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美國 (6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紐約景點如此之多,自由女神像應該也是大家不會放過的對象。前往自由女神像所在地,說難是不難,但是也是得舟車勞頓一番。自由女神像位於曼哈頓西邊的自由島上,在曼哈頓最南端的Battery Park可以買到船票前行,從曼哈頓坐船出發前往自由島大約十多分鐘,一路上可以欣賞從紐約港望過去的曼哈頓成群的高樓,也可以眺望豎立在島上守望紐約的大巨像。這次的紐約行我們當然也不免俗地在自由女神下面做出高舉右手的畫面,雖然沒有象徵自由的火把,但也是由衷對自由致意了。參觀自由女神固然讓我跟O先生很開心,但是比起這座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高大巨像,此趟旅程更讓我感興趣的是回程的路上暫停的愛莉絲島(Ellis Island)。




Ellis Island 位於紐約港口處,當初只是一個佔地非常小的島,但是由於它天生的地理位置,讓這個地方在百餘年前成為所有前往新大陸開發人們第一個不得不跨過的門檻。十九世紀末期,大批的歐洲人紛紛前往新大陸,找尋自己的新夢想,建立自己的新天堂。1892年,美國在這個地方設立移民局,帶著黃金夢自由夢的人們要真的圓夢之前,都得跟大家ㄧ樣,先在島上進行各項考驗,包括了健康檢疫等等,一天幫上千個人辦理移民登記手續不是什麼大消息,人們說那裡是island of hope,但不幸,它同時也是Island of tear,進去新天地開發自己新事業的人固然不少,但是無法通過移民局的檢查,夢想當場破碎的自然也不是少數。一直到1954年,Ellis Island有六十二年的時間扮演美國大陸守門員的角色。這中間,由於每年實在有數以萬計的歐洲移民來到這裡,paperwork未曾間斷過,所以土地也不斷地被擴充,移民局一座接著一座的蓋。

1954年以後的Eliis Island就不再做移民局使用了,關閉以後一直到1990年才又再重新開張,成為移民博物館,除了將過去移民歷史的心血或是行李物品整理成展覽室,更增加讓移民後代可以尋根的功能。只要知道當初移民過來的家族任一人名字,就可以順利地找到當初入境移民成功的登記資料。




【現在的Elis Island已經失去當時的風采,不過,轉身變為移民歷史博物館,也一樣帶給許多的移民後代一個遙想祖先的機會。】



【現在的移民博物館大廳,在上個世紀,可以說是每個前來尋夢的歐洲移民必經之路,檢疫、登記、考驗都在這裡等待。】

博物館內的展示相當完盡,一樓除了對美國移民歷史做了詳盡的介紹以外,也分別標示出美國移民浪潮大起大落的年代以及各國前來的男女比例,二樓的部分有幾間展示間牆上掛了某些移民者的文件資料,移民者的職業分布比例,走道區也展示了移民者他們帶來的行李家當,十字架、衣服、書都有。一些掛牌上面說明了歐洲移民剛到美國時碰到的文化衝擊,孩子多半是適應比較快的,在學校上課,語言方面可以很快地進入狀況,同時還能繼續保有來自自己國家的過往傳統。除了文化衝擊這類的主題,博物館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肯定這些移民者替美國帶來的建設與進步。不論是我們現在乘坐的地鐵或是下水道的開發,歐洲大陸的移民,從波蘭、義大利,還是任何一個地方國家,都帶給美國新的活力與精神。


 【移民遠渡重洋帶來的行李,當初移民潮全盛時期,一天要檢查的行李箱不知是現在這些看過去的幾千倍!】

要從Ellis Island回到曼哈頓的時候,我站在船上,看著海平線,我想像自己在一百年前,跟無數來尋夢的人一樣,經過千辛萬苦,從歐陸出發,踏上旅程,這中間我不但得跟大西洋的氣候奮戰,還得克制自己的鄉愁,跟著船上其他的人一樣,到前方的新大陸來找尋在歐洲沒有的自由,望著即將到岸的土地,對它其實卻又是一無所知。那種心情會是如何?後來想一想,要我拋棄家鄉的一切?唉~【遠離家園】這種戲碼,我是演不來的啊。

