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同事叫我無論如何要去看The swimmers,這部電影以奧運泳將Yusra Mardini的故事為底,劇情環繞在敘利亞內戰爆發以後,她與姊姊飄洋過海來到德國的故事。這部片沒有特別煽情,可是有好幾個橋段,就是會讓你想流淚。
(1)野火燎原
故事的開頭從2011年開始說起,敘利亞內戰剛剛爆發,就跟所有內戰開頭一樣,溫水煮青蛙,戰爭的起初都沒有太多人會注意、都覺得很快就會沒事,包括敘利亞境內的人民。這部電影的一開頭,拍的是Mardini家的派對,明亮的色彩、無邪的笑容,教練爸爸歡快地跟眾人承諾家裡要出三個奧運泳將。隨著電影情節往前鋪進,不到十分鐘,就風雲變色,色調也轉為陰暗。而這場內戰一打已經十年,到今天都還在繼續著。
(2)不得不的旅程
在戰爭情勢都很危急的情況下,個性比較敢衝的姊姊提出護送妹妹逃到德國再用家庭庇護的方式把全家接到德國去,去或是不去當然都有很多衝突。最後終於說服了教練爸爸,在姊姊、堂親的護送下,從敘利亞一路輾轉,找不到門路、找到門路又被人蛇騙、坐上擁擠的小汽艇,穿越愛琴海抵達希臘的Lesbos島(最後一段是跳下海去游到岸上),然而這段旅程並沒有因為安全抵達小島而結束,接踵而來的考驗包含了怎麼穿越一層又一層的邊境才能夠到達德國,以及每到一個關口就要失去一些夥伴的挫折。這部電影拍的是Yusra的故事,她到達德國要等待文件的同時,幸運地找到願意訓練她參加奧運的教練,她最終得已站上里約奧運,以難民隊的身份參賽奪冠。然而,這樣的難民就只有一位,多數人歷經波折來到新的環境,卻早已在一路顛簸上迷失自己,更多的人甚至連到都到不了。片中,女主角不停質問姊姊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要離開自己的家鄉,踏上這條不歸路?「如果可以,誰想離家?」
寒假後的第一週,我們都會舉辦一週非上課的研習,每年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談的是「新聞媒體」,在對待社會議題上,要如何不被政治勢力影響帶風向,如何能夠更同理地去對待每一個議題,並不只是每個媒體人需要培養的素養,也同時是我們每一個讀者、聽眾需要培養的素養。頭兩場的記者不約而同都分享了以「難民」為主題的報導,多方地思考、同理地思考,我們的用詞單單是「難民」還是「非法移民」就已經替這個故事定下基調。我一邊聽這些獨立記者的報導,一邊想著這部電影,想著想著,又回想起多年前,幫不知道什麼活動審譯的一部巴勒斯坦電影رجال في الشمس(Men in the sun),那部電影裡的三位男主角橫渡大漠,關在油箱車中,歷經酷曬、逃過一重又一重的檢查站,最後一站眼看就在前方,最終卻也是沒能到得了。
難民之路,不管穿越的是阿拉伯沙漠、雅馬遜雨林還是地中海汪洋,心情都只有一種,「如果可以,誰想離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