我的發表之路,但是如果不是兩位老師,我也沒辦法開啟第一步。

這幾年我很努力地在學習,也從各類講員中那裡獲得很多的靈感,每次做完報告都會發現還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今天的分享,想先分享一些比較容易做得到的部分。

1. 事前演練:事前演練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時間控管,我每次去聽報告都會聽到逾時的報告,逾時都是難免的,可是如果超時太多,便會給自己跟聽眾帶來負擔。所以,事前的演練非常重要,就跟我們平常教學生一樣,在鏡子前面練習、自己錄影、或是找家人朋友幫聽,都可以。我有時候會看到講員或發表人對自己的slide感到陌生,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演練可以幫助我們過渡得更好,而且走過一次,就會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就知道哪些是可以刪掉的,一次的演練是不夠的,我承認我的問題是另外一種極端,演練太多次造成家人不必要的負擔(哈),可是說實話,演練越多次,在正式發表的時候就越能控制時間,就算真的不小心逾時也不會長到讓人不舒服。

2. 服務周到:大家都喜歡被服務。做為一個講員,也要去思考,這一場講座怎麼樣聽眾會有開心的感覺,他們是不是需要你的投影片?是不是需要你提到的一些資源連結?當然這些怎麼給、能不能給可能也都還要考慮到主辦單位,但是若是沒有太多外力介入下,製作清楚(不需要精美)的講義,我想台下的聽眾都會很開心,有滿載而歸的感覺。我們週年慶購物拿到贈品不也是這樣的心情嗎?

3. 即時互動:這個也是需要配合主辦單位跟發表的形式,如果是一般研討會,15分鐘,內容講完、講清楚都不容易了,當然很難穿插互動。但是,如果是時間充裕一點的講座,適時適量增加互動機會,邀請台下聽眾從做中學是最好的,因為台下的聽眾不會無聊,有些內容也確實透過實體操作會印象更深。我這次原先的報告,沒有加入互動環節,後來主辦單位老師(也是Read On的趙老師)提醒我,如果加入互動會比較好,果然,昨天發表完以後,就有一位老師表示,跟台下的聽眾互動是非常engaging的報告。當然,如果是做工作坊就更不用說了!

4. 知己知彼:在發表前,如果有機會還是要先去了解一下我們的聽眾群。這點也很重要,一來,可以預測聽眾的先備知識,某些部分可以跳過還是需要細講,二來,知道聽眾也比較能對症下藥。當然,像ACTFL這種就比較難預測,可是如果是比較小型的發表,可以先跟主辦單位問一下,大概有多少人報名(這可以幫助我們抓互動時間)、他們服務的學校(k-16各有各需要擊破的點)等等。

最後,當然是繼續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真材實料」還是所有好發表的基本功、第一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