附上Frank Sinatura的 【New York New York】給兄姐們感受一下。I want to be a part of it, New York, New York~或許這就是上個世紀眾移民們前仆後繼而來的心聲吧?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紐約的遊客,多半不會錯過這個我也不知該不該稱為景點的地方--聯合國總部大樓。




我們到訪紐約的第一天,天氣清朗,我跟O先生逛完讓人眼花撩亂的MOMA以後心情超好,在路邊小販攤買了個烤肉三明治,順勢地往東側走去,不例外地要去參觀一下這棟至今有半個世紀以上歷史的建築物,我個人對於此事非常興奮,大家也知道看過雙面翻譯一片以後,我的心裡就有一個成為聯合國翻譯員的夢^^",所以這次的聯合國總部行幾乎可以說是抱著朝聖的心情去的。

總部大樓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中城東邊(真的不在舊金山喔@@"),面對的是東河,基本上那附近沒有什麼地鐵站,所幸曼哈頓的公車也是非常方便,雖然因為時速受限,動輒就要塞個幾分鐘,但對於雙腳已經鐵腿的背包客如我跟O先生來說,坐上去的剎那還是會有想哭的衝動的。進到聯合國大樓以前,得先進行全身檢查,確定沒有問題以後才可以入內參觀。我跟O先生進去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找導覽,一個人要13塊半大洋,一次的導覽大約會進行四十分鐘左右,牆上掛有各種語言的導覽,任君選擇。雖然網路上也有一些評價認為UN導覽四十分鐘逛得不夠盡興,看的點也不夠多,但是沒有導覽就進不去裡面,好不容易來到這,怎麼說還是希望有個對大樓內部清楚的人來給我們做介紹,所以我們二話不說地就登記了。本來看牆上的掛牌以為要等上個一個小時,沒想到櫃台小姐反應相當靈敏的馬上把我們托給才剛出發的團,然後我們就在一路上有保全人員監送下跟上腳步,與一大群對岸大叔們一起參觀。

幫我們介紹的導覽員是一位馬來西亞裔華僑,他盡量說明得很仔細,不過我們能夠參觀的部分真的不太多,就是幾間會議室及一些展覽區,參觀會議室的時候,有些可能是因為議題太過嚴肅,我們是不得進去的,另外一間也在舉行會議的【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則不知是何理由可供我們入內,但是也是必須安靜地快步走過,不得在內逗留,所以我們也沒真能體會太深那種開會的感覺,遠遠望去跟以前我在中阿上班時三不五時開的理監事會倒有點像。雖然沒能真體會出個什麼,但是最後可以進去安理會開會的主會議室,還是讓我興奮到快要窒息。
如兄姐可見,每個座位上都放置了會員國的國別,雖然排序是按各國英文字母,但聽說每年還是會抽籤一次,大概是因為總不能老讓A、B、C開頭的國家在前面被噴口水,X、Y、Z開頭的國家在後面睡覺的關係吧?像今年被抽中的第一號座位就是M開頭的Maxico了。不過有一件很殘念的題外話是,我在興奮的拍攝過程中把相機的皮套給弄丟了~Orz



我對於能夠一圓置身在安理會會議室這個夢感到相當之激動,有別於我的嚴肅,讓O先生在旁邊興奮不已的,居然是一個名叫“Holy See“的牌子Orz。】

根據導覽先生的說法,聯合國2015年前有八項希望達成的目標,包括愛滋病患的援助、教育普及、男女受教育機會平等、拆除地雷等事,說著說著就讓我們看一副聯合國經費運用比例,如下圖可見,紅色的部分佔了經費運用的半數額以上,而不幸的是,紅色部分所代表的是軍事方面的預算。也就是大部分的錢還是花在維和部隊上面,而剛剛所說的教育、飢餓、地雷這些問題,都只是到三角中最底層最底層的那部分。

