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creen Shot 2020-08-14 at 9.44.35 AM

我每天都在寫這些到底是有多不想做正經事,而且好佩服部落客都能隨便找到圖文相符的照片!

這是迎戰系列最後一篇了,很多學校下星期就開學了,我自己服務的學校下週也要收心返校,其實最清楚怎麼教的真有只有老師自己,這系列的文章只是提供一些原則而已,希望能多少有點點幫助。系列最後一篇要談「評量」。這幾年參加很多關於評量的PD,我想語言評量要把握的原則就是照片所寫的「Proficiency Growth」。老師們要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評量,我做評量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拋開老師的身份,我們想想看什麼時候大家看到一個老外會覺得這個人中文說得真好?

是,當他能夠自如地運用這個語言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他真厲害,我們不會去在意他會不會去寫台灣的灣,我們更不會去想他的筆順對不對,是不是跟我們母語者寫的順序一模一樣,那麼我們為什麼做評量的要一直糾結在寫漢字這件事上?一直糾結在一些底層的記憶工夫上。我在這裡並不是要說,漢字不重要,不用教也不用練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自己還是會給學生很多手寫練習的機會。我想說的是,評量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我們教外語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評量有沒有反映出這個目的。如果老師們想培養漢字達人,像是美國有一種拼字比賽叫spelling bee,如果是要培養這種選手,那當然教學的重點跟評量的方向就應該往那方向走。但是,如果外語教學的目的是想幫助學生提升流利度,那我們的評量方向就應該反映出這方面的重視與功夫。在這裡,我們喜歡做能夠融合溝通三種模式的IPA評量。下面我用中文二的單元「放鬆一下」舉一個例:

(1)Interpretive
Screen Shot 2020-08-14 at 10.05.05 AM圖片來源:https://www.3paipai.com/shequ/show-1619.html

運用真實語料讓學生來討論,Interpretive的目的其實是學生能夠在聽、讀以後,與素材本身有互動,老師們在這可以讓學生圈認理解的詞彙,也可以請學生分類,哪些是動態的活動、哪些是靜態的活動。
 

(2)Interpersonal
「兩倆對談」這個功能是三種溝通模式中最重要的。在這個單元裡,學生看了素材以後,就讓學生兩個兩個討論,任務是討論出圖表中五個最適合我們班的放鬆辦法還要解釋為什麼。要完成這個任務,在討論中,兩人必須相互協商、同意或反對。這就完成了Interpersonal的目的,老師們可以請學生在討論的時候用手機或是quick time player錄音,再把對話的錄音寄給老師,老師就可以給他們適當地反饋。

(3)Presentational
承接上一個步驟,學生把討論出來的結果放在Padlet或是Jamboard上面,然後我請學生回去進行一個實驗:選一個沒有嘗試過的方法來放鬆自己,為期一週。一週過後,學生要做一個口頭報告,報告實驗的結果,這個方法有用沒用,怎麼個有用法?怎麼個沒用法。做口頭報告的時候,如果要增加現場互動,可以用zoom讓學生一個個輪流報告,報告完讓學生提問,但是最近我更喜歡讓學生把報告做成錄像上傳Flipgrid,全班上傳以後,老師可以安排一個回家作業,讓大家看同學的視頻然後再錄影回應或是提問(也可以看完以後讓學生寫email給同學提供反饋順便cc老師讓老師檢核學生的Interpersonal writing),這麼做的好處是,老師可以省下更多同步時間做互動。最後,我也會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總結他自己的放鬆辦法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面(雖然部落格貌似有點過時,但是我們學生還是很認真在耕耘自己的部落格喔)。

這裡分享的是一個IPA的循環,更重要的是之後的反饋,怎麼樣可以幫助學生從這個IPA中成長,讓他在下一個IPA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換個角度說,讓他能持續地提升自己的語言流利度,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這也才是我這個單元的評量目的。反饋的方法,可以用Rubric,學生可以很清楚知道老師給分的標準,也可以讓學生互評,也可以讓學生自評。
 

傳統的漢字小考或是文法填充呢?我已經不再在那方面計分了,我做,但是我現在更傾向把它叫做check in,只是基本功的確認而已,學生很快做完以後,自己更正,自己給自己評語,自己告訴自己下次怎麼進步。學生不需要為了記不起來「整齊」怎麼寫而焦躁,學生的重點是,我怎麼樣可以在下一次的Interpersonal中問更多的問題、問更好的問題,我怎麼在口頭報告中有更多的眼神接觸,有更清楚的發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ah 的頭像
    sabah

    sabah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