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時候修過一門課,叫做阿拉伯哲學。修課的人有五名,我是其中一個,還有一個我們班的好人,納瑟,我可以忘記其他修課同學,但是沒有辦法忘記他,因為他是抽籤抽進來的(這句話我不能公開解釋過多,但相信只要是我們班的都會聽得懂).....

這堂課現在可能已經沒有再開了。老師上課的方式基本上就是五個同學每週輪流介紹一個阿拉伯世界哲學家,因為這類的中文相關資料或參考書實在太少了,慈祥的老師不忍心用英文文本或是阿文文本的課本來折磨我們,所以最後使用的教材是對岸的書,不太厚,但是簡體版讓當時我們也是看得兩個眼睛骨溜溜轉啊轉。說真的,大二的年紀還是太年輕了,我真的不懂那些哲學思想,一整個學期上完,最後留在腦海中的恐怕也只有那些很奇怪的人名,如伊本西納、伊本魯希德、安薩里,是的,這些名字不知道為什麼都還有點印象,但是他們提出的思想學說是什麼,我則通通都不知道了。

最近因為一直在看都鐸王朝,沒想到帶來一連串預想外的效應,因為覺得影集好看,不知不覺地開始對中世紀歷史有興趣,因為特別對西班牙歷史有興趣,就連根帶本地對中世紀前半期還深受伊斯蘭統治影響的安達魯西亞有興趣,因為這的緣故,讓我想起在日本曾經看過的一部以此為背景之電影Al-Massir,又,Al-Massir的主角是影響哲學甚深的伊本魯希德,讓我對於過去那個曾有機會一窺中世紀哲學殿堂最後卻仍放之流水的自己,感到有一絲絲的悔意。

還好,現代人發明了維其百科,什麼都Wiki一下,儘管很淺薄,但也夠滿足了,畢竟悔意也只是一絲絲嘛~^^"

不過這一切聯想效應的最終指標,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回歸到該給老師寫篇稿了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b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