如果世界上能少一些戰爭,世界會是多麼美好。




除了剛剛提到的經費分布問題讓我好生感慨以外,關於我們入聯這件事,我也有另一番體會,我不是要挑起政治問題,但是我提供一個我在聯合國總部拍攝的畫面,給大家一個思考的空間。下面的照片中,只要是藍色部分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我看到這張地圖,第一個想法是先去找我歸屬的土地。我以為台灣一定很顯眼,因為政治人物一直說我們要爭取入聯,所以它應該會是少數幾個顏色不藍的部分,訝異的是,我們,也是藍色。這代表什麼?我們說要入聯,可是對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台灣已經是聯合國的一員了,若是如此,大家是怎麼看我們的訴求的?而我們是不是又真的屬於聯合國呢?這個話題要在講下去,就要沒完沒了了。提出來,只是讓大家想想。


tour的另一個部分(可以說是大部分)是看各國贈與聯合國大樓擺設的禮物區,大家都花了好大手筆啊,有俄羅斯出資畫的車比諾事件畫像,也有從佛教國家來的金佛像,由於本團大多數人是來自中國,所以走到中國禮物前面時,大家紛紛拿起相機來照,那是一座由象牙塑製而成的雕刻品,可以看得出是精雕細琢而成,可是...那是象牙耶.....



四十分鐘的導覽行程差不多是到此告一段落,導覽的最後是非常觀光的帶大家到樓下的禮品部,可以買紀念品,也可以到聯合國設置的郵局買買紀念郵票或是寄明信片,我們非常開心的寄了明信片回家去,結束此趟UN總部大樓之行~

其實大樓外面也很有看頭的,東河對岸的景色看起來讓人心曠神怡,豎立在廣場一角的地球,也成為大家頻頻留影的地方。






順道補充一下,聯合國大樓當初是由美國著名政治金融大主洛克斐勒(Rockefeller)家族出資建成的,Rockefeller家族憑著石油產業,縱貫影響了美國經濟數十載,所謂的Rockefeller Center涵蓋的數十座摩天高樓建築群更是紐約另一個地標所在,每天來來往往出沒於當中的人群難以計量,我們沒有特地去找著名的溜冰場和聖誕樹,倒是到了頂樓去觀看夜色初昇的曼哈頓,帝國大廈在對面閃閃發亮,紐約的夜晚竟是這樣迷人。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上個星期三,我跟O先生搭晚上九點半的班機前往甘迺迪機場,六個小時的飛行,經過三個時區,整個機艙都是迷幻紫藍色燈光的Virgin America把我們從美國西岸載到了東岸,抵達的時間是星期四早上五點多,跟許許多多的旅客或是返鄉人一樣,換了幾趟地鐵,再抬頭望向天空,已經是紐約,不對,不夠精準,是曼哈頓。




星期四是傳說中的情人節,我站在第八大道跟49街口,看著這個國際化又世界性的大都會,它是時尚跟流行的指標,但是還沒有被粉紅色玫瑰花的浪漫或是愛心型巧克力的濃蜜所淹沒,每個人都是行色匆匆,在跟同向反向的人對抗,在跟車陣對抗,也在跟冰冷的五度、六度對抗。那個速度感,我好熟悉。

然後我看到跟我一樣等著要過街的路人,他們在還沒變燈前就穿過小小的馬路,我驚訝地問「不是還在紅燈嗎?」,O先生說「喔對面已經開始紅燈啦~」,我這才一邊恍然大悟一邊跟上大夥的腳步,心裡有著小小的雀躍感,這種紅綠燈前人人平等、跟四面八方的車潮人群間比賽行進快慢的勾心鬥角,天啊,當下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台北魂又被喚醒了。兩個月沒有看過這麼多人群走在街上、兩個月沒看過這麼多高樓,再次地重返都會,那個味道,我好熟悉。

