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防疫,時間多了一些,想起之前在哈大教育學院網路修課的經驗,於是又再去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課可上,看到了這門提問技巧課,覺得可以來試試。「提問」對華語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技能,尤其是使用教材的新手教師,怎麼從課文提問到平行提問,從師生提問到生生提問,每一問還真都是學問。鑽研了這麼多年的教師提問,可從沒想過生生提問除了互相問來問去還能怎麼做。果然哈大就是不會讓人失望,我們同事一定會很痛恨我有這種名校迷思,可是我說的是真話。
先說說這課本身,比起之前上了將近四個月的差異化教學,這門課走的是小而美精緻派路線,總共只有三週,七個session,雖然只有三個星期,可是授課教師可一點都不含糊,第三個session還幫我們開了線上webinar,直接帶大家從做中學,前兩個session我還有點霧裡看花,不太確定怎麼做,參加完webinar以後就豁然開朗了。在三週裡面,我們也有小考,也得讀書,也得在討論板參與,活動不算少,不過相對地,因為只有三週,所以同學本身不太容易建立起之前我們在差異化教學那樣的情感,有點可惜,另外,我想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可能要煩的事情還很多吧。
回頭來講重點,讓我從What、Why、How三問來解釋一下我到底學到了什麼。
What:QFT(Question Formulation Technique),焦點在於怎麼讓學生學會提問。
Why:過往以來,都是靠老師在提問,刺激學生的思考。作為教師,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提問關鍵問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卻沒有想到,其實最最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是學生自己提問。透過每個人生來具有的好奇心,調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在QFT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學習怎麼去問一個好問題。
How:我自己最喜歡的部份是QFT的步驟操作十分清楚:QFocus (prompt)、Introduce Rules、Action Plan、Reflection,可以拿來作為新單元的鋪墊,可以拿來作為單元中的檢測,也可以拿來作為單元結束後的評量,在一定的架構中又顯得非常彈性。
- QFocus乍聽之下很新穎,說穿了就是一個prompt,可以用一句引言、一幅畫、一張照片。QFocus由老師提出,幫助學生微聚焦,我看了很多教學案例,感覺QFocus要越精簡越好,盡可能不要太多線索。
- Introduce Rules,QFT的步驟真的很簡單,所以在介紹學生做這個活動的時候,花點點時間把規則訂清楚。我略略改動了基本規則,把它變得更適合我們班「以中文提問、問得越多越好、不評斷回答別人的提問」。訂好規則,就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 Improve questions,讓全班討論開放型問題和封閉性問題的不同,再讓學生回去小組,審視小組裡面的問題,標上開放型/封閉型以後,各選一題重寫,把開放型問題改寫成封閉型問題,封閉改成開放。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檢查第一次天馬行空的問題。
- Prioritize questions,在這個過程,讓學生選出三個他們感到有興趣的問題,回到全班來分享,同時讓學生說明選這些問題背後的緣由。
至此,學生基本上是完成了一輪,老師整理出各組精挑細的問題以後分享,接下來就看老師怎麼變化了,也就是所謂的Action Plan。在Action Plan之後,讓學生反思這堂課以及他們討論提問的過程,老師也藉學生反思重新審視。這就是我喜歡QFT的地方,在一定的架構中又顯得非常彈性。
我把這個過程用在中文二的學生身上,剛好我們今年一整年的主題都在談「城市」,我的QFocus是「八百年前的中國城市」,學生進行QFT以後,最後我的Action Plan是給學生清明上河圖的動畫版,讓學生從全班的精華提問中找三題,利用清明上河圖來找答案作答。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學生屆時的提問跟反思!下週再來把學生的想法PO上來。
如果大家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去RQI這個網站,是這門課的授課教授架設的,裡面有非常非常多的資源,供老師們參考!
留言列表