在我的成長歷史中,時常因為一部電影、一個名人、一段歷史,而開始對一個地方感到迷戀,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德里、格拉那達、路克索、上海、突尼斯、基多,可就紐約從來沒有登上我的旅行排行榜,我以為這是個只要看看慾望城市或是一堆好萊塢電影後,便可以滿足好奇感的都會罷了,沒特別想過要來玩,反而卻是來到美國以後前幾個旅行的城市。不過其實紐約行也不是一個突然的決定,早在去年O先生不知從哪看到二人同行便宜機票的特惠後,我們就當機立斷的訂下機票與四天三夜的住宿飯店,連百老匯的票也都買好,不過做完這幾件事以後,紐約行就被我們晾著擺了好一會兒,什麼功課也沒做,連行李都是在出發前一天晚上,小約翰跟O先生打完電動以後,用著睡前那最後一絲清醒來打包完成。不過,不管功課做的再怎麼不夠,紐約總是人見人愛的大蘋果,我們的四天三夜行也是處處充滿驚喜。



驚喜之一便是在42街上亂走的時候,居然意外地發現了我們駐紐約的辦事處(相片中間咖啡色高高建築物),相當高級啊!!



驚喜之二則是發現原來布魯克林橋是可以讓人上來行走的!喔~也可以騎腳踏車~



驚喜之三當推路邊小販,原來跟電影演的一樣,曼哈頓街頭上果然到處可以看見推車小販,大叔們賣的不外乎是熱狗麵包、pretzel、烤花生跟shish kabab(夾阿拉伯烤肉的麵包),我個人最為推崇後者,雖然有時難免吃到沒有熟的雞肉,但,那也是很驚喜啊!不過更驚的是,曼哈頓的kabab硬生生地比皇后區的多賣了兩塊多美金.....





驚喜之四是時代廣場下各個引人注目的招牌,不論是警察局上面那塊銀藍色的New York Police Dept字樣,或是在其他地方應該是漆成綠色像個地下道,在這卻變成閃亮亮的地鐵入口,都讓人耳目一新。

驚喜未完待續,不過照片已經先上傳了一部分,歡迎兄姐們參觀喔~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如果因為這張看似自信滿滿的照片,就以為我開始熱愛滑雪,或是想我是個滑雪阿飛,那就真是大錯特錯、誤會一場了。


我是痛恨滑雪的。心理及生理都對這個活動無任何好感。想當年,我拎著一大堆行李從日本飛回台灣,一心想著菜先生一定會來送機,沒想到這傢伙居然為了要去滑雪,棄我於冷冷的東京不顧,自己就這樣跑去滑了,留下我一臉悵然跟一身因扛行李而得來的瘀青。

到了美國以後,也沒有改變我討厭這個活動的念頭,但是抵美的第一天,行李都還沒放下,就看到菜先生從房間拿出事前準備好的粉紅滑雪大外套,自己就馬上忍不住的覺得顏色好可愛,然後,就傻傻地答應跟著一起去滑雪了。果然,人生貪瞋痴啊~~~

滑雪絕對不像在wii fit上的遊戲那麼簡單,腳尖動一下就隨隨便便過關了。從開始到結束,它都在不斷考驗人類的體能極限跟耐力。首先,因為一般的滑雪場都不會是在離你家附近的地方,又,因為安全考量,通常四點以後就會關閉,所以花個兩天是正常的事,如果只想一天來回,那就必須在一大清早,天還烏漆嘛黑的時候,把所有裝備,如:滑雪板、滑雪衣、滑雪褲、排汗衣、護目鏡、毛襪、運動鞋等裝備完成,然後趕快摸黑出門,一路用近百的時速一直飆到滑雪場,只是再怎麼飆、怎麼超(那麼早其實也沒車好超),三個小時的時間還是跑不掉。

到了滑雪場,像我這樣沒滑過雪的人,勢必得到租借中心去借滑雪時該穿的特殊鐵人鞋、兩根長長的棍子還有雪撬。借好以後,拿錢出來,便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先要穿上無敵難走的鐵人鞋,然後有如機器人般,以十分笨重的步伐拎著身上一堆有的沒的走上滑雪的地方。初學者如我,穿著鐵鞋連要踏進滑雪區都是萬般困難,好不容易踏上去,冬雪在陽光下有的已經開始在滑溜滑溜了,這時候東抓西抓也來不及,只能讓自己就這樣跌倒,學習穿著鐵鞋再站起來。如果以為穿著鐵鞋走在雪上不會再跌倒就很厲害的話,那就又太過天真。走個幾步,身旁那些會滑的人就會叫你開始穿雪撬,雪撬的穿法相當複雜,腳尖進去以後還要用力往後一蹬,踩下後面的卡筍才算完成。但問題是第ㄧ,穿著鐵鞋舉步維艱,腳尖要對準已然很難,對準以後往後蹬更難,地面整個都是滑的,你一蹬整個雪撬開始自己移動,還沒開始學滑,你已經在滑,心裡雖然大喊不妙不妙,但雪撬就像是被人狠狠推了一把似的,飛快的往下衝。你一邊要害怕那些在你旁邊咻來咻去的阿飛來撞你,一邊又要擔心你會撞到坐在前面休息的那些小鬼頭,最後還來不及釐清到底是阿飛撞到你還是你撞到小鬼頭,你已經用一種非常奇怪的姿勢倒在雪地上,狼狽不堪、痛苦不已。

之所以狼狽、痛苦,不僅僅只是姿勢及疼痛感所帶來的結果,更是你躺在地上想起還起不來的那種羞恥。任憑你怎麼在地上哭喊、你甚至都說了你快脫臼,身旁那些會滑的人還是以為你在喇賽,冷冷地跟你說「不要再裝死了。」,好想拿雪丟人洩恨,卻發現手被壓在自己的身體下面,想丟卻丟不了。身旁的人兒本來說要教你,教了五分鐘便覺你資質魯鈍,還是直接上山去練比較快。死拖活拖把你騙到一堆排隊的人裡面,等到你變成隊伍第一個時終於恍然大悟,要坐纜車上山去。不曉得為什麼,小時候最愛坐纜車的自己突然兩腿在抖,穿著笨重的鐵鞋雪撬,像個機器人般走到前面,突然雪撬又開始滑,你身旁的人兒跟纜車管理者完全傻眼,不知你要滑向何方,趕快使勁把你推回正途,坐上纜車以後,更害怕的事情來了,怎麼從纜車上下來???身旁的人兒跟你說「沒事,你等下站起來就好了。重力加速度,雪撬會自己往前滑。」等你真的到了該下來的時候,你就發現沒那麼簡單,你根本沒在滑,整個就是一直滾,一直滾,一直滾。滾到卡住的時候,又聽到纜車管理員在後面大喊「GO!」你完全了解你應該快閃,不要再繼續擋路了,但是你就是爬不起來,索性心一橫,一路就這樣滾下去好了。

終於離開可怕的纜車區,正式進入滑雪的開始,卻又再次的跌倒,跌的姿勢更怪,動都動不了,只好請身旁的人兒想辦法幫你把雪撬脫掉,但是卡筍如果這麼容易脫掉,那就不是安全的卡筍了。你跟身旁的人兒弄得大滴汗小滴汗,終於把他解下,你也終於可以站立。站立以後,你必須再一次把它穿回去,你急得半死,因為感覺到雪撬它又要開始發瘋地往下衝,身旁的人兒冷靜地告訴你,「你要運用物理知識,衡量雪撬怎麼擺才不會又滑走。」很不想理他,可是又發現不衡量似乎真的又不行,只好乖乖地有樣學樣,看他怎麼擺。把雪撬放好以後卻又發現,在陡陡的山坡上,要把鐵鞋鞋尖對準雪撬真是抓狂的事,手上還拎著另外兩根長長的桿子,立也立不起,一腳穿進去,另一腳就穿不進去,要不就是兩隻腳都穿進去,又開始無法控制的滑啊滑,於是開始一連串如鬼打牆般的情節,穿好、不小心地又滑、跌倒、脫鞋、站起、再穿一次。這個時候你慢慢了解到滑下去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對著身旁的人兒又哭又吼,「我不玩了啦!你讓我走下去。」氣呼呼地把雪撬脫掉,卻又發現一路走下去也不是那麼好走,陡的時候,穿著鐵鞋,沈重的步伐猶如小時看過的電影,大金剛。只是電影的大金剛不會淚流滿面,可是你會。

起初是這樣的,身旁的人兒堅持來了一定要會滑,跌倒了一定要會自己站起來,但是當你一路很愚蠢的一直跌,還撞到跟他纏在一塊,讓他也不得不跌以後,他的耐心終究是消磨殆盡,望向遠方高級者的滑雪道,無奈地說了一句「為什麼我今天會這麼狼狽?」,然後你們取得了相同的共識,你就自己這樣一路慢慢走下山,身旁的人兒啊,再會吧!你就自己去滑吧!

最後的最後,你終於是步履蹣跚的走回有著cafeteria的小木屋,一路上不論是老美自以為幽默的「Lost your ski?」或是熱血小妹的「Hey~What's wrong?」,你都會覺得是戲謔,煩到不能再煩。


看著前方小木屋頭上有煙,你幻想著那杯香醇濃郁的熱可可,就在眼前。鐵鞋最後還是會給你致命的一擊,叫你在小木屋前,當著一群坐在屋外享受陽光的型男正妹面前,摔個狗吃屎。當然,跟之前一樣,你還是得花好一會兒工夫,才能穿著鐵鞋從雪地中站起,即使你真的希望就一直躺在雪地上算了。


最最最糟糕的是,你心想這個運動什麼地方都運動到了,卻在第二天發現,體重,它還是一樣。三天以後,則是筋骨酸痛。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九月三號是美國的勞工節,前面接了一個週末,於是乎這三天就變成了大家最愛的LONG WEEKEND了。

不像上一趟相公去Monterey開會那樣的突如其來,這個小小的長週末他可是計畫了很久,從很久之前就很興奮地一直跟我提議去坐船屋好不好,之後只見他又是湊人頭又是上網預約,忙得不亦樂乎,因此我在美國的第一個長週末也就很開心地獻給了shasta lake了。

船屋是這邊人給house boating的中文說法,通常呢~就是在一艘船上面蓋了一個家,然後你可以租個幾天在湖上面享受漂來漂去的樂趣。這個建在船上的窩可是什麼都有,電視、CD音響、廚房、沙發、BBQ的烤具,最驚人的是還有滑水道跟可容納八人的按摩浴缸Orz,真是相當豪華,老O把室友同事朋友同學找一找,一共17人共赴船屋行。


[圖說]左邊藍藍的東西就是露天按摩浴缸,晚上可以一邊spa一邊抬頭遙望「夏季大三角」(註1)

我們選擇的地點是在加州極北端的shasta lake,離我們住的地方大約要再往北開四個小時左右,相當遠。到了那裡,湖水看起來好像都蒸發般只有一點點,車上的大家忍不住開始擔心到時候船會不會擱淺的問題,最可怕的是當我家相公把車停好的時候,車上的衛星導航系統居然顯現我們是在湖中央.....唉呀呀~聽說四五月那時候的季節雨水量會比較多,就不會這樣了。不過反正來都來了,大家抱著擱淺還是要開船的決心登船出發。我們是預計要待個三天兩夜的,本來還有點點擔心食物不夠的問題,沒想到最後一台開來的車運來了大批食材,連西瓜跟米酒這種東西都有,更別說是從Safeway或是Costco大型超市裡帶來的醃製牛排豬排囉!大家從本來擔心會餓到飢不擇食的慘狀中轉化為冰箱沒地方擺的大豐收狀態。真是歡樂啊~



[圖說]大家真的不要懷疑...車子停放的位置原來也是湖的一份子,還好船開離岸邊以後就深得多了~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幾乎都是重覆一樣的事情,開船、吃、看韓劇、靠灣、下湖游泳、跳水、上船又吃、按摩浴缸、酒、睡覺,第二天又週而復始的再來一次。爽翻天~



[圖說]這是已經整理了一半的食材...好驚人啊!!!!!

不過..大家也知道傻八在水中就是一條軟腳蝦、漂來漂去只會那一百零一招水母飄,叫我到踩不到底的湖裡面去玩水,還要從船屋上坐那個溜滑梯滑到水中央,喔買尬~不如拿槍抵著我的頭比較快,不過因為大家都下去玩了,我一個人在船上很ㄍㄧㄥ的說:我不敢我不要,好像又稍嫌自閉了點,所以在百般與老O的拉扯後(「妳玩玩看嘛~」、「你去跳啦~我在上面看你跳就好。」、「不會怎樣啦~我會在旁邊抓住妳、妳不可能會沉下去啦~」、「你自己跟他們去玩就好了啦。」族繁不及備載...),最後老娘還是牙一咬、心一橫,套上救生衣之後就往水裡跳了。說真的是很好玩啦~不過因為我一直很害怕救生衣會突然穿過我的頭然後離我而遠去,因此腰跟脖子一直都維持著很僵硬的姿勢,雙手緊握著救生衣不放,導致今天全身酸痛不已。

老天啊~何時我才可以成為水中肥龍呢???!!!


註1:這趟船屋行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我終於有幸觀摩到傳說中的把妹絕招-----怎麼認北斗七星、北極星跟夏季大三角了!!!不過~有名的星星雖然會認了幾顆,但是我跟老O的流星樂透夢始終還是夢.....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消失的這幾天不是被外星人帶走了。

老O被公司派到Monterey參加一個五天的研討會,那個領域我完全無法參與,但是傻八愛哭愛跟路,所以也順便到那裡去玩了五天。真是一個很讚的地方啊,特別在新聞都打出了The heat is turning on的時候,Monterey還是只有25、26度,到海邊散個步還得跟老O拿一件裡面有毛的外套避寒呢。

[南下Hearst Castle]

我們的第一站不是Monterey而是Hearst Castle。當大家聽到我們要去Hearst Castle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投以驚羨的眼光,聽說那個地方是這裡比較具代表性的觀光所在地,老O事先訂了一個叫experience tour的觀光行程,時間也掐得差不多剛好,一到那邊就接上tour開始了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我跟大多數去參觀的人一樣以為是個古城堡,幻想著有騎士什麼之類的(雖然已身為少婦但仍不時出現的少女情懷Orz),不過事後了解才知道這個看似古堡的大豪宅其實歷史並不長,大概是從上世紀初左右開始建造,跟西班牙的聖家堂一樣,到現在還有諸多地方尚未完工。歷史雖不長,倒是廳內如同古歐洲教堂般的擺設還真是從歐洲搬過來的。比較吸引人的除了這些華麗的建築、夢幻高貴的泳池之外,建築背後,關於那位女建築師Julia Morgan的故事還有這棟城堡主人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發蹟史也很讓人津津樂道。






[海岸線彎彎曲曲好迷人]

從Hearst Castle要回到這次正經目的地Monterey,我們是走海濱路線,沿岸彎彎曲曲的,一轉頭就又是海天一色,在回到Monterey之前我們特地前往另一個觀光小鎮Carmel,本來是很想好好坐在細綿綿的沙灘上看著浪漫夕陽的,但是小妹不才,冷得一直發抖,只好在附近一家餐廳吃吃飯,然後趕快回飯店睡覺去。




[Monterey 海洋之旅超知性]

我們下榻的飯店就位在Monterey,從房間窗口遠遠一望就是太平洋,第一天開完會時間尚早,我們就出發前往當地的水族館,那裡的水族館十分具有教育意義,除了有一般水族館都常見到的大型水族桶(不好意思~我只能用桶來形容那個貫穿三四層樓的水族箱)之外,還增設了很多教育地區,比方有一區就有模擬真人的動畫秀告訴大家我們那麼愛吃海鮮對生態帶來的影響,還有一區是展示了水草與貝類,可以讓你親手去觸摸,我也是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在海底深處看起來搖曳生姿的水草,觸感是這麼地厚實啊~另外一個地方是放了幾隻小型的魚工,這些魚工因為已經習慣了與人互動,所以並不會攻擊人類,我在那裡等得海枯石爛,牠們都不過來,所幸要回去之前我又不死心地去等了一下,果然讓我摸到了。


[圖說] 像我這種只會水母漂的人當然要幫漂浮的水母拍個一張囉~

事後想想,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樣的設計到底好不好,稱不稱得上是富有教育意義,畢竟它們也是有生命的生物,不過算了,這麼嚴肅的話題還是不要讓我來攪局好了。另一個讓人覺得很尷尬的地方是,前一小時我還在跟老O稱許這個水族館做得很有意義,下一小時我們就去吃螃蟹了Orz。

[太平洋上賞鯨趣]

前一晚在漁人碼頭附近大啖鮮味的時候,順手拿了賞鯨站前面的coupon,想說第二天來賞鯨好了。現在的季節是介屬於五月到十二月,因此據說有機會看到藍鯨或是大翅鯨。

第二天我跟老O很興奮地來到港口,望著不遠處朝著我們歸來的公主號,大家都十分開心,尤其聽到上岸一位金髮小妹妹說她看到殺人鯨,更是振奮人心,左等右等終於輪到我們這一批了,很可惜公主號去休息了,我們坐的這艘比較小,不過沒關係,可以出海去玩坐獨木舟我也願意(這個就不能讓我相公知道了...他很愛嘗試這些有的沒的)。由於以前有這麼一個傳說說什麼:平衡感不好的人就不容易暈車暈船暈機,反之,平衡感好的人就特容易暈車暈船暈機。我這個人平衡感超差的,又從不暈車,所以我就在旁邊一直幸災樂禍的嘲笑我相公,「等一等你要想吐就說啊!不要跟我逞強喔~」,猶言在耳,出海出到二十分鐘左右,就有人開始頻頻做嘔,只是沒想到那個人是我!暈~~~

一邊暈一邊在遠處偷偷地瞄著不知是哪種鯨的鯨在噴水,一邊又得緊握把手走到後方去吐,此狀豈是悽慘二字得以形容。不過船上的大家倒是都非常興奮地拿出相機開始拍,我們也意思意思拍了幾張,不過因為太遠了,再加上我又不是專業攝影師,沒能替各位拍回什麼驚豔的照片回來,倒是回程睡了一覺以後精神飽滿的跟島上海獅們一起合照了一張,結束此番賞鯨行。


[回程又是熱呼呼]

隨著他們那個研討會的結束,傻八也只好依依不捨地跟Monterey say goodbye,我家相公開車又風塵僕僕地把我載去Devis探望大伯父,聽說Devis那天是華氏100度,也就是我們一般人發燒的溫度,真受不了~熱浪侵襲還真是恐怖的一件事!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要不是O先生的話,我今年應該是申請去波蘭工作才對的,至少也會有個帛琉。好吧!各位...我真的是來到了一個我作夢都不會夢到的地方--美利堅眾合國。

13號晚上的飛機,傻八在機場又是一陣淚灑,唉~別提了!我家人就老愛搞讓我催淚的戲碼,總之我跟著來台不知做啥的NBA球員馬歇爾的後面,進了海關,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探親行。跟以往一模一樣,只要是坐我旁邊的人最後都會忍不住找我聊天,繼上次的誤認為某父子檔的妻子,這次又被誤認為是某夫妻的女兒.....反正我已經相當習慣也就不以為意了!

目前我人在北加州的南端,天空是一片湛藍、萬里無雲,我終於有點感覺為什麼大家都說美國的東西都很大,確實是如此,我看路也大、住的地方也大、超市裡面的家庭號飲料也大,總之什麼都很大。學生叫我一定要去吃的in-N-out漢堡、很越南的越南河粉,都吃了,今天再把Krispy Kream的甜甜圈喀下去,我就達成我對三班的承諾了!唉~怎麼這麼容易呢???

總之,就是很簡短地跟各位報告,來到美國以後挺神清氣爽的,看到的不管是美國人或是各國移民都很友善,我在這裡每天過得也是悠哉悠哉,雖然還是很工作狂地帶了很多份工作過來做,喔!唯一一個還沒解決的問題是:時差。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調成這樣,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正常作息,但是只要是這邊的凌晨三點左右(大約台北時間晚上六點),我就會開始十分興奮,然後不停地問O先生問題,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我一個人清醒真的是很無趣的一件事.....等到這邊早上八點(台北時間晚上十一點)我就完全地陷入昏迷,昏到中午十二點O先生回家來把我叫醒。

誰來教我怎麼樣可以趕快進入美國時間呢???!